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太空探索将是人类与机器人的合作

新华网 2014-03-06

机器人

881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太空探索的未来是人类的,也是的。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的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人类和机器人在太空中的合作一直是科研工作者期望的目标,未来人和机器人一起在太空作业,不仅能够互相帮助,还能够实现互救。

  作为神舟七号的总设计师,张柏楠提出新的设想:“神舟七号出舱为什么要两个人呢?这两个人实际上是互救的,假如一个人遇到危险情况,另外一个人就可以把他救回来。这样的话至少得两个人,如果有机器人,将来有可能就是一个人加一个机器人。”

  他说,人可以指挥 开展各种探测任务,如果遇到危险,机器人还可以把人送回座舱里。

  但是,目前的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还不足以让机器人与人类并肩在宇宙中探险。张柏楠说,地面上的 一般都是专用机器人,在汽车工业里已经广泛了,但一个机器人只能做一件事或者两件事,这在太空里肯定是不合适的。

  张柏楠说,虽然地面技术应用还没达到这个程度,但全世界对机器人的发展非常快。

  他介绍说,人类对于机器人的概念描述很模糊,一般理解为四类,一种是专业机器人,比如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配备的机械臂;第二种是无人移动装置,比如无人机、无人车,包括月球车也是一种无人驾驶的移动装置;第三类是人形机器人,现在也开始出现;第四类是外挂骨骼,和人类密切结合,人类戴上就可以提起好几百公斤的东西,还可以跑得更快。

  他以火星登陆为例,长期的太空飞行会让人类不适应重力环境,刚登陆火星无法站立、无法作业,但装置上外骨骼就可以直接在火星行走。

  人类和机器人各有利弊。他比较说,人类判断力强、手脚灵活,机器人不具备人类的判断能力和人的手指那样的灵活度,但机器人“不需要吃喝拉撒睡,不需要氧气”,机器人出舱风险更小,因此可以更多使用。人机的合作就是相互弥补对方的缺点。

  “比如像咱们的玉兔(月球车),如果旁边有宇航员在场的话,稍微帮一帮它,可能就运行了。机器人有的时候‘一根筋’。”他说起这个月球上独自冒险的小机器人。

  张柏楠举例,美国研制了一个叫R2人形机器人,已经送上国际空间站做实验,日本带了一个很小的机器人上去陪聊。作为空间站总设计师,他相信,在未来的空间站阶段,将会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机器人,进行实验。

  展望未来,他相信“人机联合探测将会是一个很好地方向”。“去月球、去火星、去其他星球,机器人将有机会参与未来人类的深空探索。”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新华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