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驱散中国制造“雾霾遮天”

中国行业研究网 2014-02-20

雾霾治理工业革命环境污染

1429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不久前北京市与中央签订责任书,承诺到2017年大气污染得到改善,其中治理PM2.5投入将高达7600亿元。河北省也立下军令状,钢铁产能新增1吨领导就地免职。究其原因,是产能过剩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加重了环境压力。据有关部委披露,当前节能减排的形势相当严峻,单位GDP能耗前两年只下降了5.5%。环境污染形势不容乐观,水体污染依然突出,5000多万亩耕地受中重度污染不宜耕种。雾霾防治形势逼人,全国有60%左右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能达标。

  之水。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粗放,2012年用世界21.3%的总能耗创造了11.6%的GDP。工业结构趋重,20

  节能减排与雾霾防治本就是同根之木,同源12年工业能耗、用电量、高耗能产品产量又同比上升,对降低单位GDP能耗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十面霾伏的三大源头则是工业污染、尾气排放和燃煤取暖,其中燃煤对雾霾的“贡献”占一次PM2.5颗粒物排放的25%。重度污染地区几乎都是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大中型城市,水泥、钢铁、焦化、火电厂、化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产业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因而要继续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在火电、钢铁、水泥和有色等重点行业实施污染物排放新标准,计划开工建设水电2000万千瓦、核电335万千瓦,风电、太阳能电站装机8000万千瓦、1600万千瓦等。

  2012年,我国制造业收入超过90万亿元,占全球总量的五分之一,世界第一。但“五高三低”的落后生产方式(高投入、高速度、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低科技含量)不仅对节能减排“十二五”目标形成了巨大压力,也造成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降低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力度和速度。迄今为止,中国高技术产业仅占制造业比重的12.5%,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年《经济蓝皮书》也指出,中国很多行业的高端环节大量依赖进口。比如电子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但高端芯片的80%和液晶面板的70%依赖进口;高铁虽新晋“中国名片”,但轴承、轮毂和轴等关键零部件依靠进口;年产钢铁7亿吨,但高级钢材每年进口七八千万吨;高档数控机床的90%和高档数控系统的95%依赖进口;科学仪器和精密测量仪器基本由国外垄断;高端医疗器械70%~80%依赖价格昂贵的进口或外资品牌……

  正因中国制造业核心技术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多年来一直积极引进外资,希冀可以通过市场换技术实现引进消化再创新和技术外溢,从而实现自主创新和高端突破。现实却是先进技术和装备一代代引进,消化创新乏力被动追赶;高端产品和部件大量依赖进口,基础制造仍然薄弱;而且在华外企形成了新的技术和市场垄断,阻碍了民族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壮大。

  如果再解剖一下,最极端的看法莫过于中国只是依赖西方的“装修工”,而不是全球的“工程师”。不错,中国制造虽有一些孤立的亮点,也在某些领域形成了点,却还远远没有形成面。各地的产业集群分散孤立,协作疏松低端混战,合力集聚尚需时日,尚未形成如美国硅谷和128公路的电子业群、明尼阿波利斯的医学设备业群,德国斯图加特的机床业群、韦热拉的光学仪器群那样的体量水平。

  有些人认为,既然中国民族工业还不强,创新和新技术又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竞争的关键砝码,就或多或少地希望在华外企能助推中国工业的创新升级。但在中国注册纳税,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国别界限。从产权上看,比如可口可乐中国公司的产权无疑属外国人所有,其秘方更不属于中国人。从生产上看,跨国公司都是依照“技术生命周期”在世界进行贸易投资、实施国际分工,所谓的“全球流动”,实际上只是逐利资本在全球的自由流动,先进的核心技术、关键工艺是跨国公司安身立命的根本,怎会授之于人?从技术上看,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也绝对不是中国的技术创新。在华建设科研中心也只不过是利用中国便宜的科技资源而已,视之为科技进步不过是冠冕堂皇的托辞。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中国行业研究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