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桶油齐聚光伏赛道,强势收割之下,多家央企展开攻城略地

6719 字丨阅读本文需 15 分钟

当能源革命成为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能源企业开始寻求多元化和能源转型,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作为我国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在能源转型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我国步入“十四五”新的发展阶段,三大能源巨鳄也在加速布局新能源,优化自身能源结构。

一、“三桶油”来源

事实上,对于发展新能源,“三桶油”并不陌生,而且起步很早。

1950年成立了中国石油公司,公司及其直属企业(六个采购供应站、两个储运站、四个职工学校和培训中心、若干驻炼厂办事处等)隶属商业部。当时,它有两块牌子:作为部委机关,叫作商业部石油局;作为实体企业,叫做中国石油公司。各省、区、直辖市石油公司均属地方,由归属地商业厅管理、辖制。

1983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原来分属石油部、化工部、纺织部管理的39个石油化工企业被划归总公司领导。

1988年8月,石油部撤销,改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1998年,国务院决定实施石油石化战略大重组,重组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实现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经营,这才有了“三桶油”。其中中石化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加工和炼制企业,成品油销售渠道最为完善;中石油成为中国最大的陆上原油开采企业;中海油则在海上石油开采方面独具优势。

1、中海油:从海上风电领导者到追逐者

“三桶油”中,中海油开发新能源的时间最早,一度被称为传统企业转型标杆。2006年底,中海油专门成立了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海油新能源”),积极在全国范围内攻城略地。

海油新能源主要包括风电、煤制气、动力电池、生物质能、太阳能及氢能等业务,被中海油列为其六大业务板块之一。尤其是海上风电领域,更被列为中海油未来30年的重点投入领域。

2007年,中海油与山东威海签订了总投资210亿元的海上风电开发协议;2008年,在渤海湾建成并网了中国海上风电的第一台风机;2009年,面对中海油独有的海上对外合作专营权被打破的局面,时任董事长傅成玉进一步加快了新能源业务的开发。在上海、威海等地投标海上风电,与中国普天合资成立普天海油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专门运营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网络,又斥资收购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企业——天津力神股权,总投资多达百亿元。

尽管布局超前,但是当时新能源领域并没有可以实现的盈利环境,不论政策法律环境还是硬件设施都不具备合适的投资环境,海油新能源除了2012年盈利外,其他年份均处于亏损状态。超低的新能源设备招标价格让中海油无利可图,而已开工的风电项目也因遭遇电网配套跟不上等问题而被迫“弃风”。

2011年4月王宜林接手掌门人后,中海油开始放缓对新能源领域的投资。2012年后,再也不见中海油大会小会讲新能源公司的重要性,而且逐步暂停了这方面的投资。2014年,除了两处煤制气项目外,其他新能源项目均将被中海油剥离,海油新能源随之解散。

四年之后,随着新能源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当初关掉的新能源业务正式重启。

2018年11月,中海油集团正式通过进入海上风电产业的战略决策,并明确由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牵头海上风电业务。

2019年年初,中海油公布2019年经营策略和发展计划时提到,将积极探索海上风电业务。

2019年7月,中海油旗下公司中海油融风能源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及经营管理等。

2020年1月,中海油首席执行官徐可强公开表示,中海油要逐步探索风电业务,每年会拿出3%-5%左右的投资额用于获取风电资源,为中海油未来转型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020年9月15日,中海油首个海上风力发电项目——江苏竹根沙(H2#)项目并网发电。该项目规划装机容量300兆瓦。

2021年2月4日,在中海油新年战略展望新闻发布会上,中海油明确:要加大清洁能源的转型力度,计划每年在新能源领域投入约5%的资本开支,2021年的资本支出预算总额为人民币900-1000亿元。在此次发布会上,中海油介绍,公司第二个海上风电项目已于 2020年4月获得开发权。该项目位于广东汕头,总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尽管中海油加大了在海上风电板块的投资力度,可惜有些发力过晚。如今的海上风电,高补贴红利期已过,大部分利好资源已被中广核、三峡集团、国电投等海上风电开发的佼佼者所占据,中海油能否在竞争激烈的海上风电领域抢占到重要席位,目前来看还尚存疑问。

