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机器人,不只是机器人那么简单

Douglas Blackiston 2021-07-14

机器人科普

2541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作者|汤波 分子生物学博士

  编辑|陈天真

  说到,你想到的大概是有着金属身体,由计算机程序给出指令、自动执行任务的智能机器。不过,科学家正在利用 DNA、细胞创造出一些 " 生物机器人 ",它们可以在生物体中自动执行一些特殊任务,比如给癌细胞送药、清除体内微塑料等。

  例如,用青蛙细胞创造出的一种名为 "xenobots" 的生物机器人,乍一看像是变形虫之类微小的水生生物,一会儿绕着什么东西转圈,一会儿来回巡逻,放佛在寻找什么。

  与金属和塑料机器人不同,它们不仅可以进行新陈代谢,受到损坏后能自我修复,还会响应彼此的存在,表现出群体行为,甚至可能为多细胞生命的起源提供新视角。

  活细胞机器人 xenobots。|来源:Douglas Blackiston, Quanta Magazine" 带货 "DNA 纳米机器人

  我们研究机器人,最主要目的是让它们自动完成一些任务。对于生物机器人而言,最主要的一个用途就是 " 带货 ",比如给癌细胞带点药,让它们稀里糊涂被毒死。

  可是要怎么制造生物机器人呢?科学家首先瞄上了 DNA。

  DNA 具有自我折叠的特性,可以像玩折纸游戏一样,自行折叠和组装成形状各异的二维图案或三维空间结构,如五角星、笑脸、美洲地图以及立方体等,被认为是理想的带药载体。

  2012 年,哈佛医学院的遗传学家乔治 · 丘奇(George Church)教授带领两位博士,首次完成 DNA 给药机器人的概念设计。他们经过精确模拟计算,将一段 7300 多个碱基对的长单链 DNA 和近 200 个碱基对的短单链 DNA 组装成一个六边形的 DNA 纳米管,管腔内可以搭载一些蛋白和其他药物分子。

  DNA 纳米管可以识别特定的细胞表面抗原,从而准确找到并结合到癌细胞上,然后自动开启表面的分子开关,将封闭的纳米管打开,释放出搭载的药物分子,直接杀死癌细胞,甚至让癌细胞自杀。

  六边形 DNA 纳米管。|来源:Science

  2018 年,DNA 纳米机器人的实际抗癌效果在动物体内实验中得到验证。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中,DNA 纳米机器人携带着凝血酶(血液中重要的凝血因子,可形成血栓)进入小鼠的肿瘤组织,结果在肿瘤组织内形成血栓,导致肿瘤细胞无法得到足够的养分而生长停滞,甚至被活活饿死。

  之后,研究人员在巴马小香猪体内观察到类似情况,证明 DNA 纳米机器人有望成为癌症治疗的新武器。

  活细胞机器人也能带货 ?

  之所以选择 DNA 机器人带药,主要是因为 DNA 具有生物相容性且容易降解,也就是说 DNA 机器人既能精准 " 带药 ",又不会给身体惹麻烦。

  既然 DNA 可以,活的细胞是不是也可以呢?生物学家又想到让细胞组团来带货。

  2020 年初,计算机科学家约书亚 · 邦加德(Josh Bongard)与生物学家迈克尔 · 莱文(Michael Levin)合作,利用 100% 的非洲爪蟾细胞,创造出一种可编程、可自主移动、可降解的活细胞机器人,将其命名为 xenobots(爪蟾拉丁名 "Xenopus laevis" 和机器人 "robots" 两个词的结合),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

  首先,计算机专家借助超级计算机开发出一种复杂的进化算法,来设计机器人模型。他们模拟出非洲爪蟾的皮肤和心肌细胞的最佳组装方案,希望这些细胞能自主移动,甚至自动修复。接下来,生物学家从非洲爪蟾胚胎中分离出干细胞,让干细胞进一步分化成皮肤细胞和心肌细胞。

  根据超级计算机设计的机器人模型,研究人员将皮肤细胞放在上层,将有运动能力的心肌细胞放在下层,中间则可设计成 " 口袋 ",以便于携带药物。

  根据不同设计,这种活细胞机器人不仅能直线运动,还会绕圈运动,也可负重前行,具备递送药物或其他医用材料的潜力。

  利用非洲爪蟾的皮肤和心肌细胞组装而成的活细胞机器人 xenobots。|来源:Douglas Blackiston and Sam Kriegman 一年之后,研究人员再次改进这种活细胞机器人,推出了 xenobots 2.0。相关成果发表在 2021 年 3 月 21 日的《科学 - 机器人》杂志上。相比 xenobots 1.0 ,xenobots 2.0 主要具备六个新特点:

