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医遇上医疗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研习社 2021-09-16

机器人中医穴位

1421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几千年来,传统中医,从望闻问切、针灸、推拿到草药,一直在中国、亚洲和有华人居住的世界的各个地方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中医也在不断发展,正在变得现代化!如今,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已经运用到诊断、治疗、康复等医疗场景。当传统中医遇上机器人,会呈现什么样的面貌呢?

热敏灸机器人

7月30日,多台全自动热敏灸机器人在2021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的主会场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亮相。施灸记忆都可以进行分析、保存。

来源:视频截图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工程设计研究所副所长王明政介绍,该系统能自动完成探穴、治疗过程,将热敏灸的循经、回旋、雀啄等灸法标准化复现,并且通过和医生的深度协同,使医生有了“分身法”——能同时服务5—10位患者,有效解决热敏灸产业化需要大批量专业医师的瓶颈。

来源:视频截图

热敏灸机器人的操作也十分简单。在热敏灸机器人控制平台上输入被灸者的疾病种类、需要热敏灸的穴位以及艾灸手法的次数与时长,热敏灸机器人就可以自主的为患者进行具体的热敏灸灸疗。“热敏灸机器人可以有效地解决医院临床人手不足、灸疗标准化欠缺等问题,将临床医生从重复简单的灸疗中解放出来,以智能化、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推动医院整体医疗效率的提升。”王明政说,同时,该系统通过深度学习,还能不断提升热敏灸技术标准化水平,大幅缩短高级医师的培训周期。热敏灸机器人已经产品化,希望尽快完成产业化,推向市场,造福国人。

智能针灸机器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博士徐天成领衔跨校科创团队研发的“数字经络—智能针灸机器人系统”,具有自动定位穴位、智能配伍穴位、扎针、模拟人的手法等功能。团队运用高数混沌理论、分形几何学、图论等研发出的“初级阶段”智能针灸机器人,由机械手、取穴系统和经络仪等组成,工作前会参照人的臂长和皮脂厚度等数据,测算好穴位下针,测量精度能达到0.34毫米。机器人还会根据人的胖瘦和部位确定针刺深度,前臂的穴位可以深入皮肤约0.3厘米,上臂的穴位可以深入皮肤1厘米。“机械手上将装备力学、电学等多种传感器,以避免扎得太深,还能控制扎针的速度并匹配合适手法。”徐天成说。

来源:交汇点新闻

徐天成告诉记者,人体常用的穴位在300个左右,目前针灸机器人已能找到40%的穴位。输入针灸机器人系统的各种专业数据,从初期的2万多条增加到目前的30多万条,为智能配穴、开具针灸处方打下坚实基础。眼下,团队正在进行“深度研发”,力争早日推出能够真正服务于临床的“成熟版”智能针灸机器人。

EMMA按摩机器人

EMMA是一款由新加坡初创公司AiTreat开发的推拿按摩机器人。EMMA 的人工智能系统已经接受了数千个“数据点”的培训——不同体型、大小和种族的身体——计算每个人的经络和穴位。EMMA使用传感器和 3D 视觉来测量肌肉硬度,识别压力点,能够更全面地进行诊断,向患者提供按摩,以帮助缓解疼痛和放松。AiTreat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Albert Zhang 说, EMMA高度灵活,可以进行个性化定制,能够创造出低成本的按摩疗法。

来源:AiTreat

将柔软触感的治疗模块加热到 38 到 40 摄氏度的温度,躺在按摩台上的患者甚至可能不会察觉到 EMMA 和真实按摩师之间的区别——但AlbertZhang并不希望机器人取代按摩师。相反,他说机器人可以帮助按摩治疗师摆脱每天繁重的工作,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和收入,同时降低患者的成本。“一名医师一次只能看一名病人,但有了 EMMA,一名医师可以操作两个机器人,同时看多达四名病人,”他说。

来源:AiTreat

Albert Zhang说,目前,在新加坡的八家诊所已经部署了 11 台机器人,并计划向海外扩张, “我们看到美国和中国从业者的热烈反应”。新冠疫情结束之后,AiTreat计划在德国、中国和新加坡对EMMA进行临床试验,以证明机器人按摩疗法的功效。据悉,EMMA 还可以管理不同类型的按摩,包括运动按摩,并且正在开发物理治疗师机器人。

AI中医机器人

Kun-Chan Lan目前在台湾台中市医科大学攻读中医博士学位,他认为将中医知识与技术相结合可能是实现无创、低成本可及医疗保健的关键。他正在开发智能手机软件,将中医诊断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一些中医疗法,比如刺激穴位,对减轻化疗带来的疼痛效果很好,” Lan说,美国国家补充和综合健康中心目前正在研究这个领域。

Lan说,使用智能手机内置的传感器,可以使用人工智能评估常见的症状,如脉搏节律、咳嗽声或舌头颜色,以检测疾病或健康不佳的早期迹象。他正在开发的软件——一个可视化穴位的 3D 建模系统、一个识别传统草药的人工智能数据库和一个脉搏诊断工具——都处于原型和早期试验阶段,等待认证。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医疗机器人研习社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