人才攻坚战如火如荼:明年我国将建成50家AI学院

中国智能制造网 2019-05-23

人工智能学院

1381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如今,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响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其给全球带来的巨大变革,正督促着各国对人工智能产业加大发力。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已经将人工智能上升到了战略层面,同时谷歌、脸书、百度等巨头企业也将人工智能视为了未来的战略核心。

  在此局面下,社会、企业对于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迎来了迅速暴涨,人才短缺局面日益严重。而这一点表现在我国格外显著,据有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高达500余万,预计到2050年将翻倍接近1000万。由于国内人才培养的体系极度不完善,单靠海外引进人才已经无法填补巨大空缺。

  鉴于此,我国开始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计划搬上日程。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了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人工智能专业被正式列入到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之中,获得专业代码080717T,以及学位授予门类工学。这代表着人工智能正式纳入国内高校本科专业,相关人才培养迈入正轨。

  同时2018年,国家教育部还特别印发了《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并启动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在人工智能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多层次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人工智能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划。其中,对人才培养所需的教材建设、专业设计、师资力量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尤为看重。

  受到教育部的政策推动,当前将人工智能纳入本科专业,不失为一项解决人才短缺问题的有益尝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AI人才紧缺、智能化趋势等因素的推动下,相比于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我国多数高校其实更愿意为此设立一个独立的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在16日上午举办的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开幕现场,教育部长陈宝生曾提到,我国将在2020年底前启动建设10个以上“智慧教育示范区”。同时,计划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培育人工智能创新研究团队和专门高级人才。

  陈宝生透露,中国正努力为人工智能和智能教育提供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尝试着在大中小学各学段、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各类型融入智能教育的理念、知识和方法。其中在大学阶段,布局人工智能相关的学科、专业体系,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强化复合型、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而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9年1月底,我国设立独立人工智能学院的高校已经达到了38所,全面覆盖本科、研究生阶段。距离《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所设定的“2020年建设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目标已经渐趋渐近。

  不过,在大力建设人工智能专业、学院,完善智能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专业人才发展的的同时,我国同样还需要关注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的问题与挑战,比如人机关系的伦理问题、个人隐私的滥用危机,以及新技术应用的数字鸿沟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提前得到有效解决,那么设立人工智能专业和学院也只是空有形式,搭建出来的“空中楼阁”除了好看之外别无实用。

  因此,针对如何走好人工智能专业和学院建成之后的“未来之路”,国内专家认为还需要秉持积极审慎的态度。教育部长曾表示,未来智能教育发展要走普及之路、融合之路、变革之路和创新之路。面对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目前中国正在组织研制《中国智能教育发展方案》,为未来发展之路出谋划策。

  当前,人社部等3部门已经将人工智能相关职位列为13大新职业之一,35所国内高校也在积极将人工智能纳入本科专业,同时国内设立人工智能学院的数量也已经距离2020年目标相去不远。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举措最终能够为人工智能人才的发展注入动能,让复合型、专业型人才成为我国的常备资源,成为我国抢占高点、打赢人才攻坚战的中坚力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中国智能制造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