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销售额3亿元老板却说没钱赚?陶瓷行业的利润去哪了?

材料内参 2022-01-15

陶瓷行业企业利润瓷砖

2178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披露的信息显示:2021年上半年家居建材行业规上企业销售利润率:水泥为15.1%、建筑玻璃为14.8%、定制家居为8.73%、卫生陶瓷为8.06%、涂料为6.5%、建筑陶瓷为5.67%

没想到建筑陶瓷企业的利润率竟如此之低,这还是规上企业的利润率,大量中小企业的利润率,恐怕比这个更低。这样的利润率,可想而知中小陶企老板的日子有多难过。

进入2021年之后,有不少瓷砖批发商坦言不赚钱,有批发商透露,自己去年一年卖了3个亿,但是到了最后一算还是不赚钱……

从几家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出,前两年,企业利润率大多维持在10%以上,这两年则直线下降,尤其是2021年,行业利润率大幅下降。在行业头部企业营收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态势下,利润率越摊越薄,甚至到6%左右的水平,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业绩增长的喜悦根本无法弥补利润下滑的隐忧。行业再一次面临着艰难的考验。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刚刚过去的2021年,虽然许多企业的业绩都有增长,甚至有企业的增长率达到了30%以上,但大家不约而同地发现,达成同样的目标,面临的困难很大,投入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更多,成本也更高。许多客户、许多订单正在走向利润的临界点。做,几乎没钱赚;不做,则会丢失市场,难以维持产销平衡。

3年下降超3成,瓷砖毛利率下滑趋势明显

根据各大上市陶企发布的财报数据,近几年瓷砖的毛利率整体呈现下滑趋势。2021上半年,瓷砖毛利率更是再创新低,各家陶企的数据均是近年来的最低记录。

瓷砖毛利率下滑最明显的陶企B,从2017年的40.53%下滑至2021上半年的31.91%。而陶企C今年上半年在瓷砖板块的毛利率已跌破30%。

分地区和产品看,毛利率同样多有下滑。

近几年很火的大板岩板,一直被视为附加值高、溢价能力较强的产品,但随着终端竞争加剧,毛利率同样遭遇“滑铁卢”。一陶企财报数据显示,其陶瓷板、薄型陶瓷砖的毛利率从2018年的54.24%降至2021上半年的36.88%,下降幅度超3成。另一陶企的有釉砖、无釉砖毛利率均有所下滑。

是谁偷走了行业的利润?

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能源和各类原材料大幅涨价。确实,2021年的陶瓷市场,能源价格如一匹脱缰的野马,燃煤价格翻了好几倍,天然气价格也是一路高涨。此外,陶瓷企业的环保成本,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成本,企业管理成本,近年来都统统直线上升,导致瓷砖生产成本大幅攀升。

在瓷砖价格连续多年持续下滑的背景下,2021年下半年,全国各大产区无一例外地对瓷砖产品出厂价进行上调。但这样的上涨幅度极其有限,根本无法消化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导致全行业利润大幅下滑。

事实上,拉低行业利润水平的“罪魁祸首”却是精装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精装房政策的行列,在一二线城市,毛坯房几乎难寻踪迹。伴随着精装房政策的持续推进,瓷砖销售正从过去的C端为主迅速转向B端。

盘点那些业绩增长较快的头部企业,其业绩增长绝大部分来自B端。B端的集采比例越来越高,而价格却越来越低。那些开发商大批量采购的瓷砖产品,几乎全部是行业内最成熟的品类、最薄利的单品。许多企业看似业务做得很大,却几乎没什么利润,而市场的话权语又掌握在开发商手里,导致行业利润不断被拉低。

开发商采购量最大的产品,主要有800×800抛釉砖、600×600仿古砖、300×600瓷片。当然也有一些其他规格的产品,包括大板、岩板等,但主要还是这几款产品,而这类产品,恰恰是行业内价格最透明、技术最成熟、生产最稳定、竞争最激烈的大路货产品。

为了与房企达成战略合作,许多企业不惜血本,几乎是在微利甚至保本的情况下达成合作。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在“价低者得”的招投标机制下,瓷砖售价连创新低,行业利润不断被拉低。

更为可怕的是,一旦与头部房企形成战略合作,陶企就迈上了一条“被规模化”的发展之路。于是,行业内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许多企业供大于求,销售困难,另一方面,许多陶企产能不足,常年处于缺货状态。

于是,不少的B端订单开始被OEM,从包窑、包厂到收购甚至新建生产线,产能拉到最大、成本控制到最低、周转率控制到最快。即便如此,仍然架不住企业利润率的持续下滑。

没有了利润,就没有了创新。剩下的只有“内卷”,拼谁的价格更低。事实上,近年来传统砖领域的研发创新几乎乏善可陈。C端,本来可以维持相对合理的利润空间,但在B端的打压下,经销商举步维艰,除少量优秀的经销商外,许多品牌的经销商是越做越小、越做越少。

陶瓷行业本来还寄岩板这一“高大上”的新品获取丰厚的回报,没想到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岩板价格已惨不忍睹,一些低端的岩板产品,售价已接近传统砖。有多大的利润空间,恐怕厂家和经销商自己心里最清楚。

一个行业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就必须要有合理的利润空间。然而,在“大鱼吃小鱼”的竞争中,许多企业早已陷入了不惜血本的恶性竞争当中,再加上地产商的疯狂挤压,陶瓷行业的利润率只能一路走低。业绩增长的背后,是利润率的大幅下滑。这,恐怕才是2022年陶瓷行业最大的隐忧。

涨价也亏损?陶企如何降本增效

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毛利率下滑对建陶企业效益的影响开始显现。有相关人士表示,很多厂家的涨价幅度并不足以抵消成本增加。甚至有人表示,不少厂家已是亏损经营,涨价只是减少亏损程度。如果陶企不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毛利率持续下滑,公司盈利能力也将大受影响。

除了提高产品单价,将成本压力向下游转移外,通过精益生产、降本增效、集中采购、规模经营和合理安排产能等措施化解压力同样很有必要。

以欧派家居为例,9月27日,欧派家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通过大规模采购优势、资金优势确保原材料价格的稳定,另对自制品进行了价格微调,同时全品牌、全渠道合作提升收入,确保毛利的相对稳定。据了解,欧派家居的自制品平均涨价约1%。

长期来看,承受成本压力的阵痛后,随着规模效应、管理效能的提升,公司的长期竞争力无疑将进一步提升。

文章来源: 陶城新媒体,陶瓷信息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材料内参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