2、中石化:打造世界领先的洁净能源化工公司

在中海油首次成立新能源公司三年后,中石化开始布局转型,建设综合能源补给系统,该系统前期主要倾向于石油和天然气。

2015年,随着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车的快速发展,中石化对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关注,其综合能源补给系统也开始倾向于电气化。该年7月,中国石化北京石油公司与北汽新能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石化将根据电动汽车推广进程进行充换电站的配套建设,全力打造北京市充换电站群,不断完善充换电站的配套设施,提供形式多样的充换电结算方式。同时利用加油站网络,为北汽新能源提供展示平台,提供新车销售、维修、保养等服务。

2018年,中石化进一步加码新能源,做了三年和十年规划,并于当年7月在雄安与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联合出资100亿元设立中国石化资本公司,主要投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及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9年9月,中国石化资本公司与国内知名氢燃料电池系统供应商——上海重塑开展战略合作,依托现有3万座加油站的网络优势,积极布局氢能产业链。

2020年8月,中国石化资本公司宣布,投资入股亚玛顿集团全资子公司凤阳硅谷智能有限公司,双方将携手布局超薄光伏及光电显示特种玻璃产业链。

2020年12月8日,中国石化宣布,旗下胜利油田1MW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完成。同日,中国石化董事长张玉卓还率队到访太阳能单晶硅棒和硅片制造商隆基股份。

时间进入到2021年,中国石化在新能源领域更加活跃,这与中石化的“十四五规划”有关。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将加快发展以氢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业务,在氢能交通和氢基炼化两大领域大力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快速发展,拟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

1月7日,中石化邀请协鑫集团、天合光能、隆基集团、中环电子等4家新能源企业,共同召开新能源产业发展视频对话会,就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展开深入探讨。具体包括:合作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制氢、运氢、加氢设施,加大电池材料方面的技术攻关力度,合作推进光伏、氢能等新能源项目的落地,推动风光氢一体化分布式能源示范工程建设。

视频会后不久,中石化宣布,投资入股常州百佳年代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面布局光伏发电新材料领域。

1月26日,国网湖南电动汽车公司与中石化湖南分公司在长沙签约,双方决定按50:50比例合资组建潇湘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这是国家电网和中石化系统成立的首家合资公司。该公司建设和经营管理充电站、光伏发电站、电动汽车销售、综合能源业务及电商平台合作,以高质量发展打造清洁低碳综合能源供应新场景。

4月13日,中石化与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股份)在中国石化总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以国家“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为指引,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全方位协同,在分布式光伏、光伏+绿氢、化工材料等多领域形成深度的合作关系,共同开拓清洁能源应用市场。

4月15日,中石化官方宣布,与奥动新能源、蔚来汽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到2025年共建充换电站5000座。战略协议签约当天,蔚来与中石化合作的首个换电站——中石化朝英站在北京正式落成并投入运营。

在新能源的赛道上,中石化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在4月17日的央视《对话》栏目中,张玉卓表示,未来的中石化,将被打造成世界领先的洁净能源化工公司。

3、中石油:将新能源业务与传统业务并列

与中海油、中石化不同,在发展新能源的态度上,中石油一直相对谨慎。

中石油与新能源的第一次接触,最早可追溯到2010年。当年,中石油审议通过的新能源业务发展规划和生物能源业务发展规划中明确,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发展与主营业务相近的煤层气、燃料乙醇和油砂等新能源。

“这三种业务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与现有主业比较相近的业务,我们不会一哄而上盲目追逐新能源,做自己不熟悉的业务。”中石油相关负责人当时对媒体这样说。

可能正是这样审慎的态度,此后关于中石油在新能源领域开拓的新闻很少,最有影响力的一次是2016年初,中石油与一汽集团签署了关于共同研发互联网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合作协议。不过,签约之后,该合作并没有更多下文。

这种情况,直到2020年才有了明显改观。在当年3月份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表示,公司一直在关注新能源的发展,也一直组织专项工作组跟踪太阳能发电、风能、地热、氢能等技术的进展情况。今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光伏发电和风能的规模,也将进行全面的布局。

二、三桶油齐聚光伏赛道

1、中国石化

2021年2月19日,《中国石化报》发文称:“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将加快发展以氢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业务,在氢能交通和氢基炼化两大领域大力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快速发展。拟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

