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暴增10倍,火爆全网的岩板会是陶瓷行业的解药吗?

化纤课堂 2021-11-30

陶瓷行业瓷砖

2579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2015年前后,陶瓷品牌捧为“香饽饽”的是大板,当年的口号是:无大板,不大牌。俨然把大板,作为陶瓷行业走下坡路的一根救命稻草。事实上,并没有达到效果。无论是900*1800mm的规格,还是1600*3200mm的“巨无霸”,都没能打动消费者的心扉。

因为彼时的大板,除了大,却没发现它太多的好处,大而且厚,搬运极为不便,终端的经销商,只能把这些大板推销给暴发户,走进他们的豪宅,量也就一直起不来。

或许,上天也怜悯这帮“搬砖的”,给陶瓷人带来了一个新事物。2017年前后,岩板这个玩意来到了陶瓷圈。新产品,要走的弯路不得不走,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除了勇气,也需要运气,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陶瓷行业发展历程

90年代的产品时代,只要有货你就能卖能赚钱;接下来的渠道时代,只要你有经(分)销商就赢了;然后又经历了营销时代、促销时代,这个时代由原来的要促才能销,到后面的促也不销;然后过渡到设计时代,但这是设计时代的上半场,用的都是设计对销售的链接,没有把设计融入到工业生产设计里面。

说白了,只是卖板子。而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是后设计时代,是需要把设计美学融入到我们的整个生产体系里面,从而进行系统化的销售。

陶瓷行业在去年、前年在行业协会发布的是我们生产了110亿平方米的瓷砖。按照厂家的成本来算,刚好就是4000亿。

石材协会也公布了一个数字,以均价350块的石材来算,生产的数量刚好是瓷砖的十分之一,刚好也是接近4000亿。

我们的饰面板行业,含墙纸墙布、幕板刚好也发布了一个数字,也是在4000亿左右,加起来一共每年1万2000亿。

按照现在石材界对未来的评估,大概岩板会代替掉里面平均30%的比例,当然有高有低,我们只是简单地算一个数字,所以岩板的容量每年大概在3600亿。抢占先机势在必行

岩板到底是什么?

在国内,能加工的大板几乎都称之为岩板。而在意大利,能加工且通体的大板才能称之为岩板。

从本质上来讲,岩板既具有瓷砖的特性(可标准化持续生产),又具有了天然石材的特性(融入自然美学和设计美学,且能深加工多方面应用)。

瓷砖终端销售团队中,能够持续进行阶段性节点性培训的,目前少之又少,岩板的应用思维层面仍停留在地面墙面。

或则换个方式来说,只知道岩板做瓷砖能做的,不知道岩板做瓷砖不能做的。又或则说,都知道岩板的应用,但是认为真正的落地还很遥远。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么?还是我们缺乏对市场先机把控的敏锐度?

岩板厂家两年暴增10倍

根据天眼查专业版显示,目前全国有4200多家企业经营范围含“岩板”,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相关企业。其中,2019、2020年分别有237、170家企业注销。

对比来看,从2019年的200多家到目前查询的4200家,两年间岩板生产、加工的企业暴增了10倍,由此可见岩板的火爆程度。经过两年的蛰伏,率先入局的德利丰、新明珠、依诺等企业,终于尝到了“头啖汤”。正是这锅汤在冒着热气的时刻,嗅觉灵敏的同行不约而同地飞奔而来,在陶瓷年产量逐年下滑的业界,一个能赚钱的玩意,怎能抵挡住被追逐的可能?

于是乎,2019年开始,许多品牌已经开始外购设备,初期的许多厂家都是从西班牙和意大利进口岩板生产设备;而与此同时,国内的设备商,以科达、恒力泰为代表的企业,也快速研发并量产了岩板设备,以至于科达一年就赚了三年的钱,股票蹭蹭蹭往上涨,从4元左右的涨至如今的19元左右,翻了近5倍。

而岩板生产线呢?据媒体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不足30条,2020年超过100条,2021年上半年已经达到150条。以陶城报最新发布的全球岩板调研报告,截至2021年6月,中国建成具备生产1200*2400mm及以上规格的生产线达92条。很显然,大岩板线已要触及100大关,更何况鱼龙混杂的叫法,许多900*1800mm、甚至750*1500mm、还有1200*1200mm的也被称为岩板。在国标未出台之前,就让“子弹先飞一会儿吧”。

岩板渠道千万条,哪条能够打动消费者?

