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利润占比近七成国产手机却仅17%!揭开三万亿市值公司高利润的秘密

数码面对面 2022-01-05

iphone苹果公司国产手机

3205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美国东部时间1月3日,苹果公司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家市值破3万亿美元的公司。按市值计算,一个苹果相当于差不多5个腾讯、8个阿里。如果将其市值当作GDP计算,按2020年数据,其规模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德国,位列全球第五。

虽然国产手机份额在不断增长,但是苹果利润占比66%,国产手机却仅17%,那么,苹果的成功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技术领先、创新至上,都是基本前提,但显然不足够。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揭开苹果高利润的秘密!

苹果利润占比66%,国产手机仅17%

苹果目前的市场份额为13%,它的利润达到了惊人的66%,三星手握20%的市场份额,利润则在17%左右,而中国所有品牌以及其他厂商的市场份额高达67%,利润仅仅只有17%,再细分的话,国产手机份额过半但利润仅只有10%左右。

苹果手机利润最高其实是业界公开的秘密,例如在疫情反弹的2020年年末,苹果就交出了一份令所有人惊讶季度成绩单,单季度营收突破了千亿美元。按照手机行业特殊的“二八规则”(手机厂商80%的利润有20%的高端产品产出)来计算,也就是说,在全球高端手机市场中,苹果就分走了80%的利润

此外,拿去年10月发布的iPhone12系列来说,在这款手机发布不久之后,日本拆解机构 Fomalhaut 就曝光了iPhone12和iPhonePro的物料成本,并算出了iPhone12的硬件成本。简单计算,iPhone12的物料成本大约为2453元,iPhonePro的物料成本则为3670元,参考这两款手机的市场售价而言,一台iPhone差不多可以挣4000元。不得不说,苹果手机依然是高端手机的王者、售价高、销量高,就连利润也很高!

三星同样作为海外手机品牌,在利润方面却不能与苹果相提并论,而且这还是在稳居全球第一的情况。截至目前,三星手机的出货量依然位居全球第一,手握着20%的市场份额,利润依然输给了苹果,究其原因则是因为三星最畅销的手机并不是高端手机。就拿最新的全球畅销手机榜来说,苹果上榜的都是砍价起价,价格都在5000元以上,而三星虽有多款手机上榜,但都是一些低端或中端手机,这类手机主要是走量,自然没有太多利润。

在说到国产手机厂商,首先想到打得就是华为。首先,不可否认华为近几年的P系列和mate系列的价格确实不便宜,某些型号还跟赶上iPhone,但华为的利润为何比苹果要少那么多呢?

这样解释,大家理解起来可能更容易一些。其实华为手机大部分的销量是靠中端撑起来了,售价高的P系列和mate系列只占到一小部分,所以整体利润也会被拉低。在就是iPhone手机之所有利润高,很大原因是由于它的成本低、售价高,但华为Mate/P系列卖得贵,但同样的成本也高。

一款手机的研发成本为10亿元,iPhone销量为1亿台,平均一台的成本就只有10块钱;而放在华为或是其他手机品牌身上,同样是10亿的研发成本,销量只有2000万台,平均下来的成本就是50元甚至更低。所以,华为以及其他手机厂商的利润与iPhone相比,其实差很远。

除了华为,声量很高的国产品牌还有小米。2020年12月29日深夜,潘九堂表示,小米11系列的成本与iPhone 12差不多,但在售价上128GB版本的iPhone12需要6799元,整整比小米11贵了2800元。当然,一款手机从设计到售卖并不只有无聊,还要考虑技术研发、运输等方面的成本,但在物料成本相同的情况下,小米11的价格能比iPhone12便宜近3000元,不得不说小米是真良心,也那么难怪小米高管会说“小米手机真不最求利润”!

那么,苹果到底隐藏了什么技能?

【 不求最早,只求最好】

苹果有很多颠覆性的创新,而且创新出了很多划时代的产品,这常常让人认为,它是最敢第一个吃螃蟹,最敢为天下先的企业,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库克曾经强调,“对于苹果来说,我们并不关心是否是第一个推出新产品。我们或许可以是第二、第三,甚至于第四、第五。但我们不会因此而沮丧,因为我们花费更多时间做到更好(getitright)。”

简单说就是,苹果并不关心自己是不是第一个进入某个领域或者做出某个产品,它关心的只是,自己是不是真正在一个有前景的领域,用最有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服务打仗。具体到业务实际,苹果非但不着急第一个吃螃蟹,去争所谓名义上的第一,而且还常常主动滞后,先暗中观察,然后集中一切力量,扬长避短,一击而中,后来居上。

这让它更像是一个截胡者,而非开路人。这种例子贯穿在苹果的发展中。比如,它不是最早做触控技术的,也不是最早做手机拍照、音乐的。所有手机大厂中,它也是最晚推出大尺寸手机的,但一经推出,它就“打劫”了整个行业多年培育起来的市场。