其实中国石化的光伏布局可以追溯到2017年。早在2017年,中石化首个集中式光伏项目——新星公司陕西渭南白水2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项目选取光伏发电+农业种植,技术上采取“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模式,每年可节约标煤约7700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4000吨。由此,中国石化在光伏领域迈开脚步。

2018年10月,中国石化与正泰新能源首个项目杭州南环路加油站正式开业,该加油站屋顶变身光伏发电站,罩棚屋面采用彩钢瓦,总面积630㎡,共安装组件176片,总容量50.16kWp,配置50kW组串式逆变器1台,并网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方式接入电网。

2019年,中国石化广东佛山石油首次在小塘水上加油船试点安装光伏发电,发电量达44KW/天。随后,大良加油站继续引入光伏发电,每日发电量可达80多度。

而随着中国光伏近两年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中国石化在加快“加油站+光伏发电”布局的同时,也在光伏产业链上发起冲锋。

2020年8月21日,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宣布投资入股亚玛顿集团全资子公司凤阳硅谷智能有限公司,布局超薄光伏及光电显示特种玻璃产业链。同年12月,中国石化资本宣布投资入股全球光伏胶膜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的常州百佳年代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布局光伏发电新能源、新材料领域。

2021年1月7日,中国石化邀请协鑫集团、天合光能、隆基集团、中环电子等4家光伏企业召开新能源产业发展视频对话会,并表示将与4家企业围绕新能源产业链,开展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合作范围包含合作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制氢、运氢、加氢设施,全力降低成本,实现协同发展;加大电池材料方面的技术攻关力度,大幅度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及寿命,全力降低光伏组件生产成本;合作推进光伏、氢能等新能源项目在中国石化的落地,降低用能成本,实现共赢发展;推动风光氢一体化分布式能源示范工程建设。在国内相关示范区及产业园区探讨合作试点绿电制氢以及加注示范等应用场景的可能性,共同推进氢能高水平示范。

而在今年中国石化发布的《2020年度报告》中,其董事长张玉卓也表示: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石化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世界领先发展方略,大力实施价值引领、市场导向、创新驱动、绿色洁净、开放合作、人才强企六大发展战略,推动形成以能源资源为基础,以洁净油品、现代化工为两翼,以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为重要增长极的“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提高各产业链和整体产业体系的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能力,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

2、中国石油

中国石油一直关注新能源的发展情况,并组织专项工作组跟踪太阳能发电、风能、地热、氢能等技术的进展情况。早在2018年中国石油就开展了光伏加油站的试点工作。

而在2019年业绩发布电话会上,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曾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光伏发电和风能的规模,进行全面布局。在“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在做好油气业务、大力发展天然气的同时,启动新能源专项规划的制定等有关工作并加以实施。下一步,将积极推动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全面融合发展的低碳能源生态圈建设,为公司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能源公司奠定坚实基础。”

总部瞄准大方向,子公司当然反应迅速。据中国石油报道,其旗下大庆油田、吉林油田、冀东油田、玉门油田、甘肃销售、海南销售等多个子公司正在全力加速布局光伏加油站、光伏加氢站。

《中国石油2020年度报告》也指出:中国石油高度重视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制定了“3060”条件下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初步确定了“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的总体部署,力争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排放。并将主要采取三方面举措:

1)、充分利用天然气的绿色低碳能源属性,充分发挥公司天然气的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稳油增气”策略,推动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到 2025 年占比提高到 55% 左右,在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

2)、充分发挥天然气在未来能源体系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利用好公司矿权范围内风、光、地热等丰富资源,大力实施风、光、气、电融合发展和氢能产业化利用,持续加大地热资源的规模开发和综合利用,推动公司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

3)、积极推进绿色行动计划,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和清洁替代,努力减少碳排放;大力实施林业碳汇和CCUS,努力实现碳移除;并积极向社会外供绿色零碳能源。

3、中国海油

2019年7月,中海油宣布正式进军光伏、风电行业,斥资20亿元成立全资子公司中海油融风能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及运营管理等。