岩板脱胎于陶瓷企业,产品细分程度很高。正因为产品细分了,渠道也就更广阔了。除了传统的陶瓷经销商渠道、还有石材渠道、家具渠道、全屋定制、工程、设计师渠道等等。

陶瓷经销商渠道,是岩板企业最需要突破而不得的。现有的陶瓷经销商,习惯了短平快的销售环节,瓷砖送到业主家中,工作就做了一大半,售后投诉无非是砖不平,或是渗色、或者是有色差。这些年,一石多面以及仿古砖的普及,连色差的投诉都几乎绝迹。

岩板放到陶瓷经销商手里,如果没有加工,那几乎都用到了背景墙上,这个量并不大。或者就是当瓷砖来使用,这些做法都是在用瓷砖来换岩板的量,也就是常说的“瓷砖岩板化”。

目前,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举措,各品牌在终端推岩板,都是要求经销商能有一定的加工能力,需要寻求增量市场,向岩板家居的目标靠拢。这种设想,到实践,遭遇一系列问题:加工不熟练、不专业;物流不方便、配送、安装费用高;售后风险大等等因素。困扰着经销商和品牌。

所幸的是,有不少平台都在尝试标准化的运作。比如:岩宝科技、康岩科技、贴大师等等公司,都在摸索解决岩板到家居的整个生态链的模式。大体操作是,公司总部有大型工厂,在终端设立符合条件的加工中心和服务商,以省和地级市进行网点布局。不过,这种模式的效果,还有待后续观察。

当前,石材渠道和家具板块,可以说是岩板企业竞争最为激烈的板块。石材渠道对企业来说,相对简单,就是卖板而已。这点,工程也有这样的特点。如果工程有加工需求,则服务也极为看重。家具板块,则需要与家具企业一起探讨产品设计、功能属性,服务链条长。

全屋定制、设计师渠道、高定,是岩板能够创造附加值的,相应也需要企业的配套服务能力。

岩板经历了2年多的持续热点轰炸,终端消费者的热情并未被完全点燃。目前,陶瓷经销商卖岩板,不足总量的10%;最大量的产品成了餐桌、办公桌、茶几、电视柜。未来岩板靠什么打动消费者呢?

性价比、美观实用,或是消费者最关注的。这也是岩板企业要去解决的要素所在。渠道很多,打通才是关键。需要布局,更需要人才和实力。

岩板乱象丛生,陶瓷内卷化从岩板开始

岩板,由于至今没有国标,而如果用陶瓷的国标,则岩板的范围相对宽泛,哪怕用陶瓷大板的国标,目前叫做岩板的产品也大多符合。只是如果这样,那为什么还叫岩板,直接叫大板得了!如果岩板只是叫大板,那一定是没有未来的!什么产品都叫岩板,也是没有未来的!

江西高安的朋友说,当地有750*1500mm的也叫岩板,30元/片出厂。而在岩板主要阵地佛山,也有很多号称岩板的产品,和想象中的也不太一样。

还有一位终端的经销商发来一张图片,说:包装上打的是岩板,你们看看这是吗?当时,回复他肯定不是,就是片中板而已。

尽管行业热火朝天,实际上经销商和消费者对岩板知道的还是不全面,也不专业。这正好给了一些人浑水摸鱼的机会。规格、尺寸、厚度全然是乱来的,只是为了打上岩板的标签,多挣利润而已。投机取巧者,将市场搅乱了,行业亟需规范化,标准势在必行。随着行业的发展,瓷砖的岩板化、岩板瓷砖化,一定会加剧,这样来说,岩板给陶瓷带来希望,却又可能成为陶瓷内卷的开始!

文章来源: 陶瓷产经,陶瓷信息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化纤课堂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