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伦电子科创板IPO过会!

OFweek电子工程网 2021-09-23

eda芯片设计股票

3419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9月22日,科创板上市委2021年第71次审议会议召开,上海概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概伦电子”)科创板IPO成功过会。在此前两轮问询中,概伦电子表示,公司已实现盈利。通过自主研发和并购,公司已在器件建模和电路仿真验证两大集成电路关键环节形成核心技术优势。

募资近9倍于营收

招股书显示,概伦电子本次公开发行股票采用公开发行新股方式,公开发行不低于43,380,445 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00%。本次发行中,公司股东不进行公开发售股份;在募资情况方面,此次IPO拟募资12.10亿元,本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资于以下项目:建模及仿真系统升级建设项目、设计工艺协同优化和存储EDA 流程解决方案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战略投资与并购整合项目、补充营运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概伦电子本次拟募集资金12.10亿元超过公司总资产。而且,募资总额还是2020年1.37亿元营业收入的8.83倍。

据维科网了解,概伦电子是一家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EDA企业,拥有领先的EDA关键核心技术,致力于提高集成电路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价值,提供专业高效的EDA流程和工具支撑。公司通过EDA方法学创新,推动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的深度联动,加快工艺开发和芯片设计进程,提高集成电路产品的良率和性能,增强集成电路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

截至最新招股书签署日,LIU ZHIHONG(刘志宏)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LIU ZHIHONG(刘志宏)直接持有发行人17.9435%的股份,并担任发行人董事长;LIU ZHIHONG(刘志宏)通过与共青城峰伦及KLProTech 签署《一致行动协议》,能够支配共青城峰伦持有的发行人6.2013%股份、KLProTech持有的发行人23.4712%的股份;LIU ZHIHONG(刘志宏)合计控制发行人47.6160%的股份,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公开资料显示,LIU ZHIHONG(刘志宏),美国国籍,拥有中国永久居留权。香港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博士;1990年至1993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机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从事集成电路博士后研究;1993年至2001年,任BTA Technology,Inc.共同创始人、总裁、首席执行官;2001年至2003年,任Celestry Design Technology, In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2003年至2010年,任铿腾电子全球副总裁;2006年12月至今,任ProPlus共同创始人、董事;2010年5月至今,历任概伦有限及概伦电子董事长;现任概伦电子董事长。

报告期内扭亏为盈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2018年-2020年),概伦电子分别实现营收5194.86万元、6548.66万元和1.37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62.68%;分别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98.87万元、298.14万元和2132.59万元。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8190.73万元,同比增长2729.93万元,增幅49.9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126.02万元。公司预计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15亿元-1.27亿元,同比增长33%-46%。概伦电子表示主要是由于:1、受益于下游晶圆厂客户产能扩张,公司半导体器件特性测试仪器收入同比增长较快;2、公司EDA工具授权业务主要通过在授权期限内摊销确认收入,公司客户数量与在手订单稳步增加,在手订单摊销形成的收入持续增长。 随着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公司各项利润指标均相应增长。此外,今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同比增加2674.34万元,增幅238.89%,主要是由于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同时公司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销售回款情况改善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2020年,概伦电子对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分别为5019.60万元、5699.61万元和7009.1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98.10%、88.09%和51.17%。其中,第一大客户为ProPlus,合计销售金额分别为4140.74万元、4207.06万元和2528.97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80.93%、65.02%和18.46%。

据了解,概伦电子第一大客户ProPlus为公司关联方,历史上出于业务开展效率及便利性的考虑而存在职能分工,在双方早期主要通过其进行对外销售,ProPlus作为公司经销商销售公司产品。据悉,2019年ProPlus将其13项美国专利及1项正在申请中的美国专利转移登记至概伦电子,支付对价为750.68万元。截止2020年末,概伦电子合计拥有19项发明专利和35 项软件著作权,而上述转让专利数量占总数近70%。

而在研发方面,2018年至2020年概伦电子研发费用分别为2657.44万元、2.37亿元、5350.03万元,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研发费用分别为1913.51万元、3572.56万元、4963.73万元。公司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6.83%、54.55%、36.10%,同行业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7.19%、33.83%、33.11%。

主要客户包括台积电、三星、中芯国际等

在招股书中,概伦电子表示,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向客户提供被全球领先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企业长期广泛验证和使用的 EDA 产品及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制造类EDA工具、设计类EDA工具、半导体器件特性测试仪器和半导体工程服务等。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台积电、三星电子、联电、格芯、中芯国际等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中的九家已广泛使用公司产品。

