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科眼科李小羿:企业的专注将给眼药市场带来突破,眼药的消费场景正被重新定义

IPO早知道 2022-01-10

眼科干眼症青光眼

4001 字丨阅读本文需 10 分钟

提高眼部疾病的诊疗率是产品商业化爆发的重要一步。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作者|罗宾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相比于现下大热的肿瘤药物市场,眼科用药不仅缺乏本土品牌,它的增长空间如何,市场也存在诸多分歧。无论是眼表、眼底用药,中国眼药的单品销售额还难以匹敌肿瘤药。

2021年10月,FDA批准了艾尔建的VUITY作为治疗老花眼的首款眼药水。Gyroscope Therapeutics、Vedere Bio(被诺华收购)、SparingVision等眼科基因疗法新兴biotech也陆续宣布达到了管线里程碑。再例如,艾尔建的干眼症药Restasis(0.05%环孢素A)在峰值时可带来14亿美元的年销售额。眼药的产品创新不仅可以带来新的治疗市场,国内企业还将有机会重新定义眼药的商业化场景。

《IPO早知道》近日对话了兆科眼科(6622.HK)创始人、CEO李小羿博士及公司CFO冯新彦(Lisa),他们共同分享了兆科眼科将如何提高眼科治疗的渗透率、服务好患者和医生。

创始人、CEO李小羿博士(来源:受访者提供)

兆科眼科从李氏大药厂分拆并于2021年4月在港股上市。公司管线包括13种创新药物和12种仿制药,涵盖影响眼前节及眼后节的主要眼疾及症状。包括干眼症(DED)、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近视以及青光眼。公司已组建了核心商业化团队,其销售及营销总监冯江曾在艾尔建中国、礼来亚洲等跨国制药公司任职超过18年,其中在眼药公司工作长达12年的时间。

李小羿指出,眼药市场的空间最终取决于患者规模。要提高眼药的渗透率,前提是提高眼科疾病的诊疗率,例如青光眼患者中只有10%-20%得到了充分的诊断与治疗。企业要提供给医生全面的眼科解决方案,首先也要找出患者。他还认为,无论是在产品的品质或效用,还是在产品减轻患者治疗负担,提高患者依从性方面,亦或是基因疗法等管线更前端的布局上,眼药的创新将超过市场想象。

以下是《IPO早知道》精编整理的对话内容:

Q:IPO早知道

A:李小羿、Lisa

Q:国内眼科领域产品“不足”,目前国内眼药的竞争现阶段的关键是商业化能力的竞争吗?

李小羿:中国眼科领域的公司相对碎片化,缺乏一个真正的市场领导者。有的公司专注于眼表,有的专注眼底,而我们想打造一个完整丰富的产品线。我们通过引进国外产品和自主研发双轮驱动以及仿创结合的方式,在几年时间已经有25个不同产品,兼顾短中长期的开发组合。

在追求“全面”的同时,有些领域我们特别关注,比如视光学中的近视、干眼症、老花眼三大眼表疾病治疗中我们希望能成为市场领导者。我们在关注第二致盲因素的青光眼的治疗,对此有丰富的布局。大家看青光眼这个大概五亿的市场很小,可能认为是商业化的问题。国内参与者商业化能力都不强,但如果有人用心去做,可以做到十几亿的市场。它非常像20年前高血压药的市场,诊疗率都很低,2000万高血压患者真正得到治疗的只有200万人。同样,青光眼患者能够按时用药、把眼压管理好的也很少,而青光眼比高血压治疗更难的点在于眼压升高是很难检测到的,很多人确诊青光眼时眼压已经有严重问题;此外青光眼患者视野也会缺损,但患者自己并不能及时察觉。但如果有工具能让患者在家检测眼压、视野,并跟踪用药,就能及时早诊早治。所以,不把对应的患者找出来,即使有很强的销售能力也做不好。第三,我们也聚焦了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等眼底疾病。除了传统治疗手段,我们还在探索基因治疗等新的疗法。眼科医生人数并不多,但眼部疾病却很多,所以企业做眼科治疗需要专注,给医生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Q:现在看医院渠道的眼科用药10亿元已经是大品种了,眼药单品种的市场规模还会有突破吗?

