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浪潮之下,构建医疗产业协同新生态

4035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12月8日,“2021 中国企业战略投资峰会暨金鸡湖聚合大会”聚能苏州,成功举办。

此次峰会由企业创投联盟、创业邦首次携手苏州工业园区投资促进委员会、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以“产投聚能、共谋创新”为主题,创业邦与参会嘉宾深入探讨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峰会现场,在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费建江的主持下,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董事总经理陈冰、华熙朗亚基金合伙人梁爽、博瑞医药董事长袁建栋、国药资本执行董事周玄就“数字化浪潮之下构建医疗产业协同新生态”主题进行了深度探讨。犀利观点如下:

1、数字化技术在未来整个药品销售领域,应该还是大有所为的。

2、以AI和数字化贯穿于产业链始终,它会成为一个技术提高我们的整体效率,提高产品和技术的普及性。

3、“AI+医疗”确实是一个大的趋势,十年前我们提过“互联网+”,现在不提了,因为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现在也在提“AI+”,未来可能也不会提了,因为未来AI会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里。

以下为演讲内容,由创业邦整理:

费建江:请四位嘉宾简单自我介绍一下。

陈冰:我是来自阿斯利康的陈冰,阿斯利康是一家全球百年创新药企,也是处方药药企,由前瑞典阿斯特拉公司和前英国捷利康公司于1999年合并而成,进入中国快30年了。在基金方面,我是负责整个公司国际部和中国部的BD,加上我们跟中金的联合产业基金。

梁爽:我是来自华熙国际集团的梁爽,之前负责华熙生物的BD工作。现在华熙国际集团和朗姿韩亚资管合资成立了co-GP的消费医疗基金,围绕着华熙生物的主营业务做上游布局,以消费医疗和大健康科技、产品为主。

从基金的设立来说,我们虽然是一个产业性的基金,但也是市场化LP,在追求产业布局的同时,也需要向LP作出财务性的回报保证。

袁建栋:我是来自博瑞医药的袁建栋,博瑞医药主要做新药研发。目前的创新和研发思路是要真正解决临床问题,这样的话,临床价值和商业价值未来都会有。我们有作为LP参与早期的投资基金,但是在项目的选择或者对项目技术层面的鉴别上,还是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

周玄:我是来自国药资本的周玄。国药资本是2012年由国药集团发起设立,由团队控股市场化运作的投资平台。在最开始成立的时候,国药资本就秉承了国药集团对整个产业进行创新和孵化的想法,投资的轮次也从天使轮到VC到PE都涉及。

国药资本旗下也形成了几个控股孵化平台,包括做口腔供应链的国药口腔、做CSO的国耀圣康,做后勤的国药瑞德,还有做新零售的国药零售,这些是国药资本区别于其他传统投资公司的地方。

费建江:我也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元禾原点的费建江,是一家VC机构。今天这个圆桌讨论的核心有三个关键词——数字化医疗、产业协同、新生态。首先,各位在数字化医疗方面有没有布局?

周玄:国药资本在这一块确实做了一些工作,因为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的探索,给国药集团带来参考性的东西。我们现阶段围绕数字产业构建了两个控股孵化平台,第一个是国药口腔,希望用数字化的方式去重构整个口腔供应链。在完成整个供应链的中台的构建过程中,国药资本也围绕口腔整个供应链,投资了口腔上游的数字化项目,包括器械、设备、软件厂商的供应、数字化3D打印、数字化口腔正畸等。

围绕数字化构建的还有一个销售平台,叫国耀圣康。希望用数字化的方式去重构整个销售体系,帮助药企降低他们的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同时也减少销售人员。国耀圣康内部在用数字化的技术去提高效率,也围绕数字化的营销投资了一些公司,希望用数字化的人工智能加上大数据,精准的做数字化营销。

袁建栋:开始我觉得这个跟我没有任何关系,回头再一想,我们做了很多东西,跟数字化关系还大。

首先先讲投资,这两年投资里就有几个跟数字化相关的,有人工智能,用于药物的早期发现;也有生物领域数字化,可以用于蛋白组学、基因组学,甚至单细胞操纵的一些数字化技术。其次我们现在有个新药在临床阶段,病人的招募、临床管理都用到了数字化的手段。

梁爽:医美或者消费医疗算是中国的一个新生态,不管是从科技、产品、应用,包括商业化销售的思路,都是医疗市场在发展了一定时间以后,逐渐向下游方向发展。

所以,医美赛道继承和延伸医疗赛道的这些传统打法,或者说一些产品是兼具医疗和消费品属性的,所以它必然是数字化医疗方向。医美赛道最大的收益实际上应该是把它推向C端,如何用数字化医疗的方式去做大市场。

费建江:华熙生物目前在这块具体做了哪些?

梁爽:我们在产品的投放方式上,利用了各种互联网的平台去做产品的市场投放。另外消费医疗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特赛道,比如合成生物学在消费医疗和医美的应用上,在早期的投资上也是一个比较火热的赛道。

陈冰:数字化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基金的策略就是四个D,第一个当然D是新药,第二个D是Device,第三个D是伴随诊断CDS,第四个D是Digital,我们的理解它是贯穿另外三个D的。首先,我们是研发新药的企业,对于任何从0到1的创新,我们都关注。因为Digital的本质就是提高系统效率。

第二,是提高研发临床的效率。以病人的追踪数据为例,如果过往数据积累和基因测序的数据能结合的话,对研发的策略有很大帮助。

第三,我们在中国有两万员工,是全中国最大的药企,我们也在寻求外部的数字化Partner,能够把两万个人的运营效率提高10%。但是到现在,还是评估的多,下手的少。

费建江:数字化医疗在你们各自的生态里面,未来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在数字化医疗里,接下来有哪些战略和规划?

