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 LED正在成为显示行业“新星” 中国将重新夺回显示界话语权

微观人 2021-11-03

话语权oled电视

2495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电子产品的功能及硬件逐渐丰富,屏幕的更迭也在不断演变,从早期的LCD、再到OLED,再到现在的Mini LED、Micro LED,屏幕经历了时代的洗礼。

今年下半年开始,Mini LED似乎成为取代OLED的那颗璀璨新星,采用Mini LED的电子产品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

从TCL推出Mini LED电视旗舰“X12”,再到苹果发布首款采用Mini LED的“MacBook Pro”,Mini LED的应用场景不断延展。

Mini LED已成肉眼可见的屏显新趋势。

Mini LED是终极进化方向

日韩企业押宝OLED,中国企业认为Mini LED背光方案可以给LCD带来革命性变化,这一派的代表是TCL,过去5年,TCL从自主研发入手,发展并完善了Mini LED的产品矩阵,使之成为大尺寸电视的主力军。

8月26日的TCL Mini LED战略发布会上,TCL宣布未来三年大尺寸销量中,Mini LED的渗透率要超过60%。

如此看好 Mini LED前景,主要还是Mini LED打到了OLED的痛点。

一直被视为显示技术发展方向的OLED,其实更适合做手机屏幕,切割65吋以上的面板良品率不高,而Mini LED背光几乎不受面板制约,LCD能切出多大的尺寸,就能支持多大的电视,技术成熟,成本可控,良品率有保证。OLED一直受困于烧屏问题,北美评测机构RTINGS做过试验,如果每天12小时开机,OLED电视会在第102周出现“烧屏”,这个问题后来有所改善,但并未根治。

Mini LED具有高画质、低功耗、寿命长的优点,灯珠小型化之后,可以比OLED更轻薄,在亮度、残影等方面的表现优于OLED。此外,OLED不管PWM调光还是DC调光,都有暗部细节不佳的缺点,而且由于自发光的特性,峰值亮度不高,天生就不适合宽敞明亮的客厅。反倒是Mini LED因为有更多的背光分区,可以实现更精细的控光和调光,这尤其适合依赖“动态光强”增加景深的HDR内容。

然而,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的Mini LED,逆袭之路却不是一帆风顺。Mini LED以往更多应用于一些小屏场景,在TCL涉足之前,没人觉得可以做大尺寸LCD电视的背光方案。

所以市场上没有配套的供应商,找不到厂家配合做加工方案、加工部品,连最基本的测试设备都没有,一切必须从零开始。

TCL把Mini LED作为终端产品的主要方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40年历史的TCL既不想在低端市场打价格战,也不想人云亦云,希望专注于自主创新,找到另辟蹊径的技术路线。

Mini LED具有长期适用领域,成长空间广阔。市场认为Mini最终只是Micro的过渡产品,我们认为,从长期维度看,Mini在成本和显示效果上的优势仍将突出,在室内大屏直显、TV端具有较强竞争力,在中小尺寸显示领域,也仍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我们预计,在直显领域,Mini LED显示屏国内的市场规模总量或将达到5000亿元;在背光领域,到2025年,Mini背光模组和芯片在TV端的全球市场年销售规模或将达到180亿美金,在中小尺寸显示领域的全球市场年销售规模或将达到110亿美金。

后起之秀 强势追击

事实上,从产业链的角度, Mini LED 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在数年前就已经开始,而相应的商用产品也并不是今年才发布。

“Mini LED 概念大概是在 2016 年前后被提出”,LED inside 分析师王飞向雷锋网表示,“最初是先提出 Micro LED,但是由于当时技术条件不成熟,从概念到量产的时间周期太长,因此出现了 Mini LED 方案,与现有技术更接近,成本也更容易被产业界接受”。

随着巨头厂商终端产品加速落地,开启2021Mini元年。在电竞显示器上,三星、TCL等十数家厂商推出了首款搭载Mini LED的产品;在TV端,以TCL、三星、LG、华为为代表的几乎所有主流电视厂也已推出了Mini LED背光电视;苹果最新款的IPAD PRO、Mac PRO为Mini背光,即将推出AIR也将采用Mini LED; VR眼镜巨头亦有望推出采用Mini LED背光的设备。巨头的全面入局,是加速Mini商业化的催化剂。

