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餐饮”迎来新机遇

新民晚报 2020-04-22

疫情

1211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工作日早上8点,停在虹桥路996弄的一辆移动餐车忙碌起来。早早赶来的邹兵打开车门,升起车窗,一边消毒整车,准备好料理台,一边等待正在周边站点准备预制品的店长孙燕青。在疫情期间,这辆移动餐车每天为三个社区助餐点的老人供餐,也解决了周边园区部分白领的用餐难。

  从商务楼里的智能餐厅到街头的移动餐车,疫情拓宽了熙香公司的思路。共享经济时代下,移动厨房有着更多空间,而立足无接触经济,无人餐厅也将投入试运营。危机下的机遇,遇到了有准备的人。

  昨天上午10点,记者赶到虹桥路996弄时,孙燕青和助理邹兵正在做供餐前的最后准备。当天的套餐有三种选择,椒盐排条、鸡汁百叶包和泡椒红汤鱼,除了杂粮米饭和蔬菜,还有一份银耳羹和水果。

  11点不到,住在附近的一位老人就来打包套餐了。原来,在疫情发生前,熙香就开始为虹桥街道社区助餐点的老人提供餐食服务。但疫情一来,堂食关闭,有吃饭“刚需”的老人们怎么办?熙香董事长刘蕴熙想到了公司储备的“秘密武器”——移动餐车。

  2月27日开始,这辆装载着智能蒸烤箱、操作台、微波炉、洗手池等功能的小型厢式货车正式出餐。虽然只能容纳两人在里面工作,却能为社区老人和园区白领提供几百份午餐。

  邹兵给记者演示了一下:把预制好的菜肴分装在锡纸盒中,然后一份份放进蒸烤箱,一键点击“椒盐排条”或“泡椒红汤鱼”等程序。时间一到,取出盒子,盖上盖子,再和另外几样餐点一起打包。每天上午,送餐员都会把一份份餐点送到老人家中,提前在APP或小程序上预定或团购的白领,也可以自己选定时间段取餐。

  “2月10日以后,周边园区企业陆续复工,但附近餐厅却还都关着。”熙香区域经理卫静雯告诉记者,园区负责人见到移动餐车,主动提出团购餐点,也让他们的供餐能力进一步释放。随后,另一辆餐车开到长宁区临时集中留验点,每天为防疫工作人员和旅客提供三餐加夜宵。

  作为一家“互联网+餐饮+人工智能”的企业,在疫情之前,熙香大多把餐厅开在商务楼里,用全自动智能烹饪设备提供餐食。疫情期间,企业推迟复工,再加上远程办公,用餐的人自然少了。但随着3月以后企业复工率升高,再加上创新送餐模式,熙香的销售数据开始直线往上,目前已恢复到非疫情期间的80%。

  刘蕴熙也从被疫情改变的消费习惯中看到机遇。“去年我们开始研发餐车,疫情加速了这一模式落地。今后在医院、火车站、展会、大型活动等需要快速、大量供餐的场所,移动餐车就能快速赶到,发挥应急作用。”

  此外,熙香研发的无人餐厅也在近期完成了“样板间”的打造。不但取餐、收银环节无人化,就连后厨也是2.0版的全自动厨房,实现机械臂自动化烹饪,中餐的八大菜系和炒、煎、蒸、煮、炸等操作都能模拟。

  “疫情改变了许多人的用餐方式,食品安全卫生无疑是最重要的需求。我们的智能餐饮数字化能对食材、供应链、生产、物流运输、配送全环节进行数据化、标准化管理,用无接触方式完成全套出餐流程。”刘蕴熙表示,疫情让“在线新经济”的前景更加明朗,企业有信心从危机中挖掘出新机遇。而面对添加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创新模式,熙香所在的长宁区职能部门也在探索全新的监管模式,帮助新业态健康有序地走上发展快车道。目前,移动餐车已经拿到了“上海市食品摊贩临时经营公示卡”,持证上岗更有制度保障。 本报记者 张钰芸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新民晚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