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呗纳入征信系统,5亿小白拥有了「经济身份证」

懂财帝 2021-09-24

花呗征信征信体系

2681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5亿花呗用户上征信。」9月22日,蚂蚁官方公布的消息激起千层浪,登陆当日微博热搜榜。

年轻的网友们有诸多不解:到底何为征信?蚂蚁为何此时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具体对自己的银行贷款有什么影响?

简言之,征信的本质是信用凭证,它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是人们在现代社会进行经济、金融活动的基础。

“花呗上征信”引发热搜关注,但对行业而言这其实并非新闻。在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获批成立之后,花呗正式纳入蚂蚁消金,其运营主体成为和银行一样受到银保监会监管的持牌金融机构。在这一背景下,花呗上征信,就像银行信用卡上征信一样自然。

而对于5亿花呗用户来说,此次花呗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无疑将为他们开启一段新的守信旅程。守信按时还花呗,将成为新的消费金融潮流。

5亿用户的“经济身份证”

如何深入理解征信?

中国民间有云「人无信不立」,春秋战国时期《左传》也曾写道:“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社会就已达成了共识,让信用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石。

此后,1803年的英国人又找到了数据量化信用的方法。彼时,商人们将自发毁约的客户记录下来相互分享,并拒绝为那些信用不良的客户提供服务。

显然,征信的本质就是信用凭证,其发端于分享客户信用机制,其作用在于打破信贷信息不平衡,消除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金融风险等。

中国的征信体系历经三十多年生长,个人征信的概念已经明晰,指对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一系列活动。

征信,对于个人来说,就相当于一张“经济身份证”。

对此,上海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详细解释道:“银行在日常贷款审批中,会根据用户的整体负债、现金流、是否有违约记录等综合判断,良好的征信记录体现了用户的还款意愿与能力。”

但截至2020年底,央行个人征信系统收录的11亿自然人信用信息中,仅有5.7亿人拥有信贷记录。

这主要因为长期以来,央行征信系统的数据都来源于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并未覆盖互联网信贷机构。

按照中国14亿人口计算,这意味着,全国至少还有8.3亿人的征信档案处于空白状态,而他们也正是我国普惠金融业务覆盖不到的长尾人群。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去年第三届进博会上也指出,“普惠金融重点服务的对象往往是缺乏信贷记录甚至是没有信贷记录的‘白户’。”

而此次,花呗明确,在央行征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正逐步推进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工作。目前,在获得用户授权的基础上,部分用户已经能够在自己的征信报告中查询到花呗记录,未来征信服务将逐步覆盖全部用户。

数据显示,花呗用户规模约有5亿,其中大部分为年轻用户等长尾客群。

据此来看,本次花呗大规模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更像是蚂蚁消金间接为5亿用户办理了一张“经济身份证”,同时也为年轻人们踏入社会提前打下了信用基础。

至此,腾讯旗下的微众银行、京东旗下的白条、蚂蚁的花呗等互联网用户都已逐步纳入征信体系,而互联网年轻用户的涌入将使得央行征信系统的数据更加庞大、全面、准确。

另外,花呗公告还提到,根据用户获得的具体授信额度来源,用户的征信信息会由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或是提供授信额度的银行等机构作为报送主体,纳入征信系统。

按照征信工作要求,当前花呗向征信系统报送的相关记录包括账户开立日期、授信额度、额度使用及还款情况等。在频次上,花呗记录按月汇总,不会单笔报送,也不会上报具体的消费信息。

更明确来说,短期内,用户个人征信报告不会出现信息记录激增的情况,也不会出现买瓶水,买杯咖啡都单独报送央行征信的情况。

针对银行贷款相关问题,一些金融机构表示,良好的花呗使用记录能够证明用户的经济实力和信用水平。上海银行上述负责人也表示,“合理使用花呗、按时还款,在银行贷款的审批中不会带来负面影响。”

综合来看,本次花呗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对于用户而言是有利的,人们并不需要谈征信而色变。只要保持良好的还款习惯,不形成信贷逾期,最终就不会对征信记录造成负面影响。

大数据时代下的征信

数字经济浪潮激荡,数字金融服务机构助力信用中国建设已成为时代大趋势。

回顾历史,花呗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此前已有迹可循。据了解,去年年中时,蚂蚁花呗就积极响应相关部门要求,开始陆续向用户征求获取征信授权。

今年6月3日,花呗母公司——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正式获批开业。而根据相关规定,消费金融公司必须要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并进行用户相关信息的报送。对此,市场与行业内均已有预期。

除此之外,以宏观视角看,我们还能发现,花呗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更是我国个人征信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题中之义。

中金公司在其发布的研报中提出,目前,中国是混合型征信模式:央行+市场化征信机构。

其中,央行征信中心是整个中国社会征信体系的底层基础设施。但同时,上文提到,央行征信数据来源有限,导致仍然8.3亿人处于信用空白状态。此外,央行的科技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所有金融机构的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输出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有3904家银行、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接入了央行个人征信系统。

而根据《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今年7月7日,央行征信管理局要求平台机构与金融机构业务合作时实现个人用户信息与金融机构“断直连”。

对此,中金公司认为,合规持牌市场化征信机构能与央行征信中心互为补充。合规持牌市场化征信机构能凭借替代性数据优势,拓宽信用数据采集渠道,提升我国征信覆盖率,提供更加丰富的征信产品和服务。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卞永祖也认为,“征信系统是国家的金融基础设施,建立更加全面、精准、细化的信用体系,也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降低融资成本、优化金融服务质量、提升社会信用意识。”

基于这一思路来看,显然,包括花呗旗下5亿用户在内的海量互联网用户在纳入央行征信体系后,将帮助央行继续完善国民征信档案,减少信息不对称,同时也为各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资料参考。

科技方面,蚂蚁消金所拥有的AI等新兴科技优势也将帮助央行征信系统持续强化科技能力,并为金融机构提供高效地科技化、智能化征信数据服务。

螺旋效应

守信者享受金融信贷服务走遍天下,而弃信违约者将处处碰壁。

百余年来,征信体系与社会发展始终呈现螺旋前进态势。

现代征信体系的持续进化,让更多金融机构和民众越来越重视信用记录,并帮助信用违约者重拾契约意识,最终使得整个社会信用体系、金融体系越来越健康。

花呗此次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对于5亿用户而言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守信用户而言,他们将建立一张“经济身份证”。但对于违约逾期的用户而言,他们将进一步受到规则约束。

而根据花呗披露的数据,99%以上的花呗用户都有良好的使用记录。据此,懂财帝认为,花呗的此次行动或将成为数字金融服务机构释放社会价值的样本。

以花呗为开端,未来,中国将有更多的数字金融服务机构、消费金融机构拥抱央行征信体系,以形成数字化的社会信用生态。

这一生态将持续推动中国守信用户整体规模的提升,并帮助逾期违约用户改变错误的观念,培养珍惜信用的意识,最终为建设信用社会做出贡献。

十亿国人,人人诚实守信,于国,于家,于个人,善莫大焉。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懂财帝”(ID:znfinance),36氪经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懂财帝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