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炒作:一位工程师对Web 3.0的冷静观察(三)

神译局 2021-12-17

dao区块链高级加密标准

2848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编者按:什么是Web 3.0?集体幻觉?大规模诈骗?环境灾难?还是去中心化的复兴?或者互联网的未来?本文是对Web 3.0这个生态体系当前状态的长篇分析。这是从务实的开发者的角度收集的一批意见。文章的焦点不在经济以及区块链本身的金融机制。因为噪音太多,又缺失了那么多的因素,所以我们不可能做出准确预测。但是,可以承诺的是,跟你在社交媒体上面看到的那些典型的Web3 推特风暴相比,这篇文章肯定少了 50% 的浮夸言论, 100% 没有庞氏骗局。文章来自编译,篇幅关系我们分四部分刊出,此为第三部分。

Web3 怀疑论者常见的一种反驳观点是,对于特定用例来说,区块链就是“数据库,但更糟糕”。而且……怀疑论者往往是对的!

但是:仅仅因为你不需要区块链来做某件事情,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不管怎样都不会用区块链去做这件事。技术行业的路径依赖非常严重。尤其是当出现一大笔钱时,就会形成反馈循环,这样的结果似乎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投机者和风投家的钱已经淹没了加密货币。这会导致一定的反身性:当钱涌入到任何东西上面时,那个东西的内在价值至少等于流进来的钱的价值……如果流进来的钱投资有效的话,那它的价值也许就要高得多!就因为区块链的故事被讲得更多,投机和投资得更多,区块链也许会变成未来——包括天然不适合区块链的用例的未来。

大规模的投资把加密货币的估值推上了天。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在一个巨大的投机泡沫之中。如果你在 2021 年 3 月 1 日买了1000美元的柴犬币(Shiba Inu)的话,那今年10 月初的时候你就相当于手上握有 281.5 万美元;而且那条小狗几乎都不会长大在整个生态体系都在反复上演同样的故事:寿司币(SUSHI) 300%的年收益率不可能持续,到头来只能是海市蜃楼

对于加密货币的庞大市值我们可以提供一项观察:尽管近年来传统公司(尤其是科技公司)的估值飙升,但到头来这些估值仍然是以公认的、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业务基本面为基础的。就算一家企业的市值是你 3 年前给它分配的收入倍数的两倍,也还是有一些办法把它跟一个容易理解的指标联系起来。但在加密货币体系下,系统的工作机制就不一样了。价值要算到生态体系的不同部分头上,比方说用户或社区。而且往往甚至根本就没有公司的存在!新项目的采用可能会发生得很快(尤其是如果用户采用有激励机制的话),以致于会进一步鼓励投机。缺乏有关如何得出估值的标准,再加上像狂野西部一样的新机制,为加密货币似乎一夜之间就出现的疯狂高估值创造了完美的条件。

相对于猖獗的投机,加密货币还有更加有问题的用例。从很多方面来说,加密货币世界里面鱼龙混杂,一个不受监管的赌场的各方面角色都有。一流的赌徒、诈骗犯、洗钱的、勒索软件强盗……这帮人无疑在这家赌场里面干得非常努力。这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但在缺乏可观的监管的情况下改观的可能性不大。

任何人,只要在这个生态体系里面投入了时间,或者在里面做了东西的,都不应忽视这个赤裸裸的事实;那些做得最好的人会不断地思考这一点。

归根结底,健康的经济需要找到有生产效率的目的。存在着种种局限性的加密货币有没有还有待观察。幸运的是,这个生态体系的资本非常充足,而且也有着快速实验的文化,说不定能发掘出一罐金子。

如果能找到的话,加密货币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在所创造的代币里面找到:数字资产本身必须是价值的潜在来源。

如上所述,代币的设计空间十分广阔,并且至今很大程度上还没有被开发。这个空间涵括了代币怎么跟访问、所有权以及知识产权建立关联。牵涉到代币怎么去协调各方之间的激励机制。还涵括了似乎所有现代金融的去中心化改造。

用户首次涉足加密生态体系都是通过像 Coinbase 这样的法定入口。Coinbase 可以替用户维护钱包*。用户的体验跟典型的web很像:用用户名与密码登录,然后就可以访问你的投资。