袁建栋:个人感觉AI技术或数字化技术,是作为技术手段辅助药物的发现、开发,甚至生产。这个对技术层面的东西有帮助,但是目前为止,还很难说起到决定性或革命性作用,它至少在技术层面上可能还没达到这个水平。

另外医疗服务如果能够利用数字化进行药品推广会有很大帮助,因为现在的信息很多是不对称的,这个也是为什么国家本质上用一些行政的手段来改变这种现象。

陈冰:谈两件我们在做的事情,一个是从产业化的角度,我们做了一个合资的互联网医院。

以前作为外企处方药,我们的药品可以给到病人,但是是通过医生给到病人的,因此我们对病人端的感知并不强烈。但是在互联网医院的条件下,等于我们自己开了一个互联网医院,能够加强对病人的感知,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比如肿瘤、心脑血管、呼吸、哮喘、慢阻肺,这个就可以把病人管理起来,是治疗方案中重要的一部分。

陈冰:另外,在人工智能的研发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探索。例如,能够发现早期的分子筛查,就能做更好的预判。现在做互联网、做搜索引擎的、做算法厉害的,可能不理解线下实验室里的科学家做的数据或者收集。反向的话,科学家也不了解互联网这些大算法是怎样的,这两个事情如果结合的话,肯定会在某一个点上会爆发。

袁建栋:现在来讲,人工智能或者AI算法的进步很大,但是实事求事地讲,目前还只是一个辅助作用,还不能起到核心作用。

费建江:从你们自己来看,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讲,智慧医疗在产业链中起到什么作用?

梁爽:第一在研发端即产业链上游,我们和传统医药企业诉求是一样的,而且我觉得科技的数字医疗的赋能,在消费医疗或者医美上的实现会更快。对于一些消费品来说,比如说护肤品里一些多肽成分,功能性食品里添加的功能性多糖、多肽这些成分来说,实际上它在做临床实际验证方面的要求,和制药产品是不同的。这种功能性设计,反而可以相对快速的应用到产品中去,这实际上是它的一个优势所在。

第二个在研发中,因为制药对先导化合物的功能性设计是首先追求的,但在医美或者消费医疗中,还要兼顾它的经济性,提高它的利润空间,这也是在消费医疗追求的另外一个方面。

现在的基因组学、智慧医疗、数字化医疗,现在所称的合成生物学是比较热的一个赛道,它对于基因工程的改造已经可以完全应用到我们的工业研发和设计当中去了,马上可以实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比较大的变革,这是和传统医疗赛道的区别所在。

另外,在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去除人力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要用到数字医疗的其中一些组块、模块,包括在生态链的下游消费医疗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也有一些突破口。

费建江:总结一下,你觉得数字化医疗是可以贯穿到整个产业链。

梁爽:对,而且会优先实现。

周玄:我们考虑产业链的整体逻辑,是AI和数字化技术会贯穿于产业链始终,它会成为一个技术去提高我们整体的效率,提高我们产品和技术的普及性。

实际应用方面,以国药口腔这个思路,我们用AI和数字化的技术去提高正畸产品,让消费者更便捷的、更精准的获得正畸产品,包括消费者需要的益齿,可以用3D打印加上数字化技术,让消费者在诊所里面直接获得他所需要的产品。

这是我们从口腔前端的供应链角度来看,用数字化技术去改造上游的产品和技术。

回到国药圣康本身最主要的销售数字化这块。对于三四线或更广域的县域市场进行药品销售时,可以用数字化的技术,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低成本的覆盖这样一个广域市场。

从现阶段的尝试来看,人工智能加上大数据,加上线上的虚拟代表,加上线下的代表,三者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最终能够低成本的把药品推广到一个广域市场去。

目前,圣康也会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帮助医生树立他们自己的IP,让医生帮助更广阔的受众群体,更广域获取以前接触不到的药品或者治疗机会,我们觉得数字化技术在未来整个药品销售领域,应该还是大有所为的。

另外国药资本在投资方面,也是沿着整个数字化技术,包括药品销售、药品研发、药品生产,还有药品的整个伴随诊断这一块,都做了一些投资。

我们希望贯穿AI、大数据和数字化技术,最终去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效率,最终帮助大家更好的获取一些优质的技术和产品。

费建江:AI+医疗确实是一个大的趋势,十年前我们提过“互联网+”,现在不提了,因为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了。我们现在也在提AI+,未来可能也不会提了,因为AI会渗透到各个领域里。

最后一个话题,未来三到五年,AI+医疗有哪些比较好的投资或创业的机会?

陈冰:我觉得有一个机会,比如很多的线上互联网思路降维打击传统医疗,所以要把线下的都导到线上去,但这个事情到现在还没发生。

从线下传统企业的角度,因为线上对线下这件事情有两点没弄明白。第一是医疗这个事情太重,它需要一个很强的信任度;第二是互联网的用户以年轻人为主,我们父辈这个年纪的人群,没有使用互联网的习惯。

随着时间的推移,线上的互联网跟线下做出充分的交融,一起打通做这个事情,这个线上线下融合做互联网医院也好或者做其他的也好,会是一个很好的点。

梁爽:我个人看中两点,一个是在研发端,就是合成生物学的软件和硬件设计,这个在中国未来几年会跑出大批先进的公司。另一个在传统医疗的支付端,未来三五年也会有一批优质公司。

袁建栋:前面两位的说法我就认同,一个是通过线上的技术,提高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可及性;另外,在医疗的支付端,通过线上技术,提供精算服务,最终把支付端的效率问题解决。

周玄:主要两个方向,一个是药品的数字化营销;另一个是用AI技术帮助临床前、临床中的药物做项目管理和临床申报,是我们目前关注的两个方向。

费建江:谢谢各位嘉宾。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创业邦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创业邦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