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 WE 大会里的大咖们都说了啥?

腾讯网 2019-11-04

科技科学科普

1931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11 月 3 日,2019 腾讯科学 WE 大会在北京举行。今年以 “小宇宙” 为主题,七位全球顶尖科学家同台,分享了物理、生命科学、地质科学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由腾讯携手自然集团创立的 “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大奖” 正式揭晓并表彰首位获奖青年科学家。

  今年上半年,腾讯提出将 “科技向善” 作为公司使命与愿景的一部分,让前沿科技发挥向善的价值,以科技之力助力解决更多社会重大挑战。马化腾表示,希望 “科技向善” 成为腾讯使命与愿景的一部分,引导人们善用科技,避免滥用、杜绝恶用,让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更好地造福人类。

 

  从人体细胞到天体粒子,七位科学家在 WE 大会舞台上分享研究进展,用前沿科学搭建起一座连接人类体内 “小宇宙” 和广袤未知宇宙的桥梁。

癌症免疫学家 Carl June

  开场嘉宾 Carl June 是一名权威癌症免疫学家,他首创 CAR-T 疗法,通过唤醒免疫系统来消灭癌细胞,已成功于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肿瘤治疗的临床试验。Carl June 带来了这一癌症疗法的最新进展,他说:“面对癌症高额的治疗费用,我们必须找到新办法治愈病人,而且是一次性的。CAR-T 细胞在人体内可以存活很多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细胞和基因疗法。”

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Jennifer Jackson

  针对人体肿瘤的疗法给患者带来希望,对地球 “肿块” 的研究则可能揭示地球生命的诞生之谜。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Jennifer Jackson 带领团队发明了 “地震层析成像法” 技术,能像 X 光片一样透视地球内部影像,帮助人类深入研究地心高密度巨型异物,也就是地心 “肿块”。她说:“ 这样的肿块,哪怕是小肿块,也会在塑造地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我们可以对地球内部进行更高清的成像,就能更好地了解地球肿块对于每一个行星可居住性的影响。”

  被称为世界上最擅长解释深奥理论的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和数学系教授 Brian Greene,带来了最前沿的探索之一——弦理论的最新成果。作为弦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Brian Greene 通过三个故事讲解了多重宇宙存在的可能性,“也许以后,会认为我们的宇宙并不是整个宇宙空间的中心,而只是无数宇宙中的一个。”

  高能物理界领军人物、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一直致力于研究宇宙中最神秘的中微子。中微子是目前唯一质量未知的粒子,极难捕捉和侦测,也被称作 “幽灵粒子”。王贻芳团队成功测出中微子的振荡模式,为人类揭秘宇宙本源开辟了新路径,他说:“大型的科学设施实际上是技术发展的最好触发和推动。科学家如果能够和工程师工作在一起,我们可以使技术能力大大加强和发展。”

  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致力于融合人脑和电脑思维,用类脑计算支撑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他的团队研发出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 “天机芯”,实现了中国在芯片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自然》论文零的突破。施路平说:“发展类脑计算和人工通用智能真正的挑战既不是科学,也不是技术,而是学科分布导致没有合适的人做这样的研究,所以多学科融合尤为关键。”

哥伦比亚大学创意机器实验室主任 Hod Lipson

  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创意机器实验室的 Hod Lipson,研发出自我建模的仿生群体 “粒子”,这种机器人未来将可能拥有创造力和自主思考能力。“一个真正的粒子机器人可能会由成千上百个粒子组成,即便其中 20% 的粒子坏掉,也仍然可以继续运作。”Hod Lipson 强调,“我们认为它带来的好处将会远远超过它的风险。”

  《自然》总编辑、遗传学家 Magdalena Skipper,是杂志创刊 150 年来,首位担任该职位的女性,也是首位具有生命科学学术背景的总编辑。今年 WE 大会上,她介绍了 200 多年来人类在遗传学研究上取得的突破:“遗传学比我们预想得要复杂得多,但它对我们决定性的意义又比我们想象的低得多”。

  当日,首届 “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大奖” 评选结果揭晓,37 岁的英国知名神经学家、英国皇家生物学学会会士 Tom Baden 获奖,并受邀在今年的 WE 大会上分享其研究成果,他的团队通过对斑马鱼的基因编程,来观察其大脑结构和神经元的运作成果。

  Tom Baden 连续两年发表于《自然》的研究发现,视网膜神经回路在功能上的多样性远高于此前人们的认知,而这可能改变眼科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基础。此外,他还使用 3D 打印等新技术设计制造专业实验设备,并基于开源许可协议公开了自己的设计,这将极大推动神经学研究的进展。

  “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大奖” 由腾讯与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联合发起,于 2018 年 WE 大会上首次亮相,旨在表彰通过科学研究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青年科研人员,支持下一代科学家的发展,关注前沿,尤其是充满未知与挑战性的学科,鼓励以科技进步造福社会,解决全球性难题。

  在支持青年科学家的同时,腾讯也聚焦前沿科技应对地球级挑战。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在 WE 大会上分享了名为 “eVTOLs(Electric Vertical Take Off and Landing Aircraft)” 的新型交通技术,以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混合动力飞行器取代汽车等交通工具,有效减少公路设施用地需求,解决日趋严重的人口问题,对于降低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也将产生重要影响,“这可以使得发展中国家不需要建设那么多基础设施,就可以实现用车模式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怎样迎接 2050 年前容纳 100 亿人在世界上可持续的生活?食物、能源、水至关重要。这些领域又相互勾连,我们在一方面取得进展,就有助于解决其他方面的需求。科技向善,腾讯过去一年应对这些地球级挑战做出了很多努力。” 网大为说。

  今年上半年,腾讯提出将 “科技向善” 作为公司使命与愿景的一部分,让前沿科技发挥向善的价值,以科技之力助力解决更多社会重大挑战。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腾讯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