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型机器人走向规模经济的两大关键

665 字丨阅读本文需 1 分钟

  李逸涵

  在电视剧情中,人工智能(AI)以、全像投影等模式,走入人类生活的题材不计其数。现实生活中,AI虽尚未企及编剧出于追求第一原理构思出来的服务水平,但当消费型机器人数量达到足够规模时,连网服务所能产生的商业价值,将在重视使用者体验的服务场景中逐渐发酵。

  对此,以消费型机器人为核心事业的女娲创造CEO郭柳宗表示,会决定消费型机器人普及与否的关键因素大致有二,分别为机器人的表现力与价格。

  对于第一点表现力,郭柳宗表示,有足够的表现力为基础,机器人的产品定位才能与一般的电子产品如平板、手机有所区隔。而表现力整体取决于机械手臂、肢体的关节灵活度,以及AI的发展。以美国客户探询将机器人用于自闭症孩童的治疗教学为例,机器人动作越是与人类贴近,越能在社交治疗上发挥功效。

  第二为价格。郭柳宗指出,机器人市场过往面临成本过高的推广门槛。当售价过高,导致市场购买数量低落时,便难以吸引软件开发者加入生态圈,因此遑论推出更多吸引人的机器人软件方案。

  在新创企业的经营上,针对上述两者,女娲创造一开始便投入于伺服马达的自行研发,将伺服马达的制造与供应把握在手中。郭柳宗指出,在伺服马达的平均市价高达100美元时,女娲创造将伺服马达的单位成本控制在个位数,借此大幅降低机器人成本与售价。

  在控制成本之后,便可以借由在机器人身上大量装设伺服马达,将肢体的灵活度最大化。以凯比机器人为例,整个机器人身上有12个伺服马达,造就如人类般摆动的手臂,以及灵活的头部、底盘,借此打造出丰富的表现力。

  最终,郭柳宗表示,若机器人必然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取代的一环,那相信在可发挥的实质“功能”如教学、接待之外,机器人在家户中作为用户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更是未来存在的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DIGITIMES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