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能智慧矿山啥样?生产用上机器人 井下不上夜班了

经济导报 2020-06-16

机器人人工智能

1486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新基建”热潮下,矿业领域转型升级提速。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正引领传统矿业加速向绿色、安全、智能、高效方向发展。

  经济导报记者采访获悉,山东能源集团(下称“山能”)围绕煤炭主业发力“智慧矿山”,今年底力争建成80个自动化智能化采煤工作面、80条快速掘进作业线、10对“单班百人”示范矿井,45对矿井取消夜班生产,掘进工作面全部实现远程操控。

  随处可见的

  智能的应用已遍布山能旗下各个矿山的多个生产环节。

  日前,在山东新河矿业有限公司的集控系统监测大厅,通过大屏幕就可以将地下400米深矿井里煤炭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经济导报记者看到,一块块“新鲜出炉”的原煤正在源源不断地通过传送带被运出,巡检工原本是原煤离开“大地母亲”后见到的第一个矿工,不过,在这里,巡检工的工作已经完全被巡检机器人替代了。

  这台巡检机器人所在的位置是一处斜角21度-23度的巷道,坡度大、湿度大、能见度低,如此恶劣的条件给人工巡检增加了难度。不过这对智能机器人来说,完全不是问题。“它一旦检测到煤炭里有矸石等异物、托辊超过正常温度、皮带撕裂等异常情况时,就会自动报警。”指着屏幕上正在工作着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公司机电副总工程师赵仁渔对经济导报记者说。据介绍,自从智能巡检机器人运行以来,共监测异物并拍摄1279张,木头6块,编辑带16个,软管1次,托辊超温22处,不转托辊61个。

  “巡检效果比人力更精准,每天可节省人员6人,年可节约人工费用90余万元。”赵仁渔说。

  在鲁西煤矿选煤厂,经济导报记者见到了不同类型适应多个生产环节的智能机器人——皮带机智能巡检机器人、压滤机煤泥自动清理机器人、智能测灰机器人等。

  打造“智慧矿山”

  除了多处启用智能机器人,山能打造“智慧矿山”还包括透明化工作面、5G应用等多个层面。

  淄矿集团的智能化掘进近期将迎来重要突破。“我们租赁的TBM智能掘进设备将于8月份投入使用,在正常掘进一月80米的基础上,TBM掘进可以使掘进速度提升到300米,用人少,安全保障率高。”淄矿集团煤炭产业部采煤技术管理李民对经济导报记者透露。

  据悉,该集团11个掘进工作面已实现了可视化远程操作或人机分离、遥控操作。年初确立的6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的建设目标,已经全部完成。全部实现了液压支架中部跟机自动移架、自动顶溜、采煤机中部记忆截割和远程控制、多设备联动的“一键”启停等功能,并稳定运行。

  经济导报记者还了解到,备受业内关注的透明化工作面智能开采“郭屯-彭庄”模式也取得重要进展。

  “6月底,我们将完成透明化工作面智能开采系统与5G、大地坐标传导、高精度导航定位、地质模型和三机设备等系统的联调,最终实现透明化工作面技术的高度集成和实用化。”临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孝孔说。

  节约人力成本 提高劳动效率

  智能机器人替代人力,打造“智慧矿山”,带来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人力成本的节约和劳动效率的提高。

  鲁西煤矿选煤厂在经过一期智能化改造后,员工由原来的65人减少到了25人。“如果平均人工成本按6.24万元/年计算的话,年可节约374.4万元。这样算下来,一期智能化改造投入的525万元不用两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正在谋划二期智能化改造的鲁西煤矿副矿长杨尊胜对经济导报记者算了一笔账。

  矿工们坐在调度室里就能实现采煤机一键启动、掘进工作面远程操控、智能机器人巡检、设备故障智能点检,智慧矿井不仅让矿工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强度大为降低,而且生产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人均工效提高了9倍,产量同比普通采煤工作面更是提升了近30%。”新矿集团生产技术部部长莫技说。

  据统计,山能“智慧矿山”将大量井下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危险恶劣的工作场所中解放出来,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智能化工作面70个,成套快速掘进作业线50条,6对矿井实现“单班百人”生产,36对矿井取消了夜班生产,8对矿井实行了周末集休,累计减少采掘一线用工6967人,原煤全员劳动效率提高9.6%。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经济导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