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工业之眼迎风口,人口红利消失,机器视觉将成暴利的蓝海行业

绕波特 2021-10-27

基恩士机器视觉康耐视

3610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华为拟于10月30日召开“好望机器视觉产业峰会”,机器视觉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

据华为机器视觉官方微信,华为将参加2021深圳安博会,同时拟于10月30日召开“好望机器视觉产业峰会”。据悉,在本届安博会上,华为将通过50余个展点全面展现机器视觉最新鲜的明星产品,还将深度展示多个维度的产品创新根技术。同时,在好望机器视觉产峰会上,华为机器视觉总裁将会带来新的生态战略。

好望(HoloSens)是华为机器视觉的品牌名称。去年2月份,华为将“华为安防”更名为“华为机器视觉”,正式进军机器视觉领域。在今年3月份,华为机器视觉推出好望云服务,标志以好望云服务为中心的机器视觉端云协同的解决方案架构就正式完整。

机器视觉具有高效率、高度自动化等特点

机器视觉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将是智能工厂中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手段,也被称为“工业之眼”,其上游包括零部件供应商,包括光源、工业镜头、工业相机、图像采集卡、软件及算法平台;中游则由机器视觉整机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等组成。

从应用场景看,机器视觉主要包括五大类,分别为识别、定位、测量、检测、引导。例如通过机器视觉代替人眼可以在多种场景下实现多种功能,如读取二维码、确定零部件的装配位置等。相对于人类视觉,机器视觉具有高效率、高度自动化的特点,可以实现很高的分辨率精度和速度。

国内机器视觉已经形成完备的产业链,相关企业涵盖零部件供应商(光源、镜头、相机和视觉控制系统等)和集成开发商(组装集成和软件二次开发等)两大类。近年来,国内机器视觉行业的火热,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关注和投入,促进了本土机器视觉企业的快速发展,在机器视觉重要核心环节均有所突破。

机器视觉进入快速发展期

从2016年开始,机器视觉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2016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为62亿美元,2019年已提升至102亿美元,期间复合增长率达18.05%。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供应链中断,设备固定投资需求下降,市场规模下滑至96亿美元。根据机构预测,2021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达到106亿美元,2025年将达到130亿美元。

我国机器视觉行业起步比欧美国家晚,技术储备也稍逊于欧美国家,但随着近些年我国机器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机器视觉行业市场规模从2008年的5.1亿元增长至2018年103亿元,复合增速达到31.42%,远超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增速。

多重因素推动机器视觉市场快速发展

受益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智能化进程加速、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增强,机器视觉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从长期来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及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未来机器视觉产品将逐步代替人工。此外,国家政策对于人工智能的扶持及机器视觉在现有领域拓展,将持续推动行业长期稳定增长。

2023年机器视觉规模将超155亿

2021开年以来,在机器视觉领域已有图漾科技、梅卡曼德、库柏特、视科普等超17家企业相继完成融资。6月22日,又一机器视觉企业——征图新视正式向上交所科创版提交IPO招股书,凭借3.36亿元销售额在2020年机器视觉行业排名第六。未来随着征图新视上市,业内人士猜测或将刺激机器视觉行业进一步发展。

全球机器视觉行业巨头对比:康耐视VS基恩士

高端制造企业正在取代互联网、房地产公司成为新时代的造富机器。前脚曾毓群借着495亿美元身价甩下李嘉诚,晋升香港首富,后脚自动化设备行业又捧出了位日本首富。

国际机器视觉市场的高端市场主要被美、德、日品牌占据。美国康耐视(Cognex)、德国巴斯勒(Basler)、日本基恩士(Keyence)和欧姆龙(Omron)等都是在机器视觉领域拥有技术积累和良好客户口碑的国际巨头公司。

其中康耐视和基恩士作为全球机器视觉行业的两大巨头,垄断了近50%的全球市场份额。

通过对康耐视和基恩士两大巨头的机器视觉业务业绩和业务布局对比,发现两者业务发展各有千秋,但鉴于基恩士在经营业绩和机器视觉产品布局方面占有优势,目前在全球机器视觉巨头中略胜一筹。

机器视觉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目前国内机器视觉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天准科技(688003)、美亚光电(002690)、精测电子(300567)、赛腾股份(603283)、矩子科技(300802)、先导智能(300450)、康鸿智能(839416)、劲拓股份(300400)等。

1、 康耐视VS基恩士:机器视觉业务布局历程

机器视觉行业的国际市场长期由少数国际知名厂商所掌握,美国的康耐视(Cognex)和日本的基恩士(Keyence)就是全球机器视觉行业的两大巨头,共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一半左右。

2、 机器视觉业务业绩对比:基恩士营收规模领先、康耐视盈利能力提升快

从机器视觉业务的经营情况来看,2018-2021年,基恩士的机器视觉业务营收明显领先于康耐视。2020年康耐视实现营收811.02百万美元,换算成日元大致在9亿日元以下,而基恩士2021财年(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实现营收53.81亿日元。整体来看,基恩士机器视觉业务的营收水平明显在康耐视之上。

