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做助手 音乐大师更稀缺

人民网 2019-12-24

人工智能音乐艺术

533 字丨阅读本文需 1 分钟

  当全球首部AI交响变奏曲《我和我的祖国》诞生时,人工智能以强烈的冲击力向人们证实:它可以突破艺术创作的壁垒,给听众带来“意料之外”的音乐体验。像任何一次AI在“自我挑战”中刷新“打败了”人类的纪录一样,这一次AI音乐的成功又让人不禁要问,这种创作方式会不会影响到传统音乐制作人的“饭碗”?

  然而,答案尚未改变。尽管AI的进步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但它所面对的一些基本问题,仍然构成了无法逾越的鸿沟。人工智能尚难以展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推理,也尚难以把现实问题抽象为某种理论表达,更难以具备自我意识、情感和审美能力。也就是说,人工智能距离人格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它可以充当人的助手,还不能对人的生存机会造成威胁。

  其实,比AI替代人更迫切的问题是,人要如何面对与AI协作的处境?AI音乐已经能够让非音乐工作者创作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曲子。有这样厉害的“得力助手”,优秀的原创音乐、创作人乃至音乐大师会更加稀缺。这也会倒逼我们的教育要更多关注人的素质,要把培养人的创造力作为更重要的任务来对待。

  别忘了霍金对人类的警告:“人工智能可以在自身基础上进化,可以一直保持加速度的趋势,不断重新设计自己。而人类,我们的生物进化速度相当有限,无法与之竞争,终将被淘汰。”同时,对包括科学家、未来学家在内的所有人来说,开发自身的潜能,发展独特的兴趣、审美、决策和情感,可能会更有助于学会应对“人与AI共存”那可预见的未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人民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