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力进博“预测”气象风云

新民晚报 2019-11-05

天气预报气象气象学

1030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图说:进博会气象台 记者 孙中钦 摄(下同)

  当人工智能进入到天气领域“学习”后,它能从海量天气数据中捕捉到风云变化的端倪,并能更快、更准地抢先“预告”天气的变化,让人类“防患于未然”。记者从上海气象局了解到,经过去年的首次“练兵”,今年人工智能技术已是第二次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预测”风云,它能改进算法、订正短期预报,让进博会气象“算得更快,算得更准”。

图说:气象应急观测车就进入现场进行气象保障服务

  

  天气预报是预测科学,不可能实现100%的精准。人工智能这员“新队员”的加入,让计算结果与真实情况差距不断缩小。去年,上海气象局就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智能网格预报在进博会气象服务中的,通过大数据客观分析学习观测的不同尺度大气运动规律和数值预报误差,发挥了多普勒雷达等海量观测和数值预报作用,在短临外推预报、短临灾害性天气识别与预测、数值模式预报订正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成果。

  在进博会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岗,电脑上上海精细化智能格点编辑系统正在运行,人工智能技术每天都会对上海11个站点的短临天气预报进行“订正”。每天,雷达外推产品和数值预报定量降水订正产品都会在进博会气象服务保障系统和上海气象智能监测预报平台中发布。上海市气象局研究员、上海中心气象台台长马雷鸣介绍说,在上海,人工智能在灾害性天气预报中主要运用在天气监测、短临预报(0-6小时)、短期预报(2-3天)。“在短临预报中,应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学习海量历史雷达资料所反映的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特征,能推测出灾害天气未来1-2小时的演变趋势,而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能对数值模式短期预报误差作出订正。比如,今年台风‘利奇马’的防御战中,气象局就基于数值模式短期预报误差订正技术,使台风风雨影响更加具体明确。”

  

  一天7份24小时逐小时天气预报,每半小时一次云高、云量、天气现象的人工加密观测。从3日开始,气象应急观测车就已经进入现场进行气象保障服务,每分钟将风向风速、气压、温度、湿度、雨量等气象要素传回上海市气象局,将进博会期间的“风云变化”悉数记录,并及时变成“精细化天气服务专报”,而关键区域的逐小时精细天气预报随时可查,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了精细的气象服务。

  马雷鸣说,为了保障进博气象,今年进博会气象台人员更为壮大,光首席预报员就有8名,设置了天气预报岗、气候预测岗、环境气象岗、现场服务岗和运行保障岗等岗位。随着长三角气象一体化加深融合,进博会期间,沪苏皖浙四地加强了气象联动和会商,能更全面掌握天气变化的动向,尤其是,实现了长三角雷达拼图和人工智能雷达外推的动态播放、叠加显示。一旦出现秋季易高发的霾等污染天气,气象和环境专家联手,能精准预报出污染物的“行动轨迹”,提前做好预警和防范措施。

  记者 马丹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新民晚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