从机器视觉业务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情况来看,2018-2021年,基恩士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均在康耐视之上,但两者毛利率之间的差距在缩小,说明近年来康耐视的机器视觉业务业绩增长更快。

3、 机器视觉业务布局对比:康耐视市场布局更广阔、基恩士产品种类更丰富

——机器视觉业务市场布局:康耐视机器视觉业务海外市场拓展力度大

从市场布局来看,康耐视的海外市场拓展力度更大。基恩士的机器视觉业务在日本本土地区的营收占比超过45%,海外市场营收占比约53%。

而康耐视的机器视觉业务在美国本土的营收占比仅不到35%,海外市场营收占比超过65%。可见,康耐视机器视觉业务的海外布局更为广阔。

——机器视觉业务产品布局:基恩士的机器视觉产品更丰富

从产品种类上看,基恩士的机器视觉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康耐视的产品以机器视觉系统为主,包括2D机器视觉系统、3D机器视觉工具、视觉软件、条形阅读器等。基恩士的产品则包括机器视觉系统、测量系统、传感器、等几大板块,产品涉及范围更广、品种更加丰富,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

4、 基恩士在全球机器视觉巨头中略胜一筹

康耐视与基恩士的机器视觉业务发展各有千秋,但鉴于基恩士在经营业绩和机器视觉产品布局方面占有优势,目前在全球机器视觉巨头中略胜一筹。

人口红利消失,智能化技术需求加大

目前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发明显,劳动力短缺问题严重,甚至出现“用工荒”。为应对未来劳动力供不应求的问题,社会对于行业自动化、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相比人工视觉检测更具优势的机器视觉的发展需求也随之增大,进而推动着行业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

1、与人类视觉相比,机器视觉检测更具优势

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来代替人眼做测量和判断的系统,它通过光学装置和非接触传感器自动获取目标对象的图像,并由图像处理设备根据所得图像的像素分布、亮度和颜色等信息进行各种运算处理和判别分析,以提取所需的特征信息或根据判别分析结果对某些现场设备进行运动控制。

相比人类视觉,机器视觉在精确性、速度性、适应性、客观性、重复性、可靠性、效率性、信息集成方面优势明显。从具体参数看,机器检测比人工视觉检测优势明显:机器视觉检测比人工视觉检测效率高、速度快、精度高、可靠性好,同时,工作时间更长、信息方便集成、适应恶劣环境。

因此,在某些方面机器视觉能够代替人眼,更好的进行工作。同时,随着深度学习、3D视觉技术、高精度成像技术和机器视觉互联互通技术的持续发展,机器视觉的性能优势将进一步加大。

2、劳动力人口短缺促进机器视觉市场需求增长

制造行业作为机器视觉行业重要的一环,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大头,其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较低,与时代发展进步已不相适应,“用工荒”的现象正在日益凸显。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2019年农民工数量增速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2020年中国农民工总数为2.86亿人,同比下降1.8%,系2013年以来农民人数首次下跌。此外,农民工制造业就业占比从2013年的31.4%下降到2020年的27.3%。

其次,对于工业检测领域来说,易疲劳的工作特性对劳动力的精神状态具有更高的要求,工人年龄增长将一定程度上降低视觉检测的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从2013年的35.5岁上升到2020年的41.4岁,工人老龄化趋势明显。

此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口结构变化与就业形势研究”课题组于2020年10月发布了《未来十年我国劳动力供求趋势分析》报告中,通过相关模型预测,预计到2030年,我国适龄劳动人口规模将下降到9.63亿人,劳动参与率将下降到65.17%,劳动力供给规模将下降到6.27亿人,到2030年我国劳动力需求总量为7.6亿人。

为应对未来劳动力供不应求的问题,社会对于行业自动化、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机器视觉的发展需求也随之增大。

在劳动力短缺的背景下,自动化及智能化设备突显的优势使得制造业对机器视觉的需求日渐增长。根据GGII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65.50亿元,同比增长21.77%,2014-2019年复合增长率为28.36%。

结合2020年新冠疫情背景下的经济环境,前瞻预计2020年行业增长率不会超过20%,2020年中国机器视觉行业市场规模约79亿元。

3、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近年来,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随着国内机器视觉技术与产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当前,机器视觉已渗入到电子、汽车、电池、半导体、包装、食品/药品等众多行业。

其中,电子领域(特别是消费电子)是第一大应用市场,占比约达25%:其次是平板显示,占比为12.15%,与前几年多集中在电子、消费电子、平板显示的情况相比,机器视觉的应用领域明显拓展。

文章来源: 前瞻经济学人,数据宝,前瞻产业研究院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绕波特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