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镰刀,割向买车人

36氪的朋友们 2021-12-10

长安国产车

2751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收到4S店销售发来的消息时,彭军感到被彻底激怒了。

对方告诉他:由于厂家出台新的政策,自己原本订购的那辆车无法按时提车,“订单在厂家已被退回”。但如果购买一个价值5000元的服务升级包,那么就能优先提车。

在此之前,彭军已经为提车等待了漫长的三个月。

今年8月底,他在温州的一家4S店订购了一款长安奔奔新能源汽车(E-Star2020款心悦版),合同写明价格为5.48万元。他满心期待,一直到11月中旬收到4S店的上述通知前,都未发觉情况有任何异常。相反,期间销售人员还两次联系,告诉他在本地区的提车顺序已排到十几名——眼看越来越近,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奔奔E-Star是一款小型纯电动汽车,由长安新能源于去年推出,当时官方指导价为6.98-7.48万元。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中高端市场竞争正酣时,事实上,以五菱宏光MINI EV所代表的小微型车市场也风云不断。今年1月份,长安奔奔E-Star国民版正式上市,价格降至2.98万-4.38万元,准备在这个市场也分一杯羹。

便宜的价格、说得过去的续航指标、该有的基本配置,一度使长安奔奔E-Star国民版成为该领域的一款热门车型。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奔奔E-Star累计上险超过5.6万辆。虽然没能一举抢过五菱宏光的风头,但形势仍算得上颇好。

“我对比了几个新能源汽车的牌子,长安奔奔的性价比比较高,最终选择了它”,准备入手这款车用以上班代步的刘力说。今年10月初,他在山东某地4S店订购一辆2021款国民心悦版奔奔E-star,价格为3.98万元。“当时销售口头承诺,我订购的慢充版提车更快,两个月左右就能交车。”

而因为看好这款车,起初并不十分介意提车时间的也大有人在。家在成都的王辉峰就表示,他是11月8日缴纳的定金,当时销售人员告知三个月内提车,但也可能会超过三个月。想到自己并不着急用车,当时他表示可以接受,并与对方确定好购车信息以录入订单系统。

就这样,全国各地的奔奔准车主们,下完订单之后便齐齐进入了等待。他们有的提前买好了内饰物品,有的准备作为礼物送给家人,有的则是急需一辆车自用——但遗憾的是,其中多数人顺利提车的愿望都落空了。

变故在11月中旬发生。

长安奔奔当时推出上述5000元服务升级包,以及另一个改款车型——E-Star国民版多彩款。显然,厂家这些举措事先并未知会到正在等待的广大准车主,这也成为引发随后车主投诉潮的导火索。

厂家推出这些新动作之后,车主们开始纷纷接到4S店的通知。据不少人反映,他们得到的信息是,要么购买服务升级包或加价一万元提新款车,要么干脆退掉订单。如果想继续按照原订单的价格或车型提车,那就只能“无休止的等待”。

在与销售电话沟通后,刘力就接到了这样的通知。“销售方说厂家最近一个月就没怎么交付新车,并向我推荐了一款2022多彩版,在原有版本的基础上升级服务包和内饰,要加价一万元。对方称,这样等到车的几率比较大,要不等车遥遥无期。”

事情发酵之际,网上流传的一份长安新能源方面文件显示(后经证实),厂家称E-Star等车系终端客户需求旺盛,但受汽车芯片供应不足,部分区域限电停产多因素影响,导致工厂产能不足、订单积压严重,因此无法为客户交付车辆。从即日起,暂停接受E-Star等车系订单。

厂家方面明面上说的只是“暂停接受新订单”,但情况似乎不止如此。一位深圳地区的车主就在相关论坛发帖表示,自己原本订购的是一款5.68万的E-Star车型,不料4S店销售在电话中称,想在年前提车那就得加5000元,接受不了就退掉订单或是去官网投诉。这名销售还直言,“你定的那款车已经不生产那个配置了,只能加钱改配置才能继续生产。”

白纸黑字的合同签署之后,却被意外告知原订单可能无法兑现,车主们被激怒了。

彭军直言这就是“变相加价”,而且是全国性的变相加价。他觉得,如果是造车材料短缺或成本上涨,厂家就应该早点停止接单。现在要在已签订合同的价格上直接加价,这种做法有点过分。按理说自己是8月份下的订单,“谁知道之后材料价格的涨跌,否则要合同干什么呢?如果材料价格下跌,那提车时还能要求厂家再给更多优惠吗?”

