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成下一代通信技术“赛点”,这两个商业化领域将迎来千亿市场

微观人 2021-11-15

卫星通信通信通信技术

3038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在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盛洋科技加快了开疆拓土的步伐。继今年6月官宣与海南北斗合作研发海南里程费改革终端设备后,公司又要进军卫星通信行业。

11月13日,停牌近两周的盛洋科技披露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北京中交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科技”)100%股权,同时拟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公司股票将于11月15日复牌。

根据重组预案,本次发行股份的价格不低于11.98元/股,而涉及此次收购的具体股份、现金支付比例并未同步公布,将根据标的资产的最终交易价格由各方协商,并在重组报告书中予以确定。

助力我国卫星移动通信自主可控

我国“十四五”规划将卫星通信产业纳入战略新兴产业。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卫星通信终端的核心设备主要依赖于海外进口。通过本次重组,双方希望充分利用中交科技拥有的卫星通信产业技术项目优势和盛洋科技拥有的成熟的精密制造能力优势,依托资本市场,真正实现我国“卫星通信应用”领域的自主可控。

“2008年,汶川地震导致四川中心震区地面通信网络受地震波及全面瘫痪,四川和外界的联系被彻底掐断。当时我国由于没有自己的移动卫星系统,只能租借国外的卫星电话抗震救灾,这也使我们的科研工作者痛定思痛,下定决心研制自己的卫星系统。”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雷告诉记者,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完全依赖国外,一度给国家应急通信的有效保障带来了巨大隐患。

事实上,目前我国自主研制建设的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已投入使用,摆脱了长期对国外卫星移动通信服务的依赖。但由于芯片、射频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我国在高端卫星通信设备的关键模块方面仍尚未实现国产化。

“由于西方国家的技术先进性和国家间利益冲突,进口卫星通信设备可能会在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被人为植入后门。这些后门可窃取我国装备的数据甚至摧毁设备,并可能进一步通过网络传播病毒和木马,严重影响我国的信息安全。”张雷直言道。

据了解,中交科技重点针对国产化需求比较迫切的相关行业和领域开发国产化替代的产品,打破国外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做好海事卫星航空站等全系列等高端产业的战略布局。

公告显示,随着自主可控的国产化推进,“十四五”期间,中交科技将实现自研产品在国内海事卫星终端的销售市场占有率超过95%,其中特殊领域的卫星通信设备的市场占有率接近100%。

掘金卫星通信业务千亿蓝海

“正因为我国卫星通信行业发展时间相对较晚,随卫星通信应用需求的增长以及我国将卫星互联网作为战略发展方向,未来几年我国卫星通信行业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张雷判断。

据预测,2025年,全球卫星网络接入设备将达2亿台/套,市场规模约6000亿美元。这意味着卫星互联网正加速走向产业化。

“近年来,随着卫星宽带成本的下降和卫星通信技术的进步,在高通量卫星带宽巨大需求的刺激下,卫星通信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张雷分析称,“随着卫星制造和发射成本的大幅降低,低成本的‘太空基站’融入5G/6G技术,使得卫星通信的性价比具备了产业爆发的基础。”

继2020年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新基建”范畴后,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2015-2019年期间,中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规模(按产值计)从1966.6亿元增长至2463.4亿元,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3447.0亿元,市场前景空前广阔。

值得一提的是,中交科技股东背景实力雄厚,其唯一股东交通通信集团为国务院、外交部和交通运输部唯一授权从事水上遇险安全通信和水上移动卫星通信保障服务的企业;实际控制人为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

按照产业安排,交通通信集团将其所属卫星通信终端和应急通信装备研制与销售、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VSAT)通信业务运营与服务、卫星互联网大数据运营与服务、卫星通信应用开发与增值服务等相关业务全部注入中交科技。

因此,在前述资产业务整合完成后,中交科技将成为国内唯一拥有完整卫星通信综合信息服务产业生态链的领先企业。未来,发挥中交科技的技术、研发和产品优势以及盛洋科技的精密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优势,鼎力合作,上市公司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全球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

