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5在蔚来NIO Day上正式发布

引擎视线 2021-12-27

nio蔚来李斌

1652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文/余外军 编辑/娄兵)2021年12月18日,2021蔚来日(NIO Day 2021)在苏州举行。本届NIO Day上,蔚来发布了中型智能电动轿跑ET5。

ET5的外观融合了蔚来“为自动驾驶而设计”的理念,整体感观显得年轻富有活力。据悉,新车将提供9种车身颜色,其中净空粉和云初黄是ET5的专属色,年度色宇航蓝也将搭载在ET5上。

ET5的内饰空间设计延续“第二起居室”理念,内饰尽可能地采用了Clean+环保织物柔软,新材料还提升了车厢的声学效果。同时,隐形的空调出风口保持了仪表台的整洁和精致。

新车标配智能无框电吸门和隐藏式门把手,搭配基于UWB技术的数字钥匙。

发布会上,李斌着重强调了ET5搭载的全景数字座舱CinemaScope。据介绍,ET5的数字座舱应用了AR/VR技术,这套设备中的AR眼镜是蔚来与NREAL联合开发的,可投射出视距6米,等效201英寸的超大屏幕。另外,10.2英⼨数字仪表采用HDR高动态范围图像技术。

性能方面,ET5零到百公里加速4.3秒,百公里到零制动距离33.9米;风阻系数低至0.24。续航里程方面,搭载标准续航电池包(75kWh)的ET5续航超550公里,搭载长续航电池包(100kWh)的续航超700公里,搭载超长续航电池包(150kWh)续航超1000公里。

价格方面,ET5补贴前起售价32.8万元,Baa方案补贴前起售价25.8万元,预计2022年9月开启交付。同时,蔚来宣布中大型轿车ET7将于3月28日开启交付。

观察一下:

ET5是蔚来面世销售的第五款车型,也是蔚来的第二款轿车产品。发布会结束后次日的媒体专访中,李斌和秦力洪兴奋地表示,ET5的预订在当晚十分火爆,甚至一度导致他们的订单系统出现了极度拥堵的情况。

目前,蔚来在售的车型有三款,分别是ES8、ES6和EC6,今年11月,蔚来三款车型共计销售了10878辆。1~11月,累计销售了80940辆,三款车型的累计销量分别为17268辆、36535辆和27137辆。

从销量结构不难发现(相对价格更低的ES6和EC6销量明显更好),蔚来的用户群体在蔚来的产品线中,对产品价格还是具有相当敏感性的。

因此,作为目前蔚来产品体系中价格最“亲民”的车型,ET5成为期望中的销量担当便在情理之中。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11月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21年1月至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2.3万辆和299.0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而同期,蔚来的同比增长为1.2倍。

李斌在专访中表示:“没能跑赢大市”。从语气中,可以感受到李斌对此的略微不满以及些许不服气。2022年,车市的整体走向不会出现大的改变。而ET5以及ET7,势必成为蔚来最大的看点和最重要的依靠。

近两年,蔚来的交付量每年都在呈现翻倍增长,明年,受新产品的推动,交付量的上升也是完全可以预见的。蔚来从成立开始,就将用户服务放至首位。随着用户基数的攀升,用户体量的增长会不会对用户服务的体系提出一些新的挑战?如何去确保服务增长跟得上用户的增长?

观察者网抛出这一问题之后,李斌表示:“确实这是一个挑战。就整个蔚来来说,如何在我们用户基数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在我们自己的员工、团队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保持我们的服务品质。不管是在中国,在全球,我觉得这个挑战是非常大的。”

“服务体现在很多触点上。怎么做呢?其实一方面我们确实还是要把基本功做好。比如今年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换电站、服务中心、NIO House,基础设施做一些提前的布局非常重要

另外一个,当然就是建立一个好的机制在内部管理方面对不管是在来自于产品的质量,用户的体验,服务的体验,产品的体验,各方面都能形成一个快速的迭代的闭环。让整个公司真正的能够从一个流程的标准化,从每一个员工的意识的角度都能跟得上。

第三个,我们还有让用户参与进来,对我们进行更坦诚和直接的交流。我们建立了很多这样的机制,还是有信心的。我和力洪给自己设了一个目标,今年不满意的服务数量,不能比去年多。我们说的不是比例,比例做到其实是容易的。但是,数量绝对量要比去年少,这个挑战还挺大的。但是从目前来看我们至少在有一些方面,比如说态度类的满意度方面我们确实比去年不满意的量要少很多。我们能看到很多进步。这个就是整个公司在解决的事情。”

充换电服务方面,蔚来目前在全国已建成733座换电站,为94000位用户安装了家充桩。同时,公共充电网络也在快速布局,蔚来在中国已经部署了3348根目的地充电桩、3136根超充桩。

为进一步提升用户补能体验,在本次发布会上,蔚来宣布2022年将新增7kW和11kW直流充电桩,与目前的7kW交流桩、20kW直流桩一起为用户提供更完善的多重选择。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引擎视线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