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三大“玻璃王国”在我国:15岁辍学的他是怎么做到的?

材料之友 2021-11-01

李贤义信义玻璃信义

2706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迫于生计,他在15岁时就外出辍学打工,存下一定积蓄后,于80年代初独自一人前往香港打拼。

他先在香港开了一家规模极小的汽车配件厂,自己既当老板又当员工,凭借着吃苦耐劳的品质将小型汽配厂成功发展成了汽车综合服务公司。

后来他又凭借独到的眼光看出了国内玻璃加工市场的空白,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深圳龙岗创立了信义玻璃有限公司,历经拼搏,成就全球第三大“玻璃王国”。

近年来随着玻璃行业的蓬勃发展,很多玻璃企业也紧跟在福耀玻璃后面崛起,甚至隐约有超越福耀玻璃的趋势。其中表现最为亮眼的当属信义玻璃,在2020年它的年营收达到了186.16亿港元,成就了销售收入同比增速超过90%的亮眼成绩。

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家比福耀玻璃晚成立1年的玻璃企业真能追赶上它。而信义玻璃能够走到今天,它的创始人李贤义绝对是功不可没。

作为仅次曹德旺的玻璃大王,李贤义的创业经历也相当精彩。

01、第一桶金:15岁辍学,孤身勇闯香港

1952年,比曹德旺小6岁的李贤义出生在了福建泉州石狮的一户农家中,自小就过着吃不饱的生活,更遑论读书了。于是15岁那年,李贤义只能念念不舍地离开学校。

在那个年代,出生在农村又没有学上的话,几乎只有一个选择就是下地干活挣工分。可令李贤义苦恼的是成天卖力将汗水挥洒在土地上,一年到头收获的粮食却只能混个水饱。

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李贤义在农闲之余还会组织村里人一起跑运输。可随着年岁的增长,李贤义渐渐地就不满足于当前的现状了。他渴望走出农村这片天地,到更大的世界去闯荡。

而当时已经遍布高楼大厦、经济辉煌,在内地人眼中铺满了遍地黄金的香港,就成为了李贤义寻找发财机会的目的地。

1980年,李贤义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孤身一人来到了香港闯荡。面对陌生的环境,不通的语言,李贤义也不怵。反而是在繁华的香港中找到了一个自己能做的营生,开小型汽配店。

刚起步的时候,李贤义没有充足的资金去雇佣太多的员工,他就亲自上场与唯一的一个员工承包了所有的活。

也许是因为意志坚定又敢于付出行动的人不管做什么都比普通人更容易成功。李贤义在以前跑运输时就小有收获,这一次他开的汽车维修店同样被他经营得很好。

在他的那股“敢拼才会赢”的拼劲下,李贤义的生意越做越大,短短几年内他就把小型汽配厂发展成了汽车综合服务公司,并且积累了数额不小的财富。

与此同时,内地改革开放的春风也逐渐吹遍了大江南北。在香港商场上浸淫了多年的李贤义自然不会缺少敏锐的商业嗅觉,他将目光又对准了即将腾飞的深圳。

新的一代玻璃大王,也即将从此地诞生。

02、改革春风孵化玻璃工厂

1985年,他的汽车综合服务公司的生意正蒸蒸日上时,内地传来了改革春风的消息,我国开始实施的经济改革,主要实施城市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

李贤义在得知改革开放的消息后,敏锐地感知到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机。他短暂地离开了香港,去深圳考察发展前景。

玻璃大王李贤义:15岁辍学打工白手起家,靠一块玻璃年入百亿

他发现深圳是一个可以让人大展身手的城市。不仅租金低,各方面成本都比香港便宜,国家政策也十分扶持香港商人在深圳投资创业。

深圳在1979年从农业县升为地级市,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1981年被升级为副省级城市,由此可以看出广东省十分支持深圳,深圳的发展潜力十分大。

看到了深圳的广阔发展前景,李贤义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放弃了在香港的汽车综合服务公司,决定在深圳再创业。

