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机器人的不同态度

腾讯新闻 2020-06-10

机器人书法作品书法

1102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2018年11月10日,电视节目《机智过人》以邱振中老师带领中央美术学院的书法研究生通过临摹和创作这两个环节来完成。

  先来看下第一轮规则:对于临摹来讲,要接近原帖,而规则是机器书法人不被选出来就过关。

  看完后,试问这三位央美的书法研究生是否有代表性可言?貌似没有吧!有人说:央美的书法研究生就写这样?是技术不行还是紧张还是有所保留?这个三连问好犀利,真得容央美研究生先想想。围棋的人机对战,所选择的人物对象尚且还是围棋世界冠军,可以说足够具有一定代表性。

  对待未知的事物,需要有敬畏心。人工智能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产物,近年AI大热,而近日新华社联合搜狗发布全球首个合成电视台新闻主播形象,这是技术的革新,但在人文领域,尤其作为书法来讲,书法是人为主观书写,核心是人,伴随着人的主观情感。而最大的问题体现在机器人,好似人与机器人就是一个对立面。

  接着看第一环节,机器人临摹的和三位研究生临摹的,被嘉宾和观众投票猜测,哪个是机器人写,哪个是人写的。

  其投票结果是,被观众认为是机器人临摹的投票最多的4号,但却是人写的,好似说明了人临摹的比机器人临摹还要像,看着挺好,但是注意了,有节目邀请的嘉宾,邱振中老师,评定,机器人临摹的比人临摹的要像,一下子,结果来了180度大反差。有没有很诧异?其实不然,就先前的观众投票取决于其群众基础的鉴赏能力,现场观众是缺少书法基础的。作为书法专业的研究生,相比节目中三位学生都不敢意思说自己的字形结构比机器人临摹的像吧。这里强调是是字体中的线性节后是机器人的更像,但是书法中还包涵点画线质、等等试试机器人说达不到的,更何谈创作。

  当然值得肯定的是,从临摹成果来看,其充满创造性,富于变化而又不失兰亭序的结构精髓,而且还结合了其他书家笔意。绝对达到这几个研究生水平,甚至超过。邱教授也评论所有之中第三个最为精准。(但是重要前提是所供第三个"之"确实为机器人所写)

  按此逻辑,机器人在集字创作方面,初级水平肯定是有的,何况创作内容只有一句诗,内容不多处理起来也容易。对于非专业人士,若要将机器人的书写从最后众多作品中分辨出来,是有相当难度的。

  但是,从机器人创作结果来看,"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居然连繁体字都没有替换,更不用说其对书法的传承。反而更像没练过书法的人写的,当然,细细体会,机械臂也是很难写出这种字来的,更不用说改机器人已经能够熟练通临五体。

  所以,斗胆揣测,节目刻意为之:要么前者临摹成果非机器人所为,要么后者的创作被有意替换。因此我们回到视频找证据,你会发现,全程镜头中没有任何机器人的创作细节,但可以从为数不多的镜头中认定的是,机器人实际所写"之"与所给"之"有出入!再回味一番,机械臂写不出第三个"之"!

  毕竟机器的模仿可能会超过人,因为是数字化,但墨色浓淡,速度快慢,还是不能达到人行为,这是科学无法办到的,低估书法的难度了,换个领域可能效果更好。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腾讯新闻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