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开启大规模校招,内卷严重的互联网为什么总能吸引年轻人前赴后继?

IT干货铺 2021-10-20

移动互联网

2451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每年,互联网公司的“抢人大战”都比其他行业早一些,随着不少2022届应届毕业生在网上晒出自己收到的校招offer(录取书),让我们看看今年的“大厂”校招行情如何?

校招名额增幅加大 核心岗位首次开放

去年,因疫情等原因,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校招规模有所收缩,招聘也基本转入云上进行。今年,随着疫情向好,各家公司纷纷恢复招聘。

阿里宣布的校招启事显示,今年是阿里史上最大规模校招,针对应届高校毕业生开放113种岗位,其中45种岗位首次招聘应届生。

此次校招的非技术类岗位占全部岗位半数以上,包括广告营销策划、空间设计师、内容策划、服务运营、跨境供应链运营、客服机器人训练师等。针对科技类专业毕业生,一批尖端技术类岗位也首次向应届生开放,包括技术标准化工程师、模拟设计工程师、视频编解码工程师、量子计算科学家等岗位。

腾讯今年预计将发放超7000份录取书,校招名额年增幅超过40%。

京东今年面向2022届高校毕业生开放的150种岗位,从业务范围上覆盖零售、科技、物流等领域。软件开发工程师、测试开发工程师、行业解决方案、架构工程师等技术类岗位占比超过半数,这其中,多模态识别、分布式计算、量子计算等尖端技术岗位首次向应届生开放。同时也在就业地域上覆盖一二线多个城市。

字节跳动也连续三年扩招,今年校园招聘开设八大类职位,分别是研发、产品、运营、销售、设计、市场、职能支持、游戏策划,岗位超过8000个,同比增长超30%:其中研发类职位是招聘的重点方向,超过4000个;非研发类岗位大量新增,比如产品类岗位需求就是去年的两倍左右。目前,字节跳动在全国20多个城市为同学们提供岗位选择,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的岗位最多,在三亚、重庆也新增了研发岗位。

美团今年的校招计划也比去年扩大了一倍还多。今年6月,美团宣布计划在2021年新招6万员工,除北上广深之外,岗位还分布于武汉、石家庄、葫芦岛等全国300多个城市,包含开发、客户经理、客服、物流等多工种。

其中计划通过校招引入约6000到1万名2022届毕业生,较向2021届毕业生提供超过3000个就业岗位,增幅达100%-200%。在职位类型上,美团校招增加了更多非技术类职位,共包含了64种职位类型,包括开发、算法、零售等。

福利升级花样多 租房购房有保障

根据一些应届生网友爆料,今年的校招薪资水平依然有整体上涨的趋势。

实际上,除了基础的薪资外,各家公司也用住房补贴、用餐补贴等福利来吸引人才。比如有应届生表示,今年深圳腾讯的应届生租房补贴从往年的每月2000元上涨至4000元,由此带动周边的房租行情上涨。

腾讯表示还采用弹性办公制,提供四通八达、多时段多班次班车,解决员工的通勤问题;提供免费早餐和宵夜,选择多样,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提供三年租房补贴,无息购房借款,为校招生提供良好的住房保障;落实完善的保险与健康保障计划,一应俱全的健康设施,文化衫、节日礼品、水果券、内购平台优惠等,方方面面考虑毕业生的生活所需。

阿里也表示最新升级了福利政策,对员工及子女提供一项百万医疗保险,员工购房最高可申请80万无息借款支持,员工父母还可享受每年免费的“康乃馨”体检服务。

京东的福利也一直为业界所称道,比如最高百万安居计划资金支持、全国超过1万间免费员工宿舍、“我在京东过大年”暖心资金补助、五年以上老员工大病报销无上限等。

在这些互联网大厂开启大规模校招的同时,也意味着不少老员工将被辞职,现在的互联网行业已经越来越年轻化,不客气的说,35岁已经成了互联网的职场“荣枯线”。

IT行业成了吃“青春饭”的行业

路人眼中top级别的互联网大厂:天才少年、百万年薪、意气风发;业内人士眼中的互联网大厂:35岁之前是人力资源,35岁之后就成了人力成本。

互联网大厂的薪资水平毋庸置疑,但后者消极的看法从何而来?近日,脉脉数据研究院里的一份对中国大型互联网企业员工平均年龄的统计调查给出了回答。

调查数据表明,大型互联网企业员工平均年龄不超过35岁,其中,以美团、滴滴、字节跳动为代表的新生代互联网公司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的公司几乎占一半,字节跳动和拼多多员工平均年龄仅27岁。

有人认为,互联网大厂,作为高科技企业,竟没有处在技术经验成熟期的“资深员工”的一席之地实在是很不可思议。小编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IT行业就是吃青春饭的,只不过吃的是脑力的青春饭。

IT行业的现状是,如果不跟进学习新东西,10年内, IT只余下30%的有效经验,所以IT想要做好, 就要一直更新你的知识, 因为旧知识会很快被淘汰。但学习能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随着年龄递减的,所以说IT行业是青春饭, 不能算错。

尤其是从事技术类岗位,年龄越小竞争力越强。从码农开发到产品经理到现场实施人员,这些职位是IT公司的核心,但都是通过透支精力和时间挣钱,也就是说,如果到了35还没有进入管理层,没有一定科研成果,被淘汰是很正常的事情。

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很多程序员适应不了行业知识的更新速度被裁后,选择去培训机构当讲师,市面上多了一堆IT培训机构就是例子。

试问,当“35岁职场荣枯线”成为社会共识后,将来还会有源源不断的“IT码农”前赴后继吗?

互联网内卷严重

除了年龄被淘汰,互联网大厂的内卷也很严重,什么996、007,都是首先起源于互联网,加班到深夜已是家常便饭。

当晚上九点钟,很多人都在追剧、看综艺、打游戏的时候,互联网行业的打工人可能才刚刚打完下班卡。除了下班晚,他们还要按时写“日报”“周报”,因为一个写不好,工资就变少。不过,虽然每个月有一万次想辞职的念头,但他们总是能在发工资的那一刻跟自己和解。累归累,发工资的时候还是很香的。

前段时间火遍全网的打工人作息表在业内疯传,这份表格记录了互联网打工人每天的上下班时间、每周上班的天数、加班时长等等信息。细细看过这份表格之后便会发现,互联网公司加班是常态,内卷很严重。

今年以来,已经有不少大厂取消了“大小周”。但很多打工人似乎更不开心了,因为“小周”周六的加班费很高,取消“大小周”后相应的加班费也没有了,可该干的活一点没少,相当于变相降薪了。

这份打工人作息表里,还有很多人都提到了“内卷”。就像看电影时前排观众站起来,后排观众不得不跟着一起站起来,最后所有观众都要站着看。没人敢先坐下,却又盼望着别人能先坐下。

疯狂内卷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快速迭代的产物。一些互联网初创企业研发出小爆款后才能上市变现,所以必须把一天时间掰成两天来过,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但这种加班文化是市场野蛮发展的畸形产物,是囚徒困境,长此以往是不行的,当然也是不可能的。中国互联网现在处于“青壮年”时期,市场需求大,公司发展快。相信互联网生态成熟后,加班文化一定会淡出舞台。

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报,证券日报,通信瞭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IT干货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