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洋监测装备研发对接市场

经济导报 2014-03-03
1196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1日,为期仅一天的“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装备分会年会”及“海洋监测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会会议”在青岛黄海饭店举行,但却吸引了众多官员、专家和企业人士参加。这次会议上,“海洋监测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身影显得愈发清晰和突出。

  “产业联盟通过抱团方式,打破了以往海洋监测装备研发条块分割严重的局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证明其不失为振兴我国海洋监测装备业的一条可行之路。”山东省科学院副院长、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所长、海洋监测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刘孟德说。

  “产业联盟是新时期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抓手,对于有效解决我国海洋监测装备业技术瓶颈焦点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表示。

  出路在联盟

  “海洋监测设备跨几十个学科、专业,既有硬件技术也有软件研发,既需要基础理论又需要技术手段支撑,既有水面又有空中、岸基、海基及深远海,一台好用的设备从理论研究到成果转化、试制生产,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没有一家研究所能掌握所有技术并满足用户的全部需求,不搞合作是没有出路的。”刘孟德表示。

  在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副所长、海洋监测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民看来,我国海洋监测装备业市场非常大,但成果转化和产业开发不够,制约着科研动力。所以,院所和高校要优势互补,也要联合部分有实力和参研意愿的企业,加速成果转化。

  正是由于深刻地感受到了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和国内行业层面的发展瓶颈,2009年,以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为理事长单位,联合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30余家单位组建的“海洋监测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正式成立。2013年10月,联盟正式入选科技部第三批国家试点联盟名单。

  “在这55家国家试点联盟中,海洋领域只占了3个,但却代表了科技改革的发展方向。”李乃胜表示,联盟是不同于协会、商会等的新形式,既代表产学研三方面,也和市场紧密结合,“它是技术创新的新组合、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 ,是产业发展的新举措和科技管理的新方式,也将是市场和技术结合最主要的方式。”

  团结的力量

  刘孟德介绍说,近年来多家联盟成员单位参与开展了涉及极地海洋观测、深远海观测和海洋区域观测等多个领域的一系列合作,包括研制格陵兰海浮标观测系统、构建北极冰面技术平台、组建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等。同时,共同开发了智能预警船舶测报系统等一系列满足市场需求的海洋观测类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还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机构,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新一代水下焊接技术和焊接材料。其不需要将海水排干,就能直接在上百米深的海水下进行焊接作业,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成本,并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和胜利油田海上采油平台焊接工程中得到应用和好评。

  刘孟德表示,下一步联盟将在浮标产品系列化、生态仪器系列化产业化、水下焊接工程应用、模块化可重构 体系结构及部件关键技术研究 、海洋生物传感器等项目上加强合作,特别要推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培养1至2家海洋监测设备制造企业。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经济导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