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没有中国戏剧人会「怀才不遇」

数字力场 2021-12-31

中国戏剧艺术曲剧

3077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撰文 | 佘宗明

「如果英国每个镇子都有一个人喜欢你的网络漫画,那就足以让你一年到头啤酒不断。」

在著作《技术元素》中,互联网观察家凯文·凯利引用了这么一句话。

他之后总结出了可与安迪·沃霍尔的「十五分钟成名定律」媲迹的「一千个铁杆粉丝」理论:

任何从事创作或艺术的人,例如音乐家、摄影师、作家等,只要能获得一千位铁杆粉丝,就能够生计无忧、自由创作。

这被许多up主/博主奉若信条。

河南郏县年近九旬的曲剧老演员齐学文,俨然亲身做了验证——在抖音上,他找到了他的「一千个铁杆粉丝」,也迎来了戏曲生涯的「第二春」。

01  

齐学文是曲剧老艺人。曲剧,在河南当地又被称作曲子戏、高台曲,是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齐学文十几岁时,曾在当地的曲剧团当演员。初中毕业后,他当过教师、会计,但因为对曲剧的热爱,他后来重新做回曲剧演员,跟随村里的曲剧团到各地演出。

齐学文的儿子齐选杰,算是曲二代。受父母和剧团演员们的熏陶,他从3岁起就开始登台暖场,6岁就能独立演出,7岁多上学了才离开剧团。

长大后,他并没有赓续曲剧事业,而是选择了去艺校学声乐——那时候,不止曲剧,几乎所有戏曲都很落寞:观众少了,市场没了,收入断了。很多剧中无人关注,遑论传承。

转捩点发生在2019年9月。齐学文意外摔伤,为照顾父亲,齐选杰放弃了在福建的工作,回到村中。几个月后,疫情来了,全家人哪都去不了。

为了消遣,齐选杰录了些父母唱戏的视频,发到了抖音上,逗他们开心。结果短短几天内,就吸引了十几万网友关注。

机会已来,焉能错过?于是乎,齐学文齐选杰父子带领全家人组成了家庭剧团,一家八口几乎每天晚上都在抖音上直播曲剧。

时至如今,他们的表演已吸引了近400万网友关注,他们的剧团也从最开始的自拉自唱,变成了「合唱团」,成了曲剧「文艺复兴」的线上部落。

与之对应的,是他们获得了丰厚体面的直播打赏收入——这不仅养活了全家人,还让他们有余力「提携」更多后生。

02  

齐学文们的走红,不是偶然。

坊间有言:在抖音上,没有一个有才艺或有绝技者会怀才不遇。

就在前不久,「上戏416女团」也火了——5名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00后女生扮「生旦净丑」、显「唱念做打」,在抖音上普及京剧唱演片段、京剧手势妆容、各种唱腔区别等京剧知识,用京剧戏腔翻唱古风歌曲……结果大受欢迎。仅《探窗》一曲,播放量就超过5000万,点赞量超250万。

「上戏416女团」的火,是短视频平台上「戏曲热」的外溢。

《2021抖音非遗戏剧数据报告》就显示,截至2021年11月,抖音实现覆盖98.83%国家级非遗戏剧项目,非遗戏剧视频累计播放600亿次,累计获赞22亿次,过去一年,整体播放量同比增长1倍。

这些数据表明,戏曲在短视频上真的迎来了「文艺复兴」。

前些年,说到戏曲,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八个字——「曲高和寡,后继无人」。老艺人不好过,年轻人不关注,是戏曲传承的现实困境。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戏曲类短视频或直播大受追捧,传统艺术又「活」过来了。

究其原因,就是很多戏曲艺人没有拘泥于剧场戏台,而是将戏台搬进直播间,根据短视频或直播碎片化接受情境和感官化内容形态的特征,对既有传播样式进行了革新,通过可视化呈现、场景化表达和内涵化提炼,让戏曲艺术变得又萌又潮又有趣。

京剧表演艺术家王佩瑜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喜欢京剧的和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戏曲艺术本就有着深厚的文化魅力,它对年轻人并不缺乏吸引力,只是需要拿捏好传统文化的「古」与传播方式的「新」,去更好地呈现国粹之美、文化之魅。

而短视频本就是天然的传统艺术传播场:高清呈现的特点,能最大程度地还原艺术美感,给公众视觉冲击;传统元素跟生活场景的嵌合,则能消除那份距离感,让人们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加上可互动可交流,更能激起人们的兴趣。

本质上,齐学文们让「旧」体式加载「新」形式,让「冷」内容实现「热」传播,也是跟短视频的「抖转新遗」之力相向而行。

03  

戏曲热对传统文化传承,自然是好事。但如果戏曲之「热」没法带来处境之「好」,那热恐怕也难以为继。

那些以PGC+UGC+PUGC方式生产出的戏曲内容,要想得到可持续输出与传播,还得依靠现实激励去打通正向反馈链路。

揆诸现实,很多戏曲艺人都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了可观收益。

传播学者王晓红曾表示:「直播内容本身已直接成为被消费的对象。生活化的直播场景,也给用户的付费行为增加了更多的亲密感、趣味感和连接感。」当越来越多用户愿意为戏曲类优质内容创作付费,戏曲艺人必然成受益者。

