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瑕疵零部件,丰田活成了曾最讨厌的自己?

车轱辘 2021-12-14

丰田日本汽车丰田中国

1795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丰田越来越没下限。

曾经以精工细作、匠心精神著称的日本丰田汽车,旗下无论是平民百姓的雅力士、卡罗拉还是价格不菲的普拉多、陆巡,都以皮实耐用、可靠省心而收获用户的良好口碑;丰田旗下高端品牌雷克萨斯,避开欧系豪华品牌的性能、操控优势,一直以来也更多以质量稳定可靠作为亮点,“矢志不渝,追求完美”更是雷克萨斯曾经的品牌slogan……这些都造就了丰田汽车的品质神话,汽车界甚至一度有“开不坏的丰田”传说。

这也是丰田发展壮大的成功关键,其精湛的工艺,严谨的品质管理及可贵匠心精神,也是值得中国汽车乃至其他实体行业学习。但近年来,或许是在中国市场太过顺风顺水,加上消费者的偏爱,丰田汽车不仅在定价方面越来越傲娇,品质管理方面却越来越松懈,投诉量大幅上涨,让人失望。难怪有网友称,丰田的节操一直在往下掉。

“堕落”到使用瑕疵零部件,  丰田早不似从前

近日丰田又因为“掉节操”来到舆论风口浪尖,起因为丰田官方宣布:“将开始使用供应商的瑕疵零部件进行生产。”并称背景原因是为了缓解由于芯片短缺以及原材料所造成的成本上升问题,达到预定的生产速度。同时,丰田汽车研发中心首席项目负责人志贺武文(Takefumi Shiga)在7日的线上说明会上也说到:“放宽零部件标准非常需要勇气。”

在以往,丰田曾坚持对汽车零部件严格的要求和检查标准,哪怕一些零部件没有使用问题和生产缺陷,只要有轻微划痕或磨损,丰田也会要求供应商对这些零部件进行报废处理。

如今公开宣称采用瑕疵零部件,尽管丰田也宣称这些瑕疵零部件不会影响安全问题也不会影响车辆性能,甚至也不容易被消费者发现,“我们对汽车的外部非常小心,那些部件你很容易看到。但有很多地方,除非人们真的非常仔细地去观察,否则是不会注意到的,”丰田汽车研发项目首席负责人志贺武文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这等于承认,在销量、利润的现实压力/诱惑面前,丰田早已不似从前,而且不断降低自我要求,从曾经的追求完美到现在为了“赚快钱”,而把零部件标准从“完美”、“合格”降低到“凑合能用”。这种感觉就像是,以前一位以严谨刻板著称的审核总编,动不动就把编辑交稿给打回去,并提出严厉修改意见,但现在却是来者不拒,那么稿件的水平下滑也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近年来丰田和雷克萨斯车型的投诉量大幅上涨也不该感到意外了。

瑕疵零部件,消费者遭了殃

尽管丰田称瑕疵零部件不会带来安全问题,也不会影响车辆性能,但短期内不会有重大影响,甚至也不容易被消费者发现,却很可能影响行驶品质,特别是可靠耐用性上也会打上折扣,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对消费者来说,谁愿意买一台有瑕疵,甚至有质量隐患的丰田汽车呢?

要知道,大多数消费者掏出真金白银购买丰田汽车,或多或少都是冲着丰田可靠耐用的品质口碑埋单,而且哪些批次产品用了瑕疵零部件哪些没有,丰田方面并没有说会明确告知,那么对消费者来讲,这岂非等于碰运气的“开盲盒”?

或许有的消费者能够理解接受采用瑕疵零部件的丰田,但既然如此,丰田除了应该事先明确告知,还应该在价格上进行相应下调。就如很多消费者并不是不接受三缸发动机,但你三缸机还卖四缸机的价就说不过去了。

还有,后续如果芯片和原材料的断供问题缓解了,解决了,丰田是否还会继续使用瑕疵零部件?还是等风声平静之后,尝到了省成本甜头继续使用?你们看,反正我们也诚实公布了嘛?反正这么长时间了,我们的车也继续卖得好嘛。

“明目张胆”使用瑕疵零部件,不光丰田和雷克萨斯汽车品质下降,还给整个汽车圈带来恶劣影响。因为丰田不仅是整车制造车企,旗下还有零部件工厂并参股了不少知名车企和供应商。比如丰田电装给几乎全部日本车企和少数美国车企供应燃油泵,捷太格特给通用汽车供应转向机,此前都出现过质量问题引发的召回。更别提,丰田参股的参股的斯巴鲁一度被起底质检数据造假超30年……

丰田的“诚实”还是鸡贼?

依然有不少丰田粉为其洗地,称丰田至少相当诚实,面对全球疫情影响之下的芯片和原材料供应不足困境,做出这个决定并将其公之于众,既是无奈选择也需要很大的勇气,而且这些背地里的事儿,其他车企有的早悄悄在干,丰田还能公开也是一种担当……

这话只说对了半句,丰田的坦诚固然不错,但如前所说,用了瑕疵零部件的车型是否会明确告知,价格上有无下调丰田并没有说,后续供应链恢复常态后是否不再用瑕疵零部件,也没有说。这是对消费者及中国市场负责的态度吗?看似坦诚的态度之下,很多关键问题却刻意回避,这份“坦诚”就值得怀疑了。

而且丰田称芯片危机导致零部件供应不足,这话也值得商榷。难道所有的零部件都和芯片有关?比如一个下摆臂,一个减震套,一块刹车片?

其实这些年丰田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来,在成本和利润面前,曾经的匠心精神离这个品牌越来越远,长此以往,品牌形象带来的伤害恐怕也难以避免。短期来看,丰田依然享受着曾经积累的品牌溢价,但长远来看,这份红利还能吃多久就不好说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车轱辘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