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通过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球, 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的大卫星系统,是一种能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 等通信服务的新型网络。

由于其具有宽带互联网和高通量等特征,未来卫星互联网将主要应用于移动通信业务和宽 带业务,2010-2019年全球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和卫星宽带产业规模呈稳定增长趋势,2019年产 业规模分别为43亿美元、26亿美元。目前卫星通信存在速度低、容量低、延时长,成本高、应 用群体有限等问题,2019年移动通信服务和宽带产业规模在全球卫星产业规模占比较低,分别 为3.3%、2.0%,商用化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卫星通信投资领域分析

在商业航天产业所覆盖的主要领域中,火箭制造及发射,卫星制造与运营是商业化程度最高的两个领域。

1)火箭制造及发射:商业火箭以承接商业卫星或者国家卫星等有效载荷的订单为主要盈利模式,但是由于中国特有体制因素国家卫星 订单预计不会是目前商业火箭的主要收入途径,因此液体、大推力、可回收火箭(降低发射成本)制造商是未来商业火箭制造和发射 企业的发展重点,因此动力系统会成为火箭制造的关键环节。

但是目前国内发射场数量只有5站,酒泉、西昌、太原、文昌、烟台海阳,虽然今年增加一家,但是发射场资源还是紧缺,大部分还 是满足国企发射需要,未来发射场数量有持续增加趋势,对于商业行业航天是一大利好。

2)通信卫星制造:低轨卫星数量预期发射量较大,星载核心硬件最先受益。通信卫星和有效载荷是通信转发器和天线(相控阵天线 和固定多波束天线),Ka频段高通量卫星需求带动下,相控阵天线具备规模经济优势,星载相控阵天线相关科研院所及公司包括上海 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54所、铖昌科技(和而泰)等,另外卫星核心零部件厂商康拓红外、雷科防务等。

3)通信卫星应用:地面接收硬件终端(卫星接收天线、手持终端等)以及应用服务。尤其是服务高通量卫星之前卫通通信领域多用 于应急、航海、航空的等专业高价值领域,随着高通量卫星在轨数量的增多,其相关普通消费者应用的初创企业也非常值得资本市场。

卫星制造包括上游配件、卫星平台和卫星载荷三部分;卫星发射包括火箭发射和发射服务两部分。 地面端主要是地面设备,其由固定地面站、移动站和用户终端构成。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包括四大环节: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和卫星运营与服务。

卫星制造与发射行业依产业顺序先行落地,近年增速较大。2018年卫星制造业收入195亿美元,占卫星产业收入7%,同比增长26%;卫星发 射业总收入62亿美元,占卫星产业收入2%,同比增长34%。 发射环节一箭多星技术较为关键,制造与发射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相较于国外一箭60星的发射水平,我国一箭20星的发射技术有待提高, 并且目前中国单颗卫星制造成本也在海外普遍水平的4倍以上,成本降低有待进一步提升。

卫星地面设备主要用于发送和接收卫星信号,并对卫星网络进行管理和接收,主要包含了网络设备和大众消费设备两部分。 -网络设备主要包括了卫星信关站,控制站,网络运营中心(NOCs),卫星新闻采集(SNG)以及甚小天线地球站(VSAT); -大众消费设备主要包括卫星导航设备(GNSS),卫星电视,广播,宽带以及移动通信设备等。

地面设备发展较快,利润占比不断提升。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终端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销售,地面设备相较 于卫星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地面设备市场规模增长快速,从2012年的754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30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13%, 卫星运营与服务产业主要由大众消费通信服务、卫星固定通信服务、卫星移动通信服务、遥感服务以及卫星导航服务构成。

应用端由于是直接对接下游客户,因此具有较强的消费属性且预计在卫星组网计划完成后进一步快速增长。

现阶段卫星“通导遥”应用市场不断扩大,已成为推动商用卫星发展的主要方面。

文章来源: 证券日报,未来智库,认是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