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珠海工厂的关闭代表传统影像业务已过气,传统相机产业将何去何从?

微观人 2022-01-17

相机佳能数码相机

6772 字丨阅读本文需 15 分钟

1月15日,是佳能珠海有限公司成立32周年的日子。然而,近日一则盖有佳能珠海有限公司公章的公告在网上流传,表示珠海公司因疫情原因决定关闭工厂终止生产。

珠海高新区对多家媒体确认,在珠海发展32年的佳能珠海已停产,佳能珠海已向管委会报备了相关事宜,管委会已有相关部门介入,督促企业依法依规保障员工权益。目前企业正在跟员工商量处置方案,如果协商一致就会及时公布。对此,佳能中国回应称,佳能计划关闭位于珠海的部分产线,该产线主要生产数码相机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1990年佳能珠海有限公司成立,当年开始生产照相机,逐渐成为佳能全球数码相机重要的生产基地。据珠海佳能官网上历年披露的年度环境报告书,截至2012年底,珠海佳能有员工8000余人。截至2020年底,佳能珠海还有员工1317人,公司投资总额是2.2亿美元。2020年实际生产镜片1229万片、数码照相机102.9万台、数码摄像机9.4万台。可以看到,员工人数持续下滑的同时,佳能珠海每年生产的镜片、数码照相机及数码摄影机数量也连年下降。

数码相机时代终结?

佳能珠海工厂的关停,是数码相机时代终结的缩影。据第三方研究机构Techno Systems Research数据显示,2020年数码相机全球供货量仅为885万部,较上年减少了四成。另一个数码相机巨头在2017年就宣布关停位于江苏无锡的相机生产子公司“尼康光学仪器”,这家公司当时的主要产品就是数码相机。

佳能作为数码相机界的霸主,占据了近半市场份额。但霸主此时也要离场了。

早在2016年前后,佳能珠海明显已表露出颓势。作为供应商最直观的感受是,巅峰时期的订单金额在100万元以上,后逐渐降至30万元,最后只剩10万元左右。产线上的创新迭代也已非常缓慢,过去基本是一年两代产品,后演变为一年一代、两年一代。

佳能珠海曾试图向日本总部申请开辟更有技术含量的微单及单反产线,但遭到拒绝,至今这类产品的主要产地依然在日本。佳能珠海最终只承接了少量微单相机镜头的业务,但已经难以扭转局势。

2019年后佳能珠海时任厂长曾严抓采购,控制成本,但此前将佳能视作香饽饽的供应商们已不愿再为此买单,有实力的工厂转接其他业务,周边小厂则选择关停。

由于业务不景气,佳能珠海许多员工在2020年已陆续离职,在职员工在2022年元旦后也已停工,预计在春节前将被全部遣散。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佳能在进入中国的最初20年,还是如日中天的外资企业。前述供应商回忆,当时为了争夺一张佳能的订单,供应商需要使出浑身解数。在佳能珠海工厂周边,日语培训班一度火热,因为学好日语对于在公司内升职加薪很有优势。

但2016年后智能手机产业的蓬勃发展,重挫以佳能为代表的数码相机产业。财报显示,佳能净销售额已连续三年下滑,由2017年的4万亿日元下降至2020年的3.2万亿日元,经营利润也经历了连续两年的下跌,由2018年的3425亿日元跌至2020年的1105亿日元。

这一时间点正好切合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井喷式增长期。2016年,华为、中兴、联想、酷派、OPPO、vivo、小米、乐视等诸多手机厂商鏖战正酣,手机影像系统快速迭代,普通用户的影像需求,一部轻便、低价的手机就可以满足。

近年来,手机厂商对相机厂商生存空间的蚕食愈发加剧,一些手机厂商甚至提出要挑战专业单反相机的摄影效果。受限于手机传感器的尺寸,手机的影像效果一度难以媲美单反。OPPO芯片产品高级总监姜波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就要求手机具备更高的计算影像能力,用AI算法超越单反设备的影像品质。

这背后是光学影像与计算影像两种研发思路之争。前述供应商人士认为,传统相机企业固然可以转型计算影像,但作为历史悠久的大企业,改变轨道并不容易。

佳能珠海兴衰史

现在的读者可能不记得了,但是在二十一世纪前十年,在那个智能手机尚未兴起的时代,绝大部分手机根本就不支持拍照功能,就连高端塞班手机距离“拍清楚”这一最基本要求都有较大距离。当时的数码相机就是一种时尚潮流的标志,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数码相机,其意义远大于在今天拥有一台iPhone。

