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2021年中国高铁行业龙头企业分析——中国通号: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1752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行业主要上市企业:中国中车(601766)、中国通号(688009)、思维列控(603508)、京沪高铁(601816)等。

本文核心数据:高铁业务收入、高铁业务毛利率、客户集中度等。

1、中国高铁行业龙头企业全方位对比

高铁是国家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从我国高铁列控系统制造企业来看,主要的代表企业包括是中国通号、思维列控、和利时、铁科院等。中国通号作为全球轨道交通领先企业,各方面指标均处于顶尖水平,国内其他列控系统企业相比中国通号而言有一定的差距。以下选取中国通号和思维列控两家龙头企业进行对比。

中国通号从营业收入、研发投入等方面均强于思维列控,但从毛利率来看,思维列控毛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从布局区域来看,中国通号主要布局在华东、华南等地区,思维列控主要布局在华北、华中等地区。从客户集中度来看,思维列控对客户的依赖程度略高于中国通号。

2、中国通号:高铁业务的布局历程

1981年,铁道部正式组建通信信号公司,直到2010年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5年和2019年中国通号分别于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交所科创板上市。2020年,由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等承办的铁路通信行业3本白皮书通过评审,此次白皮书系列着眼于铁路未来发展方向,从多维度多方面系统阐述并展望了未来铁路重点发展方向,对于未来铁路云网融合明确了具体的业务需求。具体布局历程如下:

3、中国通号:高铁业务布局及运营现状

——高铁业务布局:国内是重点布局区域

公司是全球一流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主要分为设计集成、设备制造、系统交付三个部分,参与的主要项目包括京沪高铁、武广高铁等。

2020年公司主要集中于境内业务,实现业务收入174.40亿元,占比达97.72%;其他国家和地区实现业务收入4.26亿元,较上年度大幅增加67.20%,主要是集团公司在满足防疫要求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印尼雅万、匈塞铁路等海外项目建设而形成的收入增加所致,占比达2.28%。

——高铁相关设备产销量:大体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中国通号各项设备产销量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0年除列控及连锁系统设备外,其余设备销量均突破1万套/台。从2019-2020年各项设备的产销量来看,大部分设备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高铁业务研发:注重知识产权及技术国产化

中国通号是中国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设备制式、技术标准及产品标准的归口单位,主导了CTCS、CBTC等中国最主要和最前沿的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技术标准的建立。2020年中国通号共投入研发金额17.3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32%,较上年增加了1.31亿元。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截至2020年拥有近4000项注册专利,实现列车运行控制核心技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产品的100%国产化,推动高铁、货运铁路编组站自动控制技术领跑全球同业。依靠世界领先的综合研发实力,公司形成了具有自主产权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核心技术,提供的产品及服务在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实现广泛应用,并确立了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中国通号知识产权个数如下表:

2020年中国通号共有20个在研项目,其中涉及高铁技术及建设的共有4个。主要为协同运输系统、列控系统等主要技术的研发,均已完成了部分项目的测试,进展较好,有望于2021年达到目标。

4、中国通号:铁路业务经营业绩

由于中国通号并未将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业务业绩分开披露,故此处选用铁路业务业绩进行分析。

从铁路业务的经营情况来看,2019-2020年,中国通号的铁路业务收入稳步下降,且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却不断降低,这主要是由于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各铁路公司采购数量下降所致。2020年中国通号实现铁路业务收入193.09亿元,占比达48.12%。

在毛利率方面,2019-2020年,公司毛利率呈下降态势,2020年公司铁路业务毛利率为27.73%。

5、中国通号:高铁业务发展规划

国家铁路建设继续保持一定的投资强度,地方政府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对城际、市域铁路的投资热情较为高涨。中国通号作为我国高铁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规划。2021年,公司将保持战略定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市场经营为龙头,以安全质量为保障,持续做强做优做大。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招股说明书撰写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前瞻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