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工业机器人应扬长避短抢夺低端市场

网络转载 2013-10-22

机器人工业机器人

1354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虽然国产整体水平跟国际大品牌还有较大差距,短时期内也不可能夺回老牌生产厂家的市场份额,但业内专家给国产开出了更可行的“药方”。

  “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机器人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赵杰表示:“精细度、可靠性等指标确实重要,但市场和科研不同,不能一味追求高指标,应注重性价比。”他认为,我国这么多年来之所以没有发展好机器人产业,关键在于走入了追求高指标的误区。

  赵杰解释说,国外高端机器人具有先发优势,在我国占据大部分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局面难以改变。因此,想要在机器人产业上寻得突破,可从低端机器人方面发力。“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较多,这类企业一方面迫切需要自动化设备,来解决用工难、劳动成本高的问题,另一方面还非常关注投资回报周期,希望花尽量少的钱和时间收回成本。”

  在有些专家看来,这些企业只要求用少量成本买到能代替人工的机器人,而在精细度、控制能力等品质指标上可以做些折中。

  赵杰建议,可以先在低端产品方面寻得突破,以此推动规模化,从而在使用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行解决,进而提高产品精细度和可靠性,并降低产品成本,积累经验后再向高端市场发力。

  近几年,工业机器人在各地遍地开花。国内已有12个城市成立机器人产业园,除了沈阳、深圳、广州等工业机器人发展较早的地区,重庆、天津、唐山、昆山、青岛、中山等地机器人产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工业机器人领域已涌现一批市场熟悉的上市公司,如机器人、三丰智能(300276,股吧)等。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机器人是中科院与广东省战略合作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深圳市重点关注的新兴产业之一。深圳市与机器人技术相关的信息、家电、通讯、装备制造业等产品规模已达3000多亿元。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在工业机器人的产学研结合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东莞工业研究院引进了广东省运动控制与先进装备制造国际团队,自主开发工业机器人系统,同时针对珠三角的产业转型需求,开展技术研究。

  据了解,广东机器人技术发展最早是从应用开始的,实际上广东各行各业已使用工业机器人多年。虽然国家对工业机器人给予了重点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当时产业需求较少,没有得到推广。当前,市场需求让广东机器人产业的技术铺垫有了用武之地。

  目前唐山已初步建起以唐山松下、唐山开元、唐山开诚为龙头,涉及焊接机器人、矿用抢险探测机器人等的机器人产业基地。预计到2015年,唐山市将建成年产值200亿元的全国最大机器人产业基地。

  仅是江苏南京市涉及机器人研制的企业就有102家,主要分布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业、物流仓储等领域;涉及机器人研发的高校多达13所,其中6所拥有专业的机器人研制团队。

  最近在麒麟科技创新园正式成立了由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领衔的“南京机器人研究院”。南京市政府出台了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将打造江宁、六合、高淳三个“机器人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基地。

  近年来杭州市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目前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亿元。依托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投资15亿元建设的杭州中科光电有限公司正是其中的佼佼者。目前,该公司仅自动化成套装备销售已超过5000万元。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实现产品的进口替代,是这些企业迅猛发展的原动力。现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均价30多万元,即使未来均价降到25万元,那么中国制造业对应的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接近380亿元,再加上系统的话,对应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140亿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网络转载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