在这种普遍心理和时尚风潮的推动下,当时的佳能相机在国内炙手可热、供不应求。特别是以时尚为卖点的佳能伊克萨斯IXUS系列,凭借着紧凑而时尚的外形设计,以及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的优势,在市场上一炮打红,甚至一度引领了数码相机的发展潮流。

根据佳能中国在2008年发布的公告显示,在伊克萨斯IXUS系列和博秀PowerShot系列的帮助下,佳能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小型数码相机突破亿台销售的厂商。其中,佳能珠海有限公司正是当时佳能小型数码相机的主要生产线,是佳能数码相机能够源源不断地输往全球各地的保证。

然而,如今的佳能珠海早已风光不再。

进入2010年后,中国迎来了智能手机产业的井喷式增长期。在当时的智能手机市场,华为、中兴、联想、酷派、OPPO、vivo、小米、乐视等诸多手机厂商鏖战正酣,手机影像系统快速迭代,普通用户的影像需求,一部轻便、低价的手机就可以满足,小型数码相机瞬间成为明日黄花。

根据佳能珠海官网发布的《佳能珠海2020年度环境报告书》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公司投资总额2.2亿美元,实际生产镜片1229万片、数码照相机102.9万台、数码摄像机9.4万台,在职员工1317人。不说对比巅峰数据,哪怕对比往年数据,也可以说是全面腰斩。

根据业内人士透露,为了扭转局势,佳能珠海曾试图向日本总部申请开辟更有技术含量的微单及单反产线,但最终遭到了拒绝。时至今日,佳能单反相机的主要产地依然在日本,佳能珠海最终只承接了部分微单相机镜头的业务,但从数据上看,已经难以扭转局势。最终,落户中国三十余年的佳能珠海,也只能落得个黯然离去的结果。

「内忧」与「外患」

除了卡片相机以外,其实单反相机也已经成为了佳能的弃子。去年年底,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佳能CEO御手洗富士夫表示,佳能EOS-1D X Mark III将是其最后一款旗舰数码单反相机,未来佳能不会再推出数码单反相机新品,现有产品的生产也会在几年内停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佳能珠海工厂的关停,是传统数码相机时代终结的缩影。

个人认为,传统数码相机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境地,本质上是因为「内忧」与「外患」两部分因素导致的结果。所谓的「内忧」,指的就是微单/无反相机。根据国际相机影像器材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11月单反相机的出货量约16万964台,无反相机约29万6637台,全球无反相机的出货量已经达到了单反相机的1.8倍。

对比传统数码单反相机,无反相机的优势主要有两点。其一,随着技术的迭代与发展,如今无反相机的性能已经不输相同定位的单反相机;不仅如此,采用电子取景结构的无反相机,还能够实现传统取景结构无法做到的追脸追眼以及超高速连拍等便利功能。

其二,由于电子产品在工业化时代流水线生产,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也降低了消费级微单的售价,因此对消费者而言,无反相机和单反相机之间存在着相当明显的价格差异。老百姓买相机也是要讲究性价比的,价格适中、性能尚可、重量较轻的微单自然很容易成为主流大众的选择。

所谓「外患」,指的就是智能手机。早在2012年,智能手机行业刚刚兴起的时候,佳能中国总裁小泽秀树就已经在直面着这个问题了。当时,面对记者“小型数码相机会被智能手机取代吗?”的提问。小泽秀树表示,“智能手机通常是用户身边没相机时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在图片质量、连拍速度、抓拍速度上,没有哪款手机能够赶上数码相机。”

然而,在距离小泽秀树发言还不到十年的今天,手机的影像实力已经成为手机行业“内卷”的焦点。后置四摄、潜望长焦、超级微距、一亿像素,各种前人无法想象的相机配置,就这样被浓缩在一台小小的掌上设备里,小米更是在发布会上用1/1.12英寸CMOS对标索尼黑卡相机的1英寸CMOS。

除了硬件配置,「计算拍摄」与「智能优化」更是手机的两大杀器。如今,智能手机的芯片算力越来越强,算法和AI在图像处理上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尽管可能存在部分细节丢失,但是一张经过一系列算法优化与调节的照片已经悄悄地超越了许多单反直出的照片。

