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奇妙!桐乡蘑菇采摘用上智能化采摘机器人

浙江融媒体 2020-11-09

机器人蘑菇

944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在这个菇房里采了那么久的蘑菇,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采摘方式,有点意思。”在位于桐乡市石门镇周墅塘村的浙江隆宸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三茬菇房内,正在手工采摘双孢蘑菇的工人们迎来了一位“新朋友”——蘑菇智能化采摘机器人。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桐乡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在现代农业发展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式合作。


  通过观察,记者看到,由四个轮子组成的蘑菇智能化采摘机器人的“四肢”,刚好可以以菇床的两侧边缘为轨道进行前进和后退,机器的上方有一只机械手臂和一个摄像头,其后下方还有一条小型传输带。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事业部主任柴秀娟介绍,机器人通过上方的摄像头和内部的中控系统,不仅可以获取下方蘑床及蘑菇的彩色图像,还可以拍摄获得场景内蘑菇的深度、距离,通过图像处理计算出蘑菇的三维空间坐标,定位蘑菇所在位置。随即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机械臂,机械臂即可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下探到相应的高度,利用机械臂下方的吸盘将蘑菇“吸”起来,并运送至传输带上。


  “吸盘在抓取时采用了智能仿生技术,可以模拟人工采摘时的过程,通过轻摇、旋转的方式采摘起蘑菇。”柴秀娟告诉记者,这是智能化采摘机器人1.0版本,也是国内首次将自主研发的蘑菇智能化采摘机器人拿到菇房进行采摘作业试验。接下来,研发团队将根据本次试验情况对机器人作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力争早日满足企业智能化采摘需求。“这台机器人也是桐乡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地科技战略合作的成果,我们也希望能以桐乡为试点,向全省甚至全国进行推广。”


  言及为何会想到引进智能化设备进行采摘时,浙江隆宸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洪俊卿坦言,用工多、招工难、人力成本高是最主要原因。


  “此次蘑菇智能化采摘机器人的试用也是公司迈出‘机器换人’的第一步,如果未来能在基质预湿、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也逐步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的话,整个工厂的智能化水平将达到80%以上。”洪俊卿表示。


  事实上,打造智能化食用菌工厂的梦想,浙江隆宸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直都在不断探索与实践。


  半个多月前,厂区内占地20多亩的隧道式“三次发酵”系统投入生产应用。据洪俊卿介绍,该项目总投资5000多万元,从荷兰引进了国际领先水平的食用菌生产技术与成套装备,原料“三次发酵”后每平方米双孢蘑菇的产量在35公斤左右,且一年可以循环栽培九茬,相较于“二次发酵”,每年将为企业增产近3000吨双孢蘑菇。


  (原标题《蘑菇智能化采摘机器人在桐乡“上岗”》,原作者朱灵洁 张应隆。编辑肖未)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浙江融媒体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