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阿里这些App,终于可以用微信支付

雷科技 2021-09-30

阿里支付宝微信

1655 字丨阅读本文需 11 分钟

这两天用饿了么点外卖的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现在饿了么点餐,可以用微信支付了。

除开饿了么,还有诸如优酷、书旗、考拉海淘等阿里系应用,也都开始支持微信支付。

不过作为阿里系最大的应用,淘宝与闲鱼暂时还没开放微信支付。

对此阿里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存在部分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将尽快推出。

阿里跟微信的这番操作,真可谓活久见,之前不是互不相让吗?这就...和好了?

其实这次的阿里接驳微信,是有迹可循的。

在本月初,工信部召开的“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上,要求各大平台之间按照标准解除相互间的屏蔽,建立互通。

或许这就是阿里接入微信支付的真正原因。

阿里对此回应,以后会与其他平台共同前行。

好家伙,这是要洗心革面,做好好先生了?

其实早在8月份时,淘宝就已经接入银联云闪付,在支付方式上踏出了第一步。

现在微信支付的接入,也不知道是顺政策之水推舟,还是被迫改变。

反正阿里踏出的这一步,相信在以后会是好的发展。

随着阿里系应用接入微信支付,相关消息也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的讨论。

有网友表示,这不是本来就应该的吗?为什么我不能用我喜欢的方式?

也有网友表示,腾讯系呢?不表示表示?

当然,咱们的东哥自然也不能幸免。

不过还是有些网友对支付宝感到了担忧,认为这会影响到支付宝。

有这种担忧是正常的,以往常的经历来看,支付宝的流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其他阿里系应用。

现在系里其他应用接入微信支付,流量岂不是被抢走了?

这些年来,两大派系的移动支付之战打得异常激烈,相互之间可以说是不分上下。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统计数据,支付宝以55.39%的市场份额稳坐市场龙头老大,而微信则以38.8%位居第二。

表面上来看支付宝比微信好太多,但实际上微信早已牢牢抓住用户的基本盘。

但是嚯,在生活中,你们是否市场有过这样的感觉。

对于一些小额的支付,还是习惯于微信支付。

相较于支付宝需要另外启动的不便,常驻前台的微信,在支付上自然比支付宝方便不少。

现在阿里系接入微信支付,注定是会被抢走部分流量的。

虽然从短期来看,阿里输了,但又没全输。

在未来腾讯系也会接入支付宝,那到时候也自然会有部分腾讯用户流到支付宝。

再说了,早在2004年便建立起支付业务的支付宝,在支付与管理方面,有些地方是优于微信的。

在生活服务方面的布局,也是支付宝独特的竞争力。

不知各位是否还记得,在2013年微信5.0版本的时候,那时微信刚推出支付系统,依附于腾讯巨大的用户基数,微信支付迅速扩张。

随后微信更是以5亿拿下2015年春晚总冠名。

同时也因为这样,支付宝跟微信产生分歧。

在当年微信支付用户超过支付宝,支付宝也开始屏蔽微信相关链接。

接下来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各种移动支付大战跟各大APP之间的支付壁垒

直到最近的工信部会议,才让这场移动支付大战开始停火,让用户可以自行选择支付方式。

除了支付方式的互通,会中的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也包括了禁止分享链接的屏蔽。

具体来说就是,在最新版的微信里,小雷可以直接在微信里面发送抖音链接给老雷,不用再像以前只能发送口令或整个视频。

但在点击链接后,微信会发出提示称,该网页不是微信提供,无法确保内容的安全性。随后,点击“继续访问”即可直接打开视频观看。

而淘宝,在iOS却无法实现从微信直接跳转,而是跳转到App Store 。

面对支付宝的积极改进,腾讯面对支付宝的接入,却似乎有些没跟上脚步。

以目前来说,腾讯系暂无相关接入操作,腾讯旗下主营业务QQ音乐、腾讯视频、腾讯体育、腾讯游戏都不支持,付款方式只有QQ钱包、微信支付、Q币等方式。

以此有腾讯内部相关人员表示,微信的开放外链要考虑到种种复杂的因素,比如安全,杜绝恶意分享和虚假信息。

照这么看,微信的确有放缓接入的理由,毕竟面对巨大用户基础的通讯应用,当中的确会有一些人利用取消屏蔽这一举措,损害他人。

不过从之前微信支付收款码与银联云闪付App实现互扫可以看出,微信对于这方面还是愿意做出改变的。

9月22日开始,微信启动云闪付灰度测试,小程序充值可以选择微信支付或者云闪付。

面对越发明显的互通,两大巨头自然会在互联网上引发巨大的变革,如果再算上字节跳动这个巨头的话,未来的变化将不可想象。

大厂之间生态系统的相互封闭,一不利于互联网的发展;二阻碍用户正常体验,为用户的平添阻碍。

而开放彼此,则能够带来更多可能,实现达到“1+1>2”的结果。

与此同时,也能为用户将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提升日常操作效率。

合则赢,斗则伤,互联才是互联网该有的样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雷哔哔”(ID:xiaoleibbb),作者:椰糕,36氪经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雷科技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