  一是只需一种细胞。新的设计只用到一种细胞,即非洲爪蟾的皮肤细胞,抛弃了原来充当动力的心肌细胞。因为细胞种类更少,引发机体免疫排斥反应也会越小。

  二是可自动组装。由于单个细胞具有喜欢 " 抱团 " 的特点,可以实现单细胞自动组装,不再需要进行人工组装。

  三是运动速度更快。既然没有心肌细胞,那么细胞团的动力来自哪里呢?原来非洲爪蟾皮肤上皮细胞表面能长出纤毛,可以以特定方式来回移动或旋转,为细胞机器人提供动力,速度甚至超过原来的心肌细胞。

  四是存活时间更长。第一版细胞机器人大约只能存活 1 周左右,但是给这些细胞添加特殊的营养素后,可以存活超过 90 天。

  五是具有自动修复能力。新的细胞机器人即使被剪成两半也能重新 " 抱团 ",大概在 5 分钟内即可恢复原有形状并继续工作,这点可能是金属机器人、塑料机器人甚至是 DNA 机器人都无法比拟的。

  六是具有记忆能力。研究人员通过荧光蛋白来使细胞机器人具有记忆力。荧光蛋白像是一个感光的开关,它平时发绿光,在波长 390 纳米的蓝光照射下发出红色荧光。因此具有此荧光开关的细胞机器人可以显示其在 390 纳米的蓝光下的曝光。研究人员让 10 个细胞机器人在 390 纳米蓝光照射点附近活动后,有 3 个细胞机器人发出红光,而其他机器人则仍然保留绿色,这表明这 3 个细胞机器人曾经游进过蓝光区域。这种分子记忆功能不仅能够展示机器人是否进入某个区域,也可以检测药物、放射性元素、特殊化学物质的存在。

  细胞机器人即使被剪成两半,也能迅速自我修复。|来源:Douglas Blackiston and Sam Kriegman不止于机器人

  之所以将这些微小的细胞团称为机器人,是因为它们能根据提前设定的程序,以固定的形状、固定的运动方式,去完成特定的任务,如同常见的金属机器人那样。

  在小范围的模拟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新版细胞机器人比旧版细胞机器人能更快更好地完成碎片收集任务,覆盖更大的面积,还能穿过狭窄的毛细血管。所以除了带药,研究人员还想让这种细胞机器人充当清洁工。例如,可以通过编程将细胞机器人释放到海洋中,吸附微塑料颗粒,为清除海洋中的塑料污染提供一种更简便的方法。

  虽然活细胞机器人有这么多实际用途,但关于活细胞机器人本身,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答。例如,单个细胞为什么喜欢聚集成团?细胞如何知道要组装成多大规模然后停止?细胞机器人中成百上千个细胞如何协同一致工作?细胞机器人被切割后可自我修复,之后会不会自我繁殖,甚至进化成有机体?

  这些问题的解答,将为我们理解一些生物如何进行自我修复提供启发,更可能为研究多细胞生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新视角。通过创造活细胞机器人来反思生命本身的奥秘,或许才是活细胞机器人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参考文献

  1.Rothemund, P. Folding DNA to create nanoscale shapes and patterns. Nature. 2006, 440: 297 – 302. doi:10.1038/nature04586.

  2.Shawn M. Douglas, Ido Bachelet, George M. Church. A Logic-Gated Nanorobot for Targeted Transport of Molecular Payloads. Science. 2012, 335 ( 6070 ) : 831 – 834. DOI: 10.1126/science.1214081.

  3.Li S, Jiang Q, Liu S, et al. A DNA nanorobot functions as a cancer therapeutic in response to a molecular trigger in vivo. Nat Biotechnol. 2018;36 ( 3 ) :258-264. doi: 10.1038/nbt.4071.

  4.Kriegman S, Blackiston D, Levin M, Bongard J. A scalable pipeline for designing reconfigurable organism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0;117 ( 4 ) :1853-1859. doi:10.1073/pnas.1910837117.

  5.Douglas Blackiston,Emma Lederer,Sam Kriegman, et al.A cellular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ynthetic living machines. Science Robotics. 2021, 52 ( 6 ) , eabf1571. DOI: 10.1126/scirobotics.abf1571.

  6.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cells-form-into-xenobots-on-their-own-20210331/7.https://now.tufts.edu/news-releases/scientists-create-next-generation-living-robots审核专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杨郑鸿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Douglas Blackiston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