据悉,来自于上述九家晶圆代工厂的器件建模及验证EDA工具收入占公司制造类EDA工具的累计收入比例超过50%。公司电路仿真及验证EDA工具在市场高度垄断的格局下,在全球存储器芯 片领域已取得较强的竞争优势,部分实现对全球领先企业的替代,得到全球领先。

此外,包括三星电子、SK 海力士、美光科技等全球规模前三的存储器厂商也广泛采用公司产品,报告期内,来自于上述三家存储厂商的收入占公司设计类EDA工具的累计收入比例超过40%。同时,该类产品还获得了长鑫存储等国内领先集成电路企业的采用,用于存储器芯片的设计。

EDA核心技术支持7nm/5nm/3nm等先进工艺节点

众所周知,EDA行业是技术高度密集的行业,工具种类较多、细分程度较高、流程复杂。EDA工具研发难度大,对复合型人才需求高,市场准入门槛高且验证周期长。因此,单一企业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研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EDA关键工具,需要通过长时间不断的行业并购整合来实现对EDA全流程的覆盖。

平台基础方面,概伦电子关键环节拥有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器件建模和电路仿真EDA 工具,并以此为锚,打造基于DTCO的EDA流程,战略性地进行技术规划和产品布局。据了解,针对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特点,概伦电子围绕DTCO方法学,首先以面向制造环节的器件建模及验证EDA工具为起点,在产品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后,进一步推出了面向设计环节的电路仿真及验证EDA工具,成功覆盖了设计与制造两大关键环节;另一方面,由于存储器芯片领域的头部企业主要采用IDM模式,对存储器芯片性能和良率指标及产品上市时间的要求极高,也是公司推广DTCO落地的理想场景。

在整合能力方面,概伦电子董事长LIU ZHIHONG(刘志宏)博士拥有近30年的行业经验,其他核心管理团队在EDA行业多拥有超20年的研发、管理及市场经验。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拥有多次EDA行业成功创业和整合经验,对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产品定位有着清晰的认知,对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产业的应用需求有精确的判断,确立通过并购整合实现快速发展的未来战略规划;在并购整合经验方面,公司在报告期内完成了对博达微的收购并成功进行了整合,为公司持续进行并购提供了范本。

概伦电子介绍,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EDA工具的自主设计和研发,在器件建模和电路仿真两大集成电路制造和设计的关键环节掌握了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自主可控的EDA核心技术,形成了核心关键工具,能够支持7nm/5nm/3nm等先进工艺节点和FinFET、FD-SOI等各类半导体工艺路线,构建了较高的技术壁垒,为公司在持续开展技术创新、保持技术先进性和市场地位、拓宽产品类别等方面提供了坚实基础。据悉,截至报告期末,概伦电子已拥有多项EDA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包括19项发明专利、35项软件著作权,并储备了丰富的技术秘密。

国内EDA行业迎爆发式增长

SEMI和WSTS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EDA市场规模约为11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2%,相对于超过3600亿美元的全球集成电路市场,EDA市场规模占比较小。根据GIA预测数据,2020年至2027年全球EDA市场复合增长率约为8.7%,同期中国EDA市场复合增长率约为11.7%。

目前,全球EDA市场目前基本处于寡头垄断的格局,新思科技、 铿腾电子、西门子EDA三家厂商主导了绝大部分市场。相比之下,从营收规模上看,国际EDA巨头每年能达到数十亿美元收入,而概伦电子近一年营业收入为1.37亿元;在EDA工具环节覆盖面上,国际EDA巨头覆盖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全流程或大部分流程环节,而概伦电子主要EDA产品仅为制造类的建模工具和设计 类的仿真工具,因此概伦电子在综合竞争能力上较国际EDA巨头存在差距,但在技术水平及品牌知名度上,个别点工具可达到与国际EDA巨头相似的技术水平。

维科网注意到,近期国内华大九天、芯愿景、广立微、思尔芯等一批国产EDA企业均在冲刺A股。其中华大九天已创业板过会,即将成为国内EDA第一股,广立微已问询,思尔芯已获科创板受理,而芯愿景则终止了IPO。在全球半导体工艺迭代速度放缓局面下,EDA行业格局出现松动迹象。同时,国内EDA产业在政策、技术、市场、人才多个利好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已经形成良性循环,国内EDA行业正在逐步缩小与EDA第一梯队的差距,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OFweek电子工程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