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机器人可回收悬浮海中油污

青岛早报 2014-03-19

机器人

874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3月18日上午,在“青岛市水下溢油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教授刘贵杰介绍,海面上看不见的油污多数悬浮在海水中,如果不及时处理,会有长期的危害。

  看一眼想一想能分辨油污

  “光明环保”与海大科研团队的合作下,已经完成水下探测机器人的试制工作,目前正在编写实验大纲。“本质上这是一种小型水下探测 ,包括多种运作系统和摄像机,通过运动控制就可实现机器人在水下的运动。”刘贵杰教授介绍,为了克服普通导航系统无法在水下导航的难题,团队使用了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惯性导航系统。此外,机器人还采用了有缆远程遥控方式,一旦设备出现不可预料的故障时,可通过缆线撤回安全区域,不至于丢失。

  保证了水下正常运作,如何发现半潜油也是个科研难题,专家团队通过“看一眼”、“想一想”的思路进行编程,在传感器舱内安置了超声波装置、介质分辨检测装置,分别承担“看”和“想”的功能,当机器人利用超声波在水下发现可疑物质后,通过介质分辨的装置,分辨出该物质与油品的性能结构等是否相同,来判断其中是否含有浮油。“说起来挺复杂,实际上判断就在一瞬间。”刘贵杰告诉记者,目前机器人正在测试阶段,相应的专利尚未申请结束,测试发现相应问题并做好完善,机器人才算最终成功。据了解,该产品的潜在客户为中海油、中石油以及海事组织等,市场份额估计过亿元。此外还能用于其它领域,如沉船收油等,市场前景广阔。

  企业设工作站实现双赢

  像“光明环保”这种经常遇到难题的科技企业,青岛还有许多家,但像刘贵杰教授守着一堆科研成果无法实际利用的专家,高校中也有不少,“教授科研与生产结合少,一直被人诟病,尤其是社会阅历少的年轻专家。”刘贵杰自称是教授中的 “工程师”,作为海大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他很喜欢带着年轻教师、研究生到企业中参观、交流,并希望用这种方式让自己所学付诸于生产,解决企业难题。

  而作为企业的“外脑”,刘贵杰及其团队拥有企业无法企及的科研优势,“如果我们自己研发,首先要组织团队,其次还要一步步做测试,不知道何年何月能取得成果。”何锐认为,人社局的专家工作站提供了一个类似“红娘”的平台,让企业和教授实现了合作,不仅节省了大量开支,还能在短期内培养出一批技术人才,并获得实用性强的成果,“好几个教授为我们做智囊,还有一批研究生帮忙,这在几年前简直无法想象,就算敢想也请不起他们。”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青岛早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