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学生发明“船体清刷机器人”

新浪黑龙江 2014-03-10

机器人

795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船体表面常附着海洋生物, 粗糙的船体表面使航行阻力增大,降低船舶的速度。在哈尔滨工程大学陈东良教授的指导下,由李海鹏、董立涛、王成华等学生组成的“supass团队”设计制造的“负压吸附式水下船体清刷 ”在进行水下船体清刷工作时,实现了复合吸附、自主导航、操纵方便、高效环保等功能,有效解决了传统船体清刷技术耗时长、效率低、易污染、高风险等问题。

  船舶常年航行在水生物种类丰富的海洋中,会出现海洋生物附着在船体表面的现象。目前市场上船体表面清刷主要分为坞内清刷和水下清刷两类。坞内清刷的弊端在于增加了船舶的停航损失,易造成环境污染。水下清刷依靠潜水员借助工具完成,费时费力又具有高风险。

  为避免传统清刷技术的弊端,哈工程学子发明了基于负压吸附、自主导航、操纵方便、工作效率高、保护环境的水下船体清刷。较传统技术而言,其优势在于无需让船舶进入船坞,大大提高了船舶的利用率,节省了2/3的入坞清洗费用;无需人员在水下操作,确保了作业过程的安全性;避免了传统清刷技术的环境污染问题。机器人连续作业时间长,可以在极冷、极危险的环境下完成人力无法实施的大体力强度的清洗作业,省时高效。该机器人还可以实现自主导航、实时监控作业经过,进行录像和摄影记录,完善了作业过程。

  船体清刷机器人由作业机器人和控制中心两大主体组成,并用“脐带”进行连接。

  在进行清刷作业时,从船弦通过绞车将清刷机器人放在船外侧的某个位置,吸在船表面,启动后开始按照程序所预定的轨迹向船体位于水下的部分行走。行进的同时,机器人前部的三个清洁刷旋转工作,所覆盖的区域即被清刷干净。

  船体表面清刷作业能够减小船舶航行阻力、确保航速和节约燃料,延长船舶的使用寿命,在全球石油危机的影响下,船舶的清刷作业更是得到了广泛和发展。“水下船体清刷机器人”技术应用前景广,不但可用于船体清洗,也可应用于化工厂、制造厂、水厂、核电厂等领域。

  据悉,这套高技术密集的船体清刷高技术装备曾在全国第二届“TRIZE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中获特等奖。该机器人为国内首创,并已成功申请专利,在完成最后的试验和测试工作后,将投放市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新浪黑龙江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