在11月中旬国民版多彩款上市时,销售人员也曾多次联系王辉峰,让他加价提该新车型。不过由于多彩款没有喜欢的颜色,且自己对原订车型的部分配置有需求,因此拒绝了销售的建议。但令他诧异的一幕随之发生:该销售称,因他之前提供的身份证信息被删除,因此订单一直未成功录入系统,需再次提供信息尝试录入。

这个插曲让他充满疑惑,当时自己订车已有半月,但购车资料居然仍停留在4S店业务员这一环节,甚至连信息都被“删除”,“这是多希望我取消订单呢?”

厂家救火式的致歉回应没能浇灭车主们的怒火。

在相关投诉网站上,自十一月中旬之后针对长安奔奔E-Star的投诉一度暴增。尽管长安新能源公开表示,厂家只是停止收订,工厂并没有停产,服务升级包也是自愿购买,并且还要求各经销商严格按照合同和订单顺序组织交付,情形似乎仍难言真正改观。

长安给出的“缺芯”理由,并不能完全令潜在的买家所信服。他们质疑称,如果旧款车型因芯片短缺而影响交付,那么为何加价后的新款车型就“不缺芯片”了呢?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汽车行业的确是芯片供应紧张的重灾区。乘联会最新表示,虽然三季度汽车芯片供给的至暗时刻已经走过,但目前芯片供给的总量仍然不足、结构失衡仍未完全消除,畅销车型资源依然紧张,对终端的制约仍需时间来调整。

而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不少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近期交付过程中,不得不出现延期或“减配”交付的情形,甚至先行交付车辆,后期再把所缺芯片补上。只是没有料到,在这一轮的芯片荒大潮中,原本不太起眼的长安新能源因一通谜之操作而成为众矢之的。

除了“缺芯”这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在深陷等待中的准车主们看来,长安厂家明里暗里推出的所谓5000元服务包和加价提新车型,实际上充满了套路。

这份价值5000元的服务升级包,指的是针对首任(非运营)车主的三项服务权益——免费终身基础保养、三电终身质保、主动上门取车服务。不过,据一位河北沧州已提车的车主反映,以关键的三电终身质保这项为例,他对比过加价前后的质保期限,实际上就是从八年延长到了十年。增加两年时间就要多花数千元,他觉得自己是被“欺骗”了。

有车主贴出一份疑似厂家针对消费者的话术文件,其中对新老订单用户可能的疑虑均提供了对答策略。在如何吸引车主购买上述服务包时,文件称可以如此向用户解释:虽然该服务包是自愿选择,但还是推荐车主购买,一则当前价格为优惠价,后期购买价格更高;二则售后服务上可以更到位;另外,在购买服务包之后,厂家统一线上收订、统一排队,能够实现订单透明化。

在向车主推荐购买价格更高的E-Star多彩款时,这套话术则提到,虽然新款车型与老款从配置上看好像差不多,但新款在三电质保和服务方面均做了升级,用户体验会更好。不过,在部分车主看来,需要加价一万才能买到的新款并不能让他们买账。有人按照市场价罗列计算新款增加的配置后称,“多掏钱买所谓新款实际上并不划算”。

或许令车主们倍感不满的,还有选择权的缺失。看到目前新推出的多彩款只有粉色和绿色,一位女性车主无奈地说,“我一个接近40岁的女人,哪种颜色都接受不了,这让我怎么选呢?”

时隔近一个月,这场提车风波仍然没有完全平静。有的车主在论坛更新最新消息称,接到了4S店的通知说现在不用加价也可以提车,他长出了一口气。更多的人则在继续等待,他们被迫成了一场行业性“保供危机”下站在维权最前端的一波人,并在复杂的情绪中期盼提车日的到来。

镰刀举了起来,但没有人希望被收割。

(以上人物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商业人物”(ID:biz-leaders),作者:郭儒逸,36氪经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36氪的朋友们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