随着商用量产逐渐起势,Mini LED 的产业价值逐步得到初步验证,产业链开始初具规模,从设备、材料等配套基础设施、到驱动 IC、芯片模组、封装、显示屏等,越来越多的厂商通过战略合作、增资控股、设立子公司等横向或纵向扩张的方式加码 Mini LED。

国内Mini布局领先,产业链集群优势显著。我们认为机会更多将会来自于上游。芯片端,Mini LED芯片将会从正装过度到倒装,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而大陆已经是全球LED芯片的中心,并且三安、华灿已有终端产品上市,聚灿和乾照也在进行产能布局,国内芯片龙头将会主导Mini芯片的行业发展;封装端,巨量转移技术以及COB封装技术将进一步推升封装环节的产业链价值,国内封装龙头鸿利智汇、瑞丰光电、木林森、国星光电均已率先着手技术和产能的布局。同时国内产业链的集群优势显著,成本优势也将转换成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因此,国内封装龙头亦将充分享受到Mini LED的发展红利。

Mini LED成全球显示新赛道,中国出圈的机会到了

TrendForce预测,今年全球 Mini LED 电视出货量将达到300万台,CMMA认为到2025年Mini LED的市场渗透率会超过20%。TCL拥有全球Mini LED电视90%的市场份额,去年销量30万台,销售额10亿元,潜在产能破百万台,是名符其实的Mini LED霸主。

毫无疑问,Mini LED 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这样的时机,同样也是 “国产屏” 更进一步的一次时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电子产业被“缺芯少屏”的阴影笼罩,其中,芯片技术被美国垄断,而液晶显示屏的高地则被韩日占领多年。

彼时的中国,则是远远落后于国际市场,失去议价权,只能被动接受高昂的产品定价,不仅在面板上受到限制,而且对中国产业发展十分不利。事实上,不仅是液晶面板,受制于专利保护及技术壁垒,后来兴起的 OLED 市场也几乎被三星、LG 等韩系厂商垄断,国内终端厂商的议价能力较差。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争的事实。由于技术上缺乏根基,即使京东方、上广电等面板厂商曾尝试突围,也依然难以扭转困局。这一被动局面,一直持续到 2008 年。

当时,一场金融危机给亚洲诸多国家的产业带来重创,其中也包括日韩。但对于中国而言,此时正是面板产业开始崛起的起点。

在中国政府的扶持下,国内面板企业高薪引进人才,在技术上着重发力,不再依靠购买落后产业线作为核心发展手段,而是走上“重引进同时重吸收”的道路。

2009 年,京东方投建了北京第 8.5 代 TFT-LCD 生产线,结束了中国大陆“无大尺寸液晶显示屏时代”。有了京东方的成功先例,TCL 也杀入了面板行业,成立华星光电,在十年时间里先后投建了 7 条产线。

可以说,2008 年到 2018 年这十年时间,正是中国面板产业技术原始积累的阶段。现下,中国面板产商已经跻身世界头部位置,成为全球 LCD 产能第一的国家,产业产值超 4000 亿元。

“从全球市场来看的话,整个 LCD 产业的集中度已经非常高了,而且绝大部分的产能都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都具备一定的竞争力”,王飞告诉雷锋网。

不仅如此,作为 LCD 基础上的一次升级,TCL、京东方、创维等中国厂商在 Mini LED 领域有着不输于韩系厂商的引领性地位,且成本优势明显——从理论上讲,这正是中国面板厂商崛起的好时机,是中国屏幕产业上下游的一个重要机会。

而这一次,更像是国产面板产商凭借多年产业积累的一次真正实力自证。

浪潮涌起,冲向国内厂商的同时,也涌向其它国际厂商,当 Mini LED 成为屏幕技术和应用领域的重大变量,中国厂商终于获得了在全球面板产业的舞台上与国际大牌同台竞技的资格。

对中国面板厂商而言,Mini LED 的热潮的确提供了一个可以获取议价权利的契机,但机会把握,还需要实力加持——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中国面板厂商不能停下来,毕竟技术仍在快速迭代,Mini LED 之后,是 Micro LED 技术的星辰大海。

在中国掌握全球大部分LCD产能的情况下,Mini LED 不仅延续了LCD的生命周期,而且正在引领半导体显示技术的全面进化。

文章来源:金融界,虎嗅APP,雷锋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