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入侵东莞 助力转型升级

红动东莞 2014-02-18

机器人东莞机器人

1446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的产物,“智慧制造”一词正在成为见诸报端与政府文件的高频词语。近日,广东召开的全省两化深度融合座谈会传出消息,一份省级“智慧制造”的专项行动文件呼之欲出。而在东莞市,松山湖 等项目也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近日本报推出的《智慧制造》系列报道发现,尽管不像佛山顺德顶着工信部唯一“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的光环,但东莞如今已经掀起新一轮制造业革命。、信息软件系统、物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正在将“东莞制造”从劳动密集型时代带往“智慧制造”时代,企业生产管理和竞争格局因此发生巨变。

  “入侵”加速

  如果说2008年、2009年众多企业对“用工荒”还在观望,那么最近几年,众多企业已毅然决然选择通过技术改造、大规模 。

  近日,东莞市外经贸局一份对进出口500强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反映生产成本上涨达14.1%。其中,用工成本上升幅度最大为9%。

  面对飞涨的人工成本,东莞市徐记食品公司终于下定决心,再引进设备代替拳头产品徐福记沙琪玛生产线上的一部分工人。目前,这条生产线 18道工序中有17道已经实现全自动化。

  “六成工人都在最后的大包装环节,我们正在调试一套设备,再替换掉大部分人才算真正的全自动化。” 徐福记沙琪玛车间负责人嘉斌说。

  从2003年工厂建立之初的小规模机器换人,到2008年加速技改后平均每道工序每年减少三四个人,这条生产线在产量增加的同时用工数从1300人降至700人。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2006年以来,徐福记一线工人工资每年以15%左右的幅度增长,从略高于千元月工资(不含公积金和社保、奖金)到超过2600元。

  不仅仅是用工贵,招工难问题同样严重。在东莞,家具的涂装、五金的打磨抛光及各种搬运堆码工作中,粉尘、有害气体、高强度的劳动无时不在侵害着工人的健康。当年轻的工人强烈要求更舒适的工作环境时,企业主往往只能疲于应对,付出工人工资单之外的巨大隐形成本。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改变了东莞劳动力易得的看法,开始大量购买自动化设备,这在“世界毛织之都”大朗镇也得到印证。

  在“民工荒”初露端倪的2005年,大朗镇就开始鼓励毛织企业引进数控织机代替传统机械织机以减少用工。彼时,大朗镇数控织机总量不足1000台。2008年增加到4800台,而现在,大朗数控机床已经猛增至超过4万台。

  据测算,一台数控织机可以替代8名工人,一个工人就可以控制6-8台机器。以此测算,大朗数控织机就解放了近30万产业工人。“一个缝盘师傅的月薪高达3000-5000元还在往上涨,引进数控织机后,仅织片这一道工序就节约了八成的劳动力成本。”有纺织企业人士如是说。

  在东莞自动化机械龙头企业艾尔发公司总经理黄俊钦眼中,东莞近两年已经开始了第三轮机器人热潮。其中第一波机器替人潮是在21世纪初出现“民工荒” 后,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增加设备减少岗位,随后第二波则出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

  黄俊钦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机器人平均价格以每年4%的速度下降,工业机器人在喷涂、焊接、码垛及高危工作环境中替代人力的作用日渐显现,其精准自律、感应识别力强、效率高、工作时间长及低成本运转等特性越来越受到企业欢迎。

  这也使得艾尔发等设备厂商生意兴旺。在2001年进入东莞之初,该公司只有30多家客户,到了2007年则有1500家,现在则猛增到4000多家客户,其中大部分都是近三年增加的。2011年,艾尔发销售收入达2.17亿元,同比增长47.81%。

  “以前我们专注于注塑机械手及周边自动化设备,现在各行生产线上换人的部分越来越多,我们不得不向普及性应用转变,比如准备代理日本先进机器人。” 黄俊钦说,过去,只有中高端电子产业和汽车等行业机器人需求较大,现在单价较低的五金产品也开始引入工业机器人,这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红动东莞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