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做手术能报销了,这两地已纳入医保,国产手术机器人盈利在望?

绕波特 2021-09-24

机器人北京医保

3593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纳入医保,可能是“手术机器人”全面替代医生手工操作的开端。

8月最后一天,天智航公布:公司骨科手术机器人所支持的手术及一次性配套耗材纳入北京医保。

这是中国第一次将骨科手术机器人纳入省级医保。

骨科手术要求很高,年轻骨科医生最怕的就是“第二生命曲线”的脊柱手术。即使是有经验的医生,做这类手术同样如履薄冰。但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骨创伤病例逐年增加,而且年轻人的脊柱性疾病也愈发突出。手术需求增加,机器人的应用也被提上日程。

手术机器人从亮相至今已有多年,一直在边缘徘徊。今年4月以来,上海、北京两个一线城市都将手术机器人纳入医保,一个做腔镜,一个做骨科。眼下,国内已有数十家创新企业处于这一赛道,对他们来说,纳入医保释放出一种怎样的信号?这个看似细分的行业,未来能成长到多大?

无影灯下,真的就此迎来了机器人时代吗?

01 研发成本高,变现难

健识局注意到,北京纳入地方医保的天智航骨科机器人、上海纳入地方医保的达芬奇腹腔镜手术机器人,都是这两个城市当地企业生产或引进的产品。

显然,地方扶持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腰椎骨折为例,向腰椎关键节点打钉是常见治疗手段。人工手术对医生的要求非常高,入钉稍有差池都可能导致患者瘫痪。手术机器人可以准确规划入钉路径,减少误差;同时手术出血量少,创伤小,患者一周之内就能基本恢复行走功能。

以临床运用来分,手术机器人主要包括腔镜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泛血管手术机器人等。其中腔镜手术机器人和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份额最大,不过整体规模也很小。西南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为3.18亿元,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为0.43亿元。

手术机器人的最大优势,在于解决人工难以操作的环节。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最大的优势是做前列腺手术。前列腺手术被公认是微创泌尿外科最困难的手术之一,非常容易伤到迷走神经,机器人则可以规避这一点。

但不是所有手术机器人都能找到解决痛点的“代表性手术”,而且机器人的研发费用很高,应用面推不开的话,企业很难长期维持。

据天智航招股说明书,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公司的净亏损分别为2128万元、366万元和3416万元。即将上市的微创医疗机器人处境相似,2019年和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为6980万元和2.09亿元。

巨额的投入意味着定价不菲,手术机器人售价往往高达千万元。更重要的是,一些手术机器人技术智能化程度不够、精确度不高,很多医生也不习惯使用新技术。

中国本土的手术机器人陷入“成本高、卖不出去”的死循环,没有政策扶持,很难发展起来。

02 政策扶持面期待扩大

其实,国家层面的支持政策一直是有的。

2015年5月,《国务院关于引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发布,《通知》中明确,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其中,医用机器人便在重点发展项目之列。

2017年,工信部和卫健委联手发布《关于组织创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的通知》,号召国内各大医院引进骨科手术机器人。今年2月,工信部又发布了《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的征求意见稿,提出“推进手术机器人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规范应用”。

征求意见稿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相关医疗装备在医保支付、收费定价等方面先行尝试,推动相关产品的推广和使用。

这或许是北京和上海将手术机器人纳入医保的动因之一。

今年4月,上海公布了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纳入医保的消息,手术项目限于前列腺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子宫全切术和直肠癌根治术四种。今年7月,北京医保局对天智航进行了调研。8月末天智航机器人被纳入医保。此前天智航在广东江门进入医保报销。

与上海相比,北京没有限定天智航机器人能报销的手术种类。

这类地方政策能否推广到更大范围,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目前,国内已上市可用于腔镜手术的机器人产品有6种,均来自于跨国企业。不过,由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打开了腹腔镜手术的局面,国内也有一些企业跟进,如微创机器人、威高机器人、康多机器人。

骨科领域的入局者也在不断增多。目前,国内已上市的骨科手术机器人有MAKO-Styker的RIO、美敦力的Mazor X、捷迈邦美的ROSA、Think Surgical的Tsolution one,只有天智航的天玑是国产品种。微创、键嘉、元化智能、深圳鑫君特以及和华睿博等国内企业在骨科机器人领域有研发。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骨科手术市场需求增速不断提高,骨科机器人作为重要的手术辅助工具,需求也日益旺盛。在政策的支持和技术提升下,国产骨科市场入局者迅速成长,但在国际巨头的夹击下,国产突围依然艰辛。