对于小部分的专业人士而言,拍摄时能涵盖更多的细节与信息十分重要,这样才能给予他们更大的后期修图空间;然而对于大多数没有摄影基础的人来说,他们只想按下拍照按钮罢了,以最方便轻松的姿势获得一张「看起来」不错的相片,远比信息丰富更重要。

此外,便捷的社交分享方式,也为手机拍照带来了全新的体验。移动网络的高速普及,让我们的社交方式瞬间从简单的文字记录发展到图文并茂的社交分享,交流与分享的欲求在人们身上无限扩张。很多的人拍照目的从留下「记录」,变成了「分享」,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举起手机,用手机分享着自己的所见所闻,而这是大部分数码相机所做不到的。

佳能集团B面:办公打印机早已扛起营收大旗

虽然借相机起家,在相机市场经历沉浮,但佳能不仅是一个只会生产相机的公司。财报显示,佳能2020年影像业务销售额为5413.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01亿元),占比为17.1%,而占比最大的为印刷业务,为57.1%。

实际上,佳能算得上是普通纸复印时代的缔造者。1967年,佳能集团在成立30年之际,提出“右手照相机、左手商务机”的口号,推进多元化。1968年佳能推出独创电子照相方式“佳能NP系统”,开拓普通纸复印机市场。1970年佳能推出日本首创普通纸复印机“NP-1100”,1985年推出世界首台气泡式喷墨打印机“BJ-80”。

在1970年~1990年这二十年,佳能的复印机、打印机新品频出,也是在这个时期,佳能奠定了其在全球打印机市场的巨头地位。IDC发布的全球打印机市场2021年Q3报告显示,Q3全球出货量前三的品牌分别是惠普、爱普生、佳能,其中佳能的出货量约339万台,市占率为16.2%。惠普、爱普生的市占率分别为40.9%、20%。

早在2011年,佳能以打印机为核心的“办公产品”收入就占到公司总营收额的53.9%,早早担起了公司主要收入来源的大旗,“影像系统产品”收入比例则降到了36.9%。

9年后的2019年,“影像系统产品”收入较2011年已“缩减”近40%,剩8074.1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48.9亿元),营业额占比进一步下降到22.5%左右。2020年,印刷业务占公司年度总营业额的57.1%,影像业务占比仅有17.1%。

时间演变,产业浮沉。10年过去后,佳能的印刷业务与影像业务的体量如今已经不在同一个量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过去10年,佳能的办公产品体量也没有太大的突破。2011年佳能“办公用品”营收是19179.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66.4亿元),到2015年,“办公用品”创下21108.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73.6亿元)的营收高峰,之后掉头向下。在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佳能“办公用品”实现收入是17521.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74.2亿元)。2020年,公司印刷业务营业额是18044.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03.3亿元)。

另一端,2011年佳能的总营业额是35574.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77.9亿元),2019年总营业额是3593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97.9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总营业额则降至31602.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57.1亿元)。影像业务的“消”是靠产业设备及其他、医疗业务的“长”来弥补。

来自IDC的调研数据还显示,在2021年第二、三季度,佳能打印机的出货量市占率也出现同比下滑。

从全球来看,打印机市场已经高度成熟,且打印机是一个高技术、高投资、高专利保护的行业。技术的垄断让这个行业在近10年来都鲜有其他新秀崛起。从这个角度来看,打印机全球竞争格局预计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会相对稳定。

不过当前打印机行业也面临着共同的挑战。IDC称,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打印机出货量约为2095万台,也同比下滑20.4%。IDC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产能限制和物流问题导致大部分品牌没有足够的库存来完成手中的订单。

在佳能的全球化战略中,中国是最重要的战场之一。佳能(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小泽秀树曾在《佳能(中国)2020-2021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明确表示,面对中国市场,佳能是将办公、印刷、安防、医疗作为业务发展的新引擎。

据了解,2021财年,佳能(中国)将从原来佳能亚洲集团中独立,直接向总部汇报。去年11月初,第四届进博会期间,小泽秀树也曾接受每经记者采访,他强调,“如果没有中国的增长作为支撑,可能一个企业也很难有未来。正因为如此,中国的业务对于佳能来说是重中之重,我们会加大力度,适应中国的变化,主动去迎合这种变化,并且在包括投资等所有方面加大对中国投入的力度。”