但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 web3 世界,用户就需要安装像 MetaMask 这样的非托管钱包:功能上类似“1Password 但用在加密私钥上”的软件工具。不过,跟 1Password 不同的是, 从介绍(在描述 MetaMask 是什么,或者你为什么可能需要它等方面,公司的网站做得非常之糟糕)到日常使用(常见控件的布局很奇怪,很多像十六进制地址这样奇怪的技术元素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没有介绍 NFT 所有权,对NFT所有权也缺乏理解等),MetaMask的用户体验就是一场灾难。如果 1Password 的用户出错的话,他们可能会通过电子邮件重置密码。但如果 MetaMask 的用户犯了一个错误,他们可能会永远失去自己的投资。而且MetaMask 还不是全部:高级用户需要多个加密钱包(Phantom 等),因为他们要摆弄多个区块链。

资料来源:MetaMask

做出更好的钱包其实有很多机会。尽管前面有这么多吐槽,但MetaMask 的月活用户超过 1000 万!这是对非托管钱包及其解锁的用例有需求的确切证明。

像 Brave 这样的公司采用了不同的办法跟加密货币集成,让加密货币成为自己的网络浏览器的顶级功能。虽然按照浏览器的标准来看它的用户群还是很小(仍低于全球市场份额的 1%),但 Brave 表现出的吸引力令人印象深刻,月活用户数超过 4000 万。

除了钱包和浏览器以外:典型的面向用户的 Web3 服务是针对“消息灵通人士”开发的。去看 OpenSea,你看不到太多关于正在发生的事情的解释;如果去 Mirror.xyz的话,你看到的只会更少。然而,对于那些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怎么使用它们的人来说,这些服务很有趣、很有深度。

*(Coinbase 的钱包实际上包括了多个钱包,因为 Coinbase 跟多个区块链交互。但这种交互对 Coinbase 的用户来说是完全透明的——对于争取到大部分的主流使用来说这是好事,但也会变成深入研究的绊脚石。)

截至 2021 年 10 月,Robinhood 的活跃加密货币用户数似乎约达 1000 万;Coinbase 的用户数大概有 5000 万。MetaMask 声称自己的MAU刚刚超过了 1000 万 ,所以大概是加密交易生态体系规模的 1/6左右。这些服务都发展得很快,但我们对可用数据点的解读是,拥有托管(基于云的,集中式的)钱包的加密货币用户数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非托管钱包;前者的增长未必能转化为后者的增长。

可以购买NFT 以及能接触到更多晦涩的 DeFi 产品,这似乎是 MetaMask 增长背后的主要驱动力。随着 Coinbase NFT 的推出,很明显 Coinbase 想直接收割这方面的增长。也许用不了多久,Coinbase 就会针对更热门的 DeFi 项目开发直接接口。

而且:Coinbase 已经在提供自己的自定义 API,开发者可以用它来作为与非托管钱包的接口的补充,或者替代掉后者。目前这个API还没有得到广泛采用,但未来的增长潜力巨大。比方说,Coinbase 可以为开发者提供开发订阅计费服务的能力,而且是以区块链本身无法实现的方式做到(因为每笔交易都必须单独签名)。

对互联网去中心化的承诺第一次变成空洞。不知何故,从去中心化的服务器与开放协议网络开始的东西,变成了一个若干万亿美元公司组成的强大集合。Web3 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问题仍然存在。不知道这是发展还是倒退:经济权力永远集中在少数人身上;幂次定律是常态。Web3 可能会产生新的赢家,但回报的分布情况很可能仍保持不变。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有两种大致相同的描述方式。第一种,DAO是跟人们进行一定程度的互动与协调的智能合约。第二种,DAO是在加密货币领域朝着共同目标努力的一群人,这帮人的行为部分(或完全)由代码来调节。

几乎所有 DAO 都具备两个共同点:(1)有一个治理的代币,此代币可授予持有者投票权;(2)有可提出行动倡议,并可投票赞成或反对该行动的系统。

不过,除此之外,“人群的目标”涵盖的范围非常宽泛。一些 DAO 会有多种代币类型;有的只有一个。有的 DAO 通过智能合约代码将投票直接与行动建立关联,但大多数DAO不会这样。DAO 的类型十分的丰富多样:

各种各样的 DAO实在是太多了,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模块化服务生态体系的创世纪。在这个生态体系下,大家还能建立和管理更多的 DAO。当然,现在距离这个体系成熟还为时尚早;除了用于管理投票的工具(如 snapshot.org),以及越来越多的通用智能合约代码(参见 OpenZeppelin 的治理合约)以外,我们还没有见到明确的活动轨迹。再加上DAO的法律与税收地位的不明确,可能会进一步阻碍DAO的采用。

译者:boxi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神译局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