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产机器人越来越通“人性”

中山日报 2019-06-20

机器人人工智能

1374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将布片放入“织物密度与纬斜检测仪”仪器的下方,按一下按钮,仪器上的电脑显示屏上即出现织物的密度与纬斜。这是位于三角镇软件园内的中山市元目图像科技有限公司新开发的检测纬密与纬斜的检测仪。作为海归创新创业项目,该公司专注机器视觉在布料检测方面的“人工智能”技术。

  上月底,市科技局发布了关于对《中山市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征求意见的函(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

  记者近日在走访企业时发现,在人工智能浪潮下,我市不少企业通过引进或研发智能设备,新技术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中山市汉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甘宁是位80后创业者。

  在创新创业路上,他不断推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该公司继在中山市中医院、小榄镇人民医院等推出医养康后,近期又在小榄镇行政服务中心推出智慧政务机器人。“现在还在研发党建宣教等方面的机器人,将来机器人还要进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甘宁坦言,将来会赋予机器人更多人的智慧。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1年,组建1个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建设1个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培育3个或以上人工智能示范项目。

  “行动计划”中还提到,建设中山市人工智能云计算中心,为我市人工智能应用提供模型训练、模型部署等方面的算力支撑,不断提升我市人工智能大数据服务能力,致力推动面向政务服务、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人工智能应用算法研发。

  “行动计划”对甘宁这类从事机器人研发生产的年轻创新创业者来说意味更多机会。

  位于三角镇的中山国泰染整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高端针织服装面料的外资企业,在织染行业颇有名气。

  “近年来,每年投入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客户合作关系更加稳固。”国泰公司技术负责人陈鑫介绍。

  受国际因素的影响,今年上半年,虽然有些行业市场受到影响,但国泰公司的订单却增加了,一些地区的市场甚至出现了“爆单”现象。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让传统织布行业避免“人海战术”,实现轻装上阵。据介绍,2018年,国泰公司还通过引进自动查布机,极大地提高了查布环节的工作效率。

  在产业互联网趋势下,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元目公司是国内少有的专注于将高大的机器视觉技术应用到织布、染整等传统行业中的创新企业。

  除了各类检测设备外,在元目公司内,还有一款用于减少布匹浪费的“精准码长检测与标识系统”。该系统采用激光方式检测布匹长度,提高布长的检测精度。而过去,厂家取得长度数据的传统做法是通过布匹重量进行换算,重量换算法的主要问题是误差过大,给厂家带来损失和麻烦。

  中山市纺织工程学会会长黄明华介绍,织物的密度与纬斜长期以来还是靠人工。在实验室,技术人员通常拿着放大镜,一根一根的数,劳动强度大,准确率不稳定,纬密纬斜检测仪的研发,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中山市物联网协会会长张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器人复杂程度很高,目前机器人大概分为运动型、视觉型、交互型三大类。居家养老机器人、智慧政务机器人属于交互型,这些涉及语意、情感的解析等,需要大量的人工智能算法,结构、视觉机器人会更加复杂。张力说,中山市在机器人研发方面人才队伍偏弱,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更加缺乏。

  张力认为,工业互联网会有大量的发展机会。“工业互联网有点像居家养老机器人、智慧政务机器人,首先要把机器数据、工业现场数据收集上来,形成真正的人工智能需要海量的数据和专门研究针对特殊行业的算法,然后帮助生产、管理、研发作更多的决策,虽然要走的路还非常长,但机会很多。”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中山日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