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才是元宇宙最大的赢家(一)

神译局 2021-11-22

虚拟现实电脑https

2437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编者按:元宇宙现在被炒得很火。那在这个领域谁最有前途?你当然会认为非这个概念的始作俑者Meta(Facebook)莫属。真是这样吗?知名科技博主Ben Thompson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首先,他认为其实互联网就是元宇宙;其次企业市场才是元宇宙爆发的起点;第三,VR是最好的在线方式。基于此,他认为,微软才是元宇宙市场最大的潜力股。文章来自编译,篇幅关系,我们分两部分刊出,此为第一部分。

图片来源:Unsplash

当季的问题当然是这个: 什么是元宇宙(Metaverse)?今年八月份的时候我曾经详细说明了这个词的由来;不过,那个元宇宙是尼尔·斯蒂芬森的愿景,说的是它怎么应用到未来。出于本文的目的,我会重点介绍我个人给元宇宙下的定义,我个人对它将如何进入市场的看法,并解释为什么我认为微软很有可能把握住这个机会的原因。

关键在于:元宇宙其实早已存在,只是它刚好被叫做了互联网。不妨思考一下 Matthew Ball 用来定义 Metaverse 的七个特质;互联网均具备那些特质:

在任何这些指标上,我还没见谁做出了能超越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东西的壮美天堂。互联网之所以是那么的开放,互操作性之所以那么强,完全是因为它是在一个没有商业要求或政治监督的世界里建立起来的;但未来的一切努力都将由追逐利润的公司领导,并受寻求控制的政府监管,这两者都会导致中心和锁定。加密货币则是朝着相反的方向推进,但它是互联网的产品,它有赖于Ball列举的其中很多项特质,而不是替代品。

“元宇宙”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在虚拟现实里面体验最好的互联网。不过,这需要时间。我预计第一个虚拟现实体验将是个人元宇宙,靠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就像我们今天所体验到的那样。

预测,尤其是那些要延伸到未来很多年的预测,总是件危险的事情;不妨回顾一下 2020 年 1 月,当时我在《开始的终结》中指出移动 + 云代表了过去 50 年科技史的顶峰:

计算的演进图

这篇文章背后的想法就体现在标题之中:“开始的终结”。技术创新并未结束,才刚刚开始,但未来的一切都会基于当前范式推进。

然后发生了 COVID 疫情,现在,我不太确定这是不是就是故事的全部。

假设移动+云是端结点的内涵是物理世界的优势。毕竟,手机之所以成为“个人电脑”的终极体现,是因为从在家到上班,乃至于在路上的每一刻,它都无处不在。正是有了它,随处都可以进行的连续计算才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在有那么一年多的时间里,大家生活的很大一部分主要都是数字化的形式。跟朋友和家人联系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视频通话或社交网络;主要的娱乐方式是看流媒体或玩游戏;对于白领员工来说,他们的工作也是在线上进行的。这当然不是理想状态:随着世界逐步恢复开放,大家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身去见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一起去看电影或看一场球赛,或者去旅行。不过,工作回到线下的速度却有点慢:就算办公室恢复了开放,鉴于团队当中的有些人可能是远程办公的——很多会议仍然在线上进行,对于很多公司来说,这一点已经不是临时之举。

最后一种情况呈现的是物理未必是优势的情况;互联网连接才是优势所在。在这个只有在线模式的世界里,手机无疑必不可少,它可以让你在四处走动的时候保持联系。不过,这并不是最好的在线方式。虚拟现实也许才是。

关于虚拟现实,曾经有过两种传统看法,我也曾经赞同过,但现在我认为这两种看法都很离谱。

第一种看法认为虚拟现实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市场会是游戏。理由很明显:游戏玩家已经购买了专用设备,而游戏就是一种可以证明戴上和取下头显的合理性的沉浸式活动。但是,一个问题是,购买专用设备的游戏玩家最关心的会是性能,而 VR 的质量仍然滞后;不过,更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足够大的头显市场来证明游戏制造商的投资是合理的。这就是困扰着所有新平台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没有用户就没有开发者,但没有开发者就没有用户。

第二个假设是,增强现实的市场会比虚拟现实更大、更有吸引力,就像手机是比游戏更大、更有吸引力的市场一样(当然手机游戏要排除在游戏之外)。这是因为手机你会一直随身携带——是你日常生活的伴侣——而像主机游戏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属于目的地:因为玩这种游戏需要你全神贯注,所以它能占用的时间更少。

然而,这就是我要讨论 COVID 加速了物质世界贬值的原因:几十年来,工作一直是一个物理的目的地;现在它变成虚拟目的地了。虽然在过去,知识工作者的一天就是在一个人对着电脑工作以及参加面对面会议之间耗完的,但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面对面的会议变成了议事日程邀请上的一个打开视频会议电话的链接。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物质世界的降级:

物理世界的降级

与此同时,Facebook 的 Horizon Workrooms 与微软的 Mesh for Microsoft Teams 等新产品令在虚拟现实之中召开会议成为可能。虽然我还没用过微软的产品,但我发现 Horizon Workrooms 很吸引人的一点在于它对混合现实的管理方式:你不仅可以把你的计算机带进虚拟环境(通过在你计算机上运行的守护程序把屏幕投影到你的虚拟现实头显上),而没有佩戴虚拟现实头显的参会者只是出现在视频屏幕上,跟在物理世界中被召集到一起进行面对面会议的员工没有什么不同:

Horizon Workrooms

Horizon Workrooms 的体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观点也染上了主观色彩。我现在明白Meta CEO 马克·扎克伯格所谓的“到场”(presence)是什么意思了;跟其他人处在同一个房间里的那种具体的感觉,而不仅仅是指集中讨论:能注意到你旁边的那个家伙根本没有注意听,而是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面处理邮件,这种情形你一定出奇的熟悉吧?

与此同时,这不是那种你想一直使用的体验。一方面,这方面的技术还不够好;Quest 2虽然作为独立设备已经有了很大的飞跃,但它的分辨率仍然太低,电池续航能力太弱,没法长时间佩戴,而且很多人在长时间使用后仍然会头晕。不过,更大的问题是戴上头显开会有点痛苦。你得脱下头显,打开它,登录,找到 Horizon Workrooms app,然后加入会议,虽然这只需几分钟,但点击日历上的链接然后加入视频会议要容易得多。

但是,如果你已经戴上了头显了呢?

再想一想过去这几年:大多数在家工作的人都是弓着背坐在笔记本电脑屏幕前;理想情况下,还可以接一台外部显示器,但即便如此,尺寸和分辨率也相对有限。不过,未来的 VR 头显确实你想要几台显示器就可以放多少台显示器——或者你的整个视野可能就是一台巨大的显示器。此外,如果物理环境跟你的工作无关的话,那么头显将你的感觉跟物理环境隔离这个事实其实反而变成了一种优势。

在这个世界上,加入会议并不需要将环境从计算机转移到头显上,只需要单击按钮或者进入一道虚拟的门即可;现在虚拟现实的所有优势——尤其是临场感——都是免费的了。使用传统的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似乎已经不合时宜;那些,就像(跟计算机连接的)头显一样,让你只能原地不动,不能带来任何虚拟现实的好处(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使用像 Oculus 这样的全封闭式头显;那些有高计算需求的人还是会使用跟计算机连接的头显)。

译者:boxi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神译局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