03、逐步纳入医保,骨科机器人迎来发展的春天

2002年,在科技部项目支持下,北京积水潭医院以创伤骨科为切入点,启动了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研究及临床试验工作。

近几年,政府接连出台一系列支持骨科机器人发展的政策。《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重点发展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部署中,将"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明确列为"人口与健康"领域5大优先主题之一;《骨科机器人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2020年骨科机器人行业将增加30%;《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将手术机器人列为重点发展领域。

虽然政策大力支持,但由于骨科机器人手术费用昂贵,且未纳入医保范畴,使得部分患者只能“望梅兴叹”,骨科机器人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制约。

对此,专家呼吁,医保部门应尽快将骨科机器人纳入医保。

近日,上海市医保局局长夏科家做客《2021上海民生访谈》直播间谈到,今年4月,上海市医保部门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28个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目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医保报销范围有前列腺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子宫全切术和直肠癌根治术4种手术。

在骨科机器人方面,目前已在15个省市进入收费目录。随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被纳入医保,未来骨科机器人纳入医保或成为趋势,行业或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巨头纷纷入局,新选手迅速成长,赛道越来越拥挤

政策扶持和技术成熟,骨科机器人逐渐赢得市场追捧,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成长期,以天智航、威高集团、微创医疗等巨头纷纷入局,且在技术上构建壁垒。

天智航

天智航是国内目前唯一上市的手术机器人公司,其主打产品“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天智航的“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该机器人的精度指标达到了国际最先进水平。

威高集团

威高的“妙手”手术机器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机器人系统机械设计、主从控制、立体图像与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上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具有7个自由度,能实现540°末端旋转多操作,并能通过5G技术实现3000公里以外的手术。据了解,“妙手”手术机器人目前已完成168例手术。

微创医疗

微创医疗旗下子公司微创畅行的“鸿鹄Skywalker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已于2020年进入NMPA特别审查“绿色通道”,用于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机器人从机械臂、导航系统、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实现全部国产化,并填补了我国在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领域的空白。

同时骨科机器人创业企业也迅速成长,受到资本的热捧。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上半年,国内成功拿到融资的骨科机器人企业有6家。

其中罗森博特在全球率先实现了术中实时3D导航、辅助骨折复位操作、自动手术规划等先进技术;维卓致远首创骨科创伤复位机器人,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创下国际先河;三坛医疗核心产品“智微天眼手术导引与反馈系统”,系统定位精度亚毫米级,减少传统方式下40%—70%的辐射暴露,节约50%左右操作时间;键嘉机器人的“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是中国第一家进入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全髋置换手术机器人”产品,未来有望成为首个获批的国产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

巨头纷纷布局,新玩家加速入场,骨科机器人赛道越发拥挤。未来是先发者继续保持优势还是后来者居上,抢占技术制高点者或最终脱颖而出。

进口夹击下,国产突围依然艰辛

国产骨科机器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商业化之路仍处于探索阶段。国产手术机器人“第一股”天智航目前仍没有摆脱连年亏损的局面。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业绩数据来看,202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8%,实现归母净亏损超过5400万元人民币。2021年一季度虽然营收约2252万元,同比增长4.14%,但依然净亏损了约2446万元。

作为行业佼佼者的天智航盈利魔咒尚且难破,国产骨科机器人商业化路漫漫。但史赛克、美敦力、捷迈邦美等进口企业凭借技术领先,在骨科机器人领域早有布局,在中国市场占据优势地位。

史赛克的Mako关节机器人,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在国内获批全髋关节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适应症,这是目前唯一在国内获批上市的关节外科手术机器人,据了解,目前中国已经有20多家医院落地并开展Mako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技术,未来MAKO关节机器人在中国的手术量肯定会有大幅提升。

美敦力的脊柱外科手术定位系统于2014年在中国获批,最新的Mazor X Stealth Edition脊柱外科手术定位与导航系统,在第三届进博会上中国首秀,通过此前设立的6000万美元产业基金,美敦力加码中国手术机器人公司投资,该款产品2021年或登陆中国市场。

捷迈邦美的ROSA 骨科手术机器人于2020年3月获批登陆中国,ROSA的独特性在于它是一款同时应用于脑外科与脊柱外科手术导航机器人,最早应用于神经外科。据了解,ROSA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在中国装机超过40台,主要适用于癫痫电极植入手术和DBS(脑起搏器)植入手术。

国际巨头骨科机器人均已在中国市场获批,加之商业化进程的加速,目前占据优势地位。而国产骨科机器人目前盈利艰难,在进口夹击下,突围之路越发艰辛。

文章来源: 健识局,Eshare医械汇,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绕波特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