他就开始思索做什么产品。他想到自己之前开汽车维修公司时,国内还没有一家比较成熟的玻璃加工厂,汽车玻璃主要依赖进口,不是日本厂做的就是法国厂做的。

深圳甚至连一家汽车玻璃厂家都没有。他的民族工业情怀让他决定:就做汽车玻璃厂,而且要做大做强,让中国也有自己的汽车玻璃市场。

1989年,李贤义在深圳市龙岗区的横岗镇正式创立了信义玻璃公司,开始了他的“玻璃大王”之路。

横岗是龙岗主要的工业区,但当时的横岗,道路坑坑洼洼,很多荒山空地,想吃一顿好点的饭都难,只能在路边摊解决,生活十分不方便,于是他只能把厂址选在了稍微繁华一些的六约牛始浦村。

1993年,龙岗建区,整个城市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横岗镇也建起了水泥路,交通更加方便,信义玻璃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1997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信义玻璃在横岗工业区建起了三栋厂房,一栋写字楼。2001年,信义玻璃厂门口建成了高速通道,交通更加方便。

早期的工厂面积很小,仅有三四万平方米,员工也仅有几十人。李贤义又开始了既当老板又当员工的生活,每天都忙得吃不上饭,有时甚至连觉也睡不好。

国内没有成熟的玻璃厂设备,他就从台湾引进机器,还特意派人去台湾学习技术。刚开始学习的技术还能满足小规模订单,但随着订单数飞涨,李贤义在技术上就又遇到了难题。

于是,他开出高价招聘玻璃方面的专家,并把公司内的技术人员专门派到国外去学习进修。2005年,信义公司自主研发成功了第一台玻璃加工机器,以适应大规模的玻璃加工生产。

李贤义十分重视产品质量。他认为产品质量是一家公司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之一。玻璃隔热效果差,信义玻璃就通过研发大幅度减少了热量传递。

李贤义来到内地时间较短,资源也较少,一直是以大屏投放广告的方式为信义玻璃做宣传。由于信义玻璃的好质量,回头客越来越多,信义玻璃越做越强,李贤义迎来了玻璃事业上的大丰收。

3、遇危机,敢与外国政府叫板

在玻璃事业大丰收的时候,他还面临了一个猝不及防的挑战。

2001年2月,美国商务部为了打压中国玻璃产业发展,以倾销为由,意图对中国出口玻璃增加3%~124%的关税,这其中也包括信义玻璃。

李贤义认为,面对反倾销,回避等于放弃市场,要敢于应诉,他奋起抗争,努力为自己找到出路。

美国商务部官员收到李贤义的抗诉后,来到信义玻璃场地,对信义玻璃从建厂到2001年的所有资料全部严格审核,最终审核结果是:信义玻璃诚信经营,质量可靠,账目规范,按章纳税。

李贤义刚取得美国反倾销的胜利,又收到了来自加拿大的反倾销调查。他成立了应诉小组,聘请知名律师,2002年,李贤义反倾销案胜诉。

这次胜利为中国企业的反倾销争取了信心和荣誉,李贤义的生意更加火爆了。

信义玻璃企业一举成为世界第三大“玻璃王国”,李贤义也被誉为“玻璃大王”,在2021年的胡润富豪榜中身价105亿美元,排行224位。

李贤义用他福建人特有的拼劲拼出了“玻璃大王”的称号,从初中辍学的小伙变成了百亿富豪。

现如今的信义玻璃终于成长为全球规模第三大的玻璃生产企业。其生产的汽车玻璃有70%都销往国外,遍及了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小结

李贤义也成为了继曹德旺之后,又一个拥有了“玻璃大王”美誉的人,身家达到43亿美元。

而在自己富裕之后,李贤义也没有忘记回馈社会,频频捐款去支持教育、治安、卫生等公益事业。特别是在教育方面,他始终记得自己因贫穷而辍学的遗憾,因此在稍稍发迹之后就设立了一个教育基金会,资助帮扶家乡的教育事业。

李贤义的这一举动也迎来了无数的赞许和掌声,但对此他却说:“国家安定、社会和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公益事业也是每个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只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今后,我还要争取为社会、为家乡多作贡献。”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李贤义和他的信义玻璃,在信义上也算是名副其实了。

文章来源: 名人企事,商将锦囊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材料之友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