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款有颜色的电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电

NE人 2021-10-16

载人飞船载人航天

1417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16日凌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接替它的“哥哥”——神舟十二号继续开展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三号”将如何“续电”?研制人员揭晓了“太空充电”的独家秘诀。

神舟十三号任务将实现多个“首次”

目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正被包裹在火箭整流罩中,已经加注燃料、整装待发了。这次神舟飞船将运送三名航天员前往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驻留六个月之后再将他们安全送回地面,这也将实现我国载人航天任务的多个“首次”。

与神舟十二号相比,神舟十三号有以下6点不同:

①载人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

在径向对接口停靠属于低温工况,也就是说,神舟十三号需要更多的电来加热。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控技术组组长杨海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太阳能)帆板有可能被遮挡,需要更多的电,所以现在这次工况最大难点就是热和能源耦合在一块了,这确实是非常复杂。尤其是对于180天的飞行周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②届时中国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2艘货运飞船、1艘载人飞船共4个飞行器组合运行

③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

此前,神舟十一号完成了在轨驻留一个月,神舟十二号实现在轨驻留三个月,不断刷新着我国载人飞船在轨停留时间纪录,而此次神舟十三号将与航天员一起在轨驻留180天,这也是神舟飞船首次进行为期半年的在轨停靠,为后续空间站航天员半年一轮换的任务规划奠定基础。

④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王亚平将成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神舟十三号乘组将包括中国首次出舱的男女航天员

⑤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

⑥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

这些不同也代表着全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电力的支持必不可少。

神舟十三号首次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

此外,神舟十三号飞船此前还承担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的地面应急救援任务,这也是神舟飞船首次执行待命任务,由救援飞船转入正式任务飞船。

下面说说载人飞船如何在太空用电的吧。

一般来说,载人飞船可以采用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燃料电池和蓄电池等方式供电。具体的选择受多重因素影响,比如载人航天器的用电功率大小、在太空停留时间的长短等等。

以今年6月17日成功发射的神舟十二号为例,它采用了“太阳能发电加电储能”的形式。

神舟十二号的电力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翼和储能电池两部分构成。在光照区,太阳电池翼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整个舱体使用,同时为锂离子蓄电池储存能量。据估算,位于太空中的太阳能电池板所接受的太阳光强度为地球表面的1.4倍。同时,空间太阳能电站可以摆脱昼夜和天气影响,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电。在阴影区,则由蓄电池为整舱供电。

飞船使用的电池亦是设计巧妙。一方面,电池采用陶瓷隔膜,可以防止内部短路。另一方面,电池组内使用的阻燃材料可以防止高温引发燃烧。电池在保证安全的同时,高效又清洁地供电。

同样地,在太空中运行的空间站的供电也来自太阳能。

中国空间站的供电主要依赖装在问天号和梦天号实验舱外部的4块太阳能帆板。这些太阳能帆板的光电转化率超过30%,高于国际空间站15%的光电转化率。可以说,中国空间站更高的发电效率体现了中国空间站的后发技术优势。

航天梦,中国梦。在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电的支持从未缺席。在共赴星辰大海的约定中,也从未缺少电的身影。

为了让神舟飞船以更加可靠的状态参与联合供电,研制人员进一步开展了提高电源产品可靠性的一系列工作,如首次在发射场开展了整船状态下的太阳翼展开、测试及相关工作,让太阳电池翼具备整船状态下展开、收拢及测试的能力。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国家电网报,烟台日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NE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