这些年,它更是在这方面表现得越发明显。华为、三星都折叠好多轮了,但苹果至今都没有发布自己的折叠屏手机。人们对其更大的一个滞后和想象力则是:它早就在憋汽车的招了,但至今隐忍不发。

步步高创始人,也被认为是vivo、OPPO幕后人的段永平,是苹果这一经营哲学的同道中人。他甚至有一个“敢为人后”的理念:“我先看这个产品是不是真的很有市场;再看这个行业的对手有哪些人?再看凭我的实力进入,能不能站得住脚?怎么才能建立竞争力……”

厨电企业方太也是一个这方面的成功典型。其洗碗机、净水器、集成产品,都是一研发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直到解决前面所有的问题,再创造出前人未有却重要的新价值,才推向市场,但一上市,就成为爆品。

【聚焦于少,以少胜多】

提到苹果,大家都会认同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它的产品极为单一。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就是它在产品线上始终保持着超级克制。

即便到今天,大多数人对苹果的印象也只是手机+电脑等硬件,最多再加上AppleMusic、iTunes等软件。即便在手机+电脑领域,苹果的产品也是非常克制、单一。

聚焦于少,简洁至上,少即是多

从产品设计、包装,一直到整个公司的运营,苹果都始终坚持着这样的策略,并持续获得以少胜多的成果:做很少的产品,但集中最大力量去做好每一个产品,然后让这个产品得到最强的势能,进而占领全球最大的市场,获得最大的利润

这也是苹果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最大的区别。

包括以算是很成功的手机市场为例,中国手机厂商也依然有着新品数量上的忧虑,其新产品发布速度,甚至被一些行业媒体人笑称,跑发布会都快跑不过来了。我曾经到过一个如今已破产的知名消费品牌企业参观。不夸张地说,当我站在公司的产品展厅大堂之时,我就已经断定这个当时已显颓势的公司必败无疑。

这家公司曾经因为一款果汁饮料快速爆发,但获得一点成绩之后,老板就开始飘,不但在主业之外疯狂多元化,进入养老、地产、金融等领域,而且还在主业内疯狂扩张产品线,不但做各式各样的饮料,还做矿泉水,甚至做东北蘑菇,光是食品饮料就有上百个品种。做一个产品,无论研发、设计、行销,都是需要投入的。在公司力量既定的情况下,自然是做越少的产品,这个产品就越能得到更多的投入,进而越有产品力,越能赢得市场。

当人家用10个亿去做一个产品,你就算有100亿,但却撒胡椒面式做了上百个产品,具体到每个产品上的研发、设计、行销,可能也就只有人家的十分之一了。这个帐应该是不难算,道理也不难懂。

难的是,很多企业,尤其靠撞机会和运气做起来的企业,算的不是产品力这个帐。他们算的是,一个产品就一个机会和运气,那我有100个,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个跑出来。在运气和机会管用,或者说消费者处于弱势的时代,这样的算法或许管用,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在消费者越发强势的时代,这种运气和机会,不说没有,至少也是罕见了

【以最大确定性,求最大可能性】

前几年曾经有个说法,大意是,缺乏审美力是一种绝症。这在现代商业,尤其消费者市场的竞争力,已经是越来越明显的趋势。美不是万能,但没有美,已经是越来越不能了。苹果在这方面,堪称是标杆,可以说带动了整个电子产品甚至消费产品的审美提升。

美是有商业价值的,它不是虚的,也是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光产品,包括人,你也都必须承认,美人有美人的价值。审美力,也是中国企业长期的短板。但这些年,我们已经在迎头赶上,甚至起来很快,这里就不展开赘述。

相对而言,我以为,中国企业现在最需要学习,也还没有真正领悟到,或者领悟到了但没贯彻好的苹果真经,应该还是前两点。

即以下两件事:不求最早,但求最好,不要为了形式上的更新而去创新,而要为了实质上的更好而去创新;聚焦于少,以少胜多,不要做很多产品,而要做有限的产品,但集中力量做出最好的产品,赢得最大的市场和利润。而要练成苹果真经的根本,恐怕还是在于思想上的革命:要追求企业个体在市场和人性准则之下的确定性成功要素,而不是在个体之外去赌市场整体的机会和运气。

如果你问我,万亿之后的苹果与其它众多巨头公司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的回答就是,它创新但不折腾,雄心勃勃但不贪得无厌⋯⋯它极致地聪明智慧,但又相当地老实本分⋯⋯

它的能量和掌控力惊人,但更惊人的是它的自律,以及它对市场的敬畏。几十年了,打遍天下无敌手,它依然小心谨慎,不敢生死看淡,更不敢蒙眼狂奔⋯⋯它被世人加冕着创新、颠覆等等标签,但却本质上保守:只以最大确定性,去追求最大可能性!

文章来源: 华商韬略,Tech情报局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数码面对面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