《抖音直播2021年度生态报告》就显示,2021年,抖音传统文化类直播同比增长100万场,其中经典曲艺最受关注,直播观看时长同比增长278%,用户最喜欢的戏剧类别为黄梅戏、京剧、豫剧、越剧、秦腔。同时,传统文化类主播收入同比增长101%,细分来看,曲艺类同比增长232%。

凭着戏曲表演才艺就能体面过活,不必再靠「本职工作」去反哺「业余」的戏曲爱好,对很多戏曲艺人来说,正变得可望更可及。

他们可以在直播间凭着唱功获得打赏,打消生计之忧;粉丝们则将打赏作为精神享受过后的对价给付,鼓励他们继续创作。

这样一来,对传统文化传承无疑大有裨益:当打赏情况跟才艺呈现质量呈正相关的关联时,戏曲艺人们能更走心地提升作品品质,PGC内容生产的动力机制也能跑通,「你传播戏曲文化,我给予市场犒赏」的良性互动,会将戏曲文化传播导入正向增强回路。

04  

按照曹林老师的说法,让戏曲艺人靠着直播打赏体面过活,不仅是让「怀才不遇」与「怀财不遇」相遇,更是搭建了一种文化传承的繁荣生态。

以往戏曲文化传播陷入「后继无力」困境、传承陷入「断代断层」境地,就跟「付出-回报」的链条没打通直接相关。

齐选杰起初不愿「父艺子承」,原因就指向了戏曲的遇冷与低回报——那时候,民间剧团的演员每天得演三场,每场两个多钟头,才能挣150或200元,何况演出机会不是天天有。

不能说当时戏曲没拥趸,可之前戏曲艺术匮乏的传播途径、陈旧的传播方式、高企的传播接受门槛,都会「劝退」很多潜在爱好者,更别说许多受众不在戏台互动的「WIFI覆盖区」内——要知道,在过去,戏班子搭台唱戏、剧场的相声评书等,都得靠打赏,打赏的基础则是能现场观看和近场互动。

但现在,戏曲艺人们可以「站着把钱给挣了」——直播打赏,就是「爱的供养」。它跟以前天桥下卖艺打赏有些像,都是靠才艺变现,只不过是换了个场景。

这些戏曲艺人能获得可观打赏,离不开三点:

一,戏曲受众虽少,但短视频平台的巨大用户基数能托起一个不小的分众市场,况且新传播样式能起到拉新引流的效果。

二,短视频平台的个性化推荐分发,能让戏曲内容精准触达戏迷们聚成的趣缘共同体。

三,西方美学家屈尔佩说:在审美过程中,「抽象移情」之外还存在「具体移情」。在短视频上「活」过来的戏曲艺术,就能引发人们的「具体移情」。

凭着短视频或直播的唤醒和复现,网民对戏曲文化的认知会更丰富,认同会更强烈。

他们会意识到,戏曲看似陈旧的服饰背后,是经过了N代人的改善,那些花纹造饰才在光感下呈现出独特美感;听似老旧的唱法背后,是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练习,演员才能在台上展现通透亮嗓……进而以打赏方式以示支持。

也因如此,戏曲艺人能凭借直播,在特定受众群构成的利基市场内更好地获得回报。

05  

所以不难看到,当下,从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五大剧种」,到潮剧、扬剧等濒危剧种,越来越多戏曲演员在抖音直播唱大戏。

在传统戏曲市场遇冷的情况下,戏曲艺人们找到了延续专业的新路径。直播收入则已成不少民间剧团维持运转的重要支撑。

如,唱了14年黄梅戏的湖北某民间剧团当家花旦程程,在抖音直播间一唱就是3年。直播打赏已成了程程维持生计和精进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她得以给自己缴社保、学新戏、买更多的行头,过上了曾经羡慕的「跟专业剧团演员差不多」的生活。

如,在剧院因疫情反复关门后陷入失业境地的宁波越剧小生陈誉,每天上午、晚上直播唱越剧,最终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上了越剧,也获得了可观收入,可谓传承创收两不误……

06  

郭德纲在相声中,经常称观众为衣食父母。

因为观众的「打赏」是他们的收入来源。

郭德纲主要靠电视机前和戏台下的观众打赏,齐学文们靠的则多是线上的粉丝。

线上的戏台子会更大。

到头来,互联网让戏曲艺人跟粉丝的连接路径变得更宽,也让他们的变现空间更大。

毕竟,凭着短视频与直播,他们能更容易地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一千个铁杆粉丝」。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数字力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