Lisa:大家觉得与癌症治疗相比,眼科的单一细分市场不会很大,这还是因为国内眼药处于早期阶段。我们可以再看一些例子,比如干眼症药物Restasis(0.05%环孢素A)在过了专利保护期后,在美国的年销售额仍然超过10亿美元。眼底疾病方面,Lucentis和Eylea在美国年销售额总和也超过了50亿美元,所以眼科也是有“大药”的。

小儿近视眼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市场,低浓度阿托品作为院内制剂是不到300元的价格,有的父母还会以更高的价格选择代购进口品牌。简单以每年3600元至4000元计算,如果能卖给25万人,就已经达到10亿元销售额。

李小羿:市场大小还要看疾病人群的大小。近视在中国现在成了一种流行病,已经影响到国民素质,国家现在非常重视。老花眼疾病现在影响到60后甚至70后的最庞大的一部分人群。干眼症用药以前中国较普遍的只有人工泪液,目前人工泪液的市场规模在10亿元左右,但人工泪液只能缓解、治疗轻度干眼症,所以潜在的干眼症市场还有很大空间。

Q:兆科眼科如何选择license-in的产品和授权伙伴?

李小羿:我们很重要的考虑是在于产品能否真正“开拓性”地解决患者多方面的需求。比如小儿近视治疗的需求很大,但阿托品在稳定性方面有很大挑战,所以这么多年阿托品只是以院内制剂的形式进行销售;我们选择引进的产品有很强的知识产权,能有效解决稳定性的问题,积累了最多的安全性的数据,而儿童用药对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

我们选择的另一款针对老年湿性黄斑变性的引进产品PAN-90806,则减轻了病人的“治疗负担”。现有的疗法都是球内注射,很多患者不愿意每个月扎一次眼球,而且他们需要在医院里等手术室接受治疗;我们引进的药物可以让患者在家里,通过滴眼到达眼球后壁而产生疗效,使到患者到医院进行球内注射的治疗频率,从原先每一个月注射一次降至每3-4个月注射一次。患者的依从性提高了,疗效会更好,受益的人群也会扩大。所以我们选择产品时,会考虑它们能为患者解决多少问题。

Lisa:在覆盖几十亿美元潜力的大治疗赛道基础上,我们会从风险管理角度看,我们一些引进的产品研发进度相对成熟了,在国外进展到临床三期,研发方面风险较低,有利于我们把握抢占市场的时机。还有一些像PAN-90806这样的产品,在国外做了二期临床试验,作为针对后眼疾病的药物,它有着更高的研发风险,但它的研发对现有疗法有一定革新。李博士还会关注一些更加早期的管线,意味着有更高风险、更高回报的产品。我们现在已有足够多接近商业化的产品,可以帮公司产生一些销售和现金流。

Q:从医院的反馈来看,眼药的用药结构有什么变化?对管线的布局有什么影响?

李小羿:首先,刚才我们提到了青光眼,目前所有的青光眼治疗都只是在降低眼压,但还是有不少病人由于视神经受损致盲了。所以下一步青光眼药物的一个突破就在于视神经保护,除青光眼外,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干性AMD)也需要神经保护机制。之后你会看到神经保护的药物会是一个重大的方向。第二,现在湿性黄斑变性是一个市场关注和投入多的领域,干性AMD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我们将在该领域继续探索,如果有药物出现,眼药领域又可以开拓了一个新的较大的市场。这些是短期用药结构会带来的改变。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基因治疗非常适合用于攻克眼科疾病,这将给眼科很多治疗方式带来改变。在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基因疗法就是眼科药物,治疗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IRDS)。眼睛的免疫环境单纯,药物可以直接注射到眼底,现在我们治疗wAMD需要向眼内注射抗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拮抗剂,而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基因疗法让眼睛自己产生这种拮抗剂,患者就不需要打针了,有“一劳永逸”的疗效。而且眼部会有很多遗传病,也是基因疗法很适用的一个方向。

Q:我们的产品和生产上还有哪些创新的优势?