但其实早在2009年,中海油就有意在天津投资50亿元建设20条动力电池生产线,打造全国最大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2012年年初,中海油集团拟投资3亿美元建设150MW太阳能电池生产工厂和光伏电站,这是中海油首次涉足光伏行业。

在我国“双碳目标”提出后,中国海油在今年1月15日正式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宣布全面推动公司绿色低碳转型。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表示,绿色低碳是中国海油五大发展战略之一,中国海油将统筹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顶层设计,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体系,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助力我国全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目前,中国海油已成立由多部门组成的专项研究机构,展开碳达峰和碳中和顶层设计,研究制订公司碳减排路线图和碳中和目标方案。同时将围绕国家最新政策要求,进一步完善“十四五”规划和新能源相关专项规划,完善公司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公司绿色低碳管理迈上新台阶。

2021年4月30日晚,中国海油华东销售湖北公司武汉阳光加油站正式启用光伏发电照明,也标志着阳光加油站成为中国海油首次启用光伏照明的加油站,据介绍,该阳光站的光伏照明装置每年可以节省电费4000元左右。

三、国企民企拥抱阳光

中国是目前全球光伏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光伏发电无论是装机规模和发电量都位居世界第一,光伏组件生产占据全球市场的70%以上。

光伏对于中国来说是个舶来品,能够后来居上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回首过去的发展历程,我国光伏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民营企业打江山

长期以来,我国光伏属于典型的“草根产业”。之所以将光伏称为“草根产业”,是因为早期的光伏江山超过90%都是民营企业打下来的。

光伏发电初期,由于装机规模小、发电不稳定,电网公司甚至一度将光伏发电视为垃圾电源,因此大型央企和地方国企基本看不上。

2010之后,国家启动对新能源发展的顶层设计,在国补政策的支持下,光伏产业进入了历史发展的黄金期,民营企业的长期付出终于获得回报。

2、央企加速转型

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国企的注意。尤其是国家推动能源转型,央企和地方国企承担战略性任务,光伏在这个时期开始成为国资的宠儿。

从2018年底开始,国有资本进击光伏领域的速度明显加快,这不仅体现在下游的布局,在光伏制造端,不少国有企业也企图有更大的作为。

尤其是双碳目标提出后,几乎所有大型能源央企都布局光伏。五大四小电力集团领军、十大煤炭企业跟进,三桶油也是擦拳磨掌。

3、国企+民企共舞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受制于资金的匮乏,无法大规模的扩张。光伏发电投资回收期较长,长期持有电站必定会造成现金流紧张,甚至陷入财务危机。

而央企、国企在新能源领域动辄数十亿、百亿,甚至上千亿的投资手笔,让很多“手头很紧”的民营光伏企业“瞠目结舌”,他们意识到必须递交投名状。

对于央企和国企来说,收购民营企业的光伏资产可以在最短时期内实现绿色转型,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各美其美,光伏产业进入国民共舞时代。

4、国资扩张+民企退坡

光伏属于低密度能源,在全面平价之后光伏项目要想继续维持盈利产业发展必须规划化,项目的投建规模则由MW级迈入到GW级时代。

如果说在MW级时代,在国补的支持下民营企业还大有可为的话,那么在光伏全面平价上网、装机规模进入GW级时代,民营企业基本是玩不转了。

在这个时期民企则从产业逐步退坡,彻底化身轻资产公司为央企开发路条。而央企凭借雄厚的资本,成为民企路条的收购者和项目投建的托底方。

结语

回首中国光伏发展的岁月,多少民企披荆斩棘额、多少大佬起起伏伏,终不负历史在这个时代所赋予的责任,才铸就今天光伏产业的辉煌。

如今中国的光伏产业大局基本已定,现在的游戏规则玩法已变。民营企业退坡是产业发展的宿命,国有资本进入收割的扩张时代是大势所趋。

光伏照明计划是中国海油下游销售板块“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的重要一环,旨在从源头降低能耗,贯彻落实绿色照明工程,通过新旧更换,科学改造的方式,将节能减排融入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据悉,中国海油此次光伏照明改造首批试点将在上海、江苏、江西新建站项目推广使用,力争解决加油站全部的日常照明。其中,上海星城渥汰加油站光伏发电项目有望下半年投入使用。

来源:光伏智库,木头男,世纪新能源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NE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