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大棚里有了机器人“小姐姐”,不光能听指令还能提建议

齐鲁网 2020-06-16

机器人农业智能大棚

1191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15日讯 “孙:小丰,开启一号补光灯。

  :好的,主人,一号补光灯开启。

  孙:小丰,开启打药系统。

  机器人:好的主人,南区电磁阀打开,北区电磁阀打开,智能喷药器已启动。”

  在潍坊青州市何官镇南小王村晟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一个蔬菜大棚里,孙晓杰正在通过语音识别系统与小丰对话,让记者惊讶的不是小丰的“言听计从”,而是会“顶嘴”。

  “孙:小丰,开启一号风机。

  机器人:您好主人,当前的空气温度为28摄氏度,当前空气值未超过设定值,小丰建议您无需开启风机。”

  机器人小丰以及整个蔬菜大棚内的智慧农业系统,全部是南小王村返乡大学生孙晓杰一个人的研发成果。他告诉记者,同类别的智慧农业系统,安装成本仅仅是市场上价格的六分之一。小丰进驻蔬菜大棚一年以来,孙晓杰的工作地点也就搬进了大棚,根据实际情况改写编程代码,升级小丰的同时,也在升级着蔬菜大棚的种植和管理模式。

  “现在国家提倡农业这块,农业发展前景很广阔。”孙晓杰告诉记者,“刚开始确实很艰难,我们对农业完全不了解,任何数据都没有,而且资金有限,连传感器都是我们自己做的,不过我们的传感器不光精度调得更精准了,而且价格低廉,一个棚安好几个都没问题。”一年的时间,孙晓杰不负厚望,创建了南小王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了手机全程农事操作,每个大棚每年可降低人工成本5万元。

  针对既要在外工作,又要兼顾大棚管理的村民,南小王村还开发了一款移动端的APP软件,让村民通过手机端实时监控棚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各项指标,进行远端操作,实现了线下工作、线上管棚“两不误”,大大减轻了管护的劳动强度,把农民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拉帘不光非常累,还弄的身上非常脏,现在好了,全都是自动的。”种植户裴德相告诉记者,“现在在家里看着到点了该卷帘了,用手机操作就可以自动卷起来了。”说起手机里的病虫害识别防治系统,裴德相也是赞叹不已。“这个火眼金睛病虫害智能识别系统特别好使,只要打开软件给蔬菜拍照,就能显示出蔬菜有什么病虫害,用什么药物治疗,怎么预防之类的,省时省力,真是太方便了。”在大数据平台的统筹协调下,大棚管理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智慧融合”,蔬菜品质、品相兼具,产量提高了30%,每个大棚每年平均增收2万多元。

  南小王村党支部书记孙国贞告诉记者,目前村内合作社打造的南小王晟丰现代农业示范园占地850亩,建有包括冬暖式大棚、钢构大棚、“四位一体”大棚等各种蔬菜大棚1000余个,农户流转的每亩土地通过“保底加二次分红”收益达到4300元。在村内没有贫困户的情况下,他们通过扶贫大棚项目把帮扶对象扩大到了全镇。2019南小王村的两个智能连栋温室大棚产生扶贫收益41.3万元,有效带动全镇16个村143户、234人稳定脱贫及村内公益事业的建设。

  小丰所在的这个大棚,就是其中一个扶贫大棚。南小王村村支部书记孙国贞计划把合作社的1000多个大棚全部安装智慧农业系统,解放出更多劳动力发展净菜加工、配送等产业链延长业务,通过扶贫受益的提升、扶贫岗位的增加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致富路,而小丰的AI互动操控功能,将给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人带来极大便利,让老年人也能成为蔬菜种植的生力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齐鲁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