李小羿:产品布局上我们既有广度也有深度。例如干眼症作用机制复杂,我们不仅有环孢素眼凝胶的产品,还有其他3款干眼症产品在研,深度覆盖了中重度和轻度干眼症治疗。眼科是可以有很多产品创新的,我认为并不只是简单改改剂型。我们的wAMD候选药物PAN-90806、以及神经保护药物都是更具开拓性的创新。从公司建立之初我们就开始了生产设施的打造。眼科的生产实际上较复杂,剂型很多,包括滴眼液、悬浮剂、凝胶剂等,所以需要经验的积累。

Lisa:我们也与合作伙伴一起推进创新的业务。我们已经与SERI(新加坡眼科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未来还会有新的合作伙伴即将公布。

Q:与传统大中型药企相比,兆科眼科是一家年轻企业,同时作为专攻眼药的企业,我们应该有何差异化的市场策略?

Lisa:还有很多眼科疾病没有得到充分治疗,所以李博士觉得做眼药是非常有意义的事。而我们对眼药特别兴奋的点除了业务以外,还在于它的商业化方式也有很多创新的机会。跟很多大病种相比,它有很多医疗和消费双重属性的因素。当然,现在眼后部疾病普遍是要在医院治疗的,但是眼表的近视、干眼症、老花眼都有很强的消费属性了。这就说明这些药的品牌信任度是直接触达消费者的。

大药企在公立医院做的很强,我们针对公立医院也建立了很专业的团队。同时,眼科民营医院渠道占比很高,我们将加深跟民营医院的合作。我们的股东爱尔眼科在国内已有约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患者初诊看了医生,后面在线上购买就可以了,所以我们会在线上教育医生和患者,在合法范围内,让医生与患者建立互动。其实眼药的新的商业化模型在中国还没有人走通成型,现在只是一个高速成长期。

李小羿:如果看过去为何中国没有特别强的本土眼药品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家对销售也没有足够多的重视与投入。我们专做眼药,渠道自然会丰富起来。现在眼药如果只看传统的医院渠道,容易把自己局限。事实上现在很多药品进院会遇到一些问题,使更多企业寻求院外的市场。所以眼药的消费者市场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Q:投资者对管线不一定有充分的预期。那么除了产品线较全面以外,我们的增长动力是什么?

李小羿:我们的小儿近视产品阿托品、干眼症药物都有很广的患者群,能够更快地给企业带来收入。

Lisa:眼药公司大部分管线资产较多,这也意味着其灵活性更大。与癌症相比,眼科临床试验每个患者的花费更低。也就是说市场较好,资金充足时,我们只要有患者资源就可以同时进行多个临床试验;而市场环境不好时,由于有丰富的管线组合且每个患者花费相对更少,我们的风险也更低、更分散。

李小羿:除了在国内把我们优秀和领先的眼科药物商业化以外,我们也在探索国外市场的机会,包括为我们自主研发的药物,例如环孢素A眼凝胶,探索在欧美等领先市场的可能性;还有为我们优秀许可伙伴的药物探索在其他地区,例如东南亚的机会。

Q:相比于二十年前的创业环境,如今的创新药企业对人才有何新的要求?

李小羿:我们对人才的需求是永恒不变的。高新技术企业里需要一群人齐心协力才能成事,所以要有好的研发队伍和管理团队才能持续发展。与以前相比,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更加多样化能力的人才,不再限定于研发能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做研发的人才需要有一些商业触觉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所以一个研发驱动的企业也需要优秀的项目管理能力,因为单纯的研发是精益求精的,这时就需要一些人将每个环节组织起来,按照计划向前推。我们更需要这样一些能承受压力、分担压力的人。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充分了解这个数字化市场的销售团队,把握已经发生巨大转变的市场所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本文由公众号IPO早知道(ID:ipozaozhidao)原创撰写,如需转载请联系C叔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IPO早知道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