医疗影像成佳能的发力重点

财报显示,佳能现有四大业务板块:以商业印刷为核心的“印刷业务”、以照相机为主的“影像业务”、以X射线、超声波诊断设备为主的“医疗业务”、以半导体光刻机为代表的“产业及其他业务”。

近年来,医疗影像成为佳能发力的重点。去年11月份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佳能就打出“笑出大健康”的主题,将展示重点落在医疗相关影像设备上。小泽秀树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就表示,佳能希望借助此次展会的难得机会,全面展示佳能在医疗设备领域的实力和成果。

事实上,佳能从诞生初始就与医疗器械有“缘分”,这与其创始人御手洗毅是医生不无关系。1940年,佳能就开发出了日本首台X射线间接摄影装置。1998年,佳能发售世界首款X射线数字影像成像装置(DR)“CXDI-11”。

或许是因为前期主要精力都放在相机、办公打印机领域,医疗影像系统收入在佳能内部占比一直不大。在佳能的历年年报中,也是从2017年才开始单独列出“医疗系统”的营业额。2017年,佳能的医疗系统营收占公司总营收比例达10.7%。

2016年,佳能对外宣布以6655亿日元(约合59亿美元)的总价将东芝旗下医疗设备部门收购过来。这项巨额收购被外界认为是佳能业务转型的重要跳板。完成对东芝医疗的并购后,佳能更有了加码全球医疗健康市场的底气。

2020年,佳能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医疗业务的重组,以进一步强化扩大医疗业务、提高协同效果。其中,佳能在华眼科设备业务2020年5月从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整编至佳能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小泽秀树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近年来,在“健康中国2030”等国策指引下,中国将健康产业发展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首位,由此带来医疗器械市场的巨大市场增长机遇。“这一重大机遇对于佳能医疗业务来说非常重要。佳能也正在通过提供更多优秀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为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

“办公板块是佳能最大的业务板块,医疗影像是佳能四大板块中成长较好的板块,确实也是未来公司业务发展重点之一。”1月14日下午,佳能(中国)相关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

记者了解到,2017年至2019年,佳能医疗系统实现营业额分别为4361.9亿日元、4375.8亿日元、4385.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42.5亿元、243.3亿元、243.8亿元),收入逐年上涨。不过,2020年,佳能的“医疗业务”收入是4360.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42.5亿元),出现了同比下滑的情况。2020年,医疗业务收入占比上升至13.8%。

一位国内三线城市公立医院设备科医生告诉记者,“不管是大放射还是超声(诊断设备),佳能都达不到第一梯队,大放射还是GE、飞利浦为主,超声设备是以GE、迈瑞为主。CT、MR设备也大部分都是西门子、飞利浦、通用。大部分同行设备科的,都不怎么了解佳能,因为西门子、飞利浦、通用这三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太高了。不过东芝倒是在医疗设备这块也有相当份额。”

手机拍照进入2亿像素时代

之前博主@i冰宇宙在社交平台爆料,三星2亿像素sensor由摩托罗拉首发,后续小米、三星也会使用2亿像素sensor,这宣告手机影像即将进入2亿像素时代。

此前小米CC9 Pro全球首发三星一亿像素,手机由此进入了一亿像素时代。时隔仅仅两年时间,手机影像即将进入2亿像素时代。

据报道,三星2亿像素传感器型号为ISOCELL HP1,单位像素面积为0.64μm,支持ChameleonCell像素合成。

史无前例!手机影像即将进入2亿像素时代:摩托罗拉首发

在暗光环境下,三星2亿像素可以合成1.28μm大像素,生成5000万像素样张,或者合成2.56μm大像素,生成1250万像素样张。

此外,三星2亿像素支持30fps 8K视频录制、120fps 4K视频录制等等。

目前尚不确定摩托罗拉2亿像素手机的具体机型,新机有可能会在2022年上半年登场。

传统相机厂商何去何从?

当然,佳能珠海的突然死亡,并不意味着相机这个行业的终结。

至少就目前看来,智能手机拍照功能还是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的。面向快餐化的影像需求的智能手机,注定无法满足一些高端的、专业的拍照要求,对于专业摄影爱好者和工作者来说,数码相机(特别是无反相机)依然是必需的工作用品。只是这个市场已经不大,很难容纳下那么多的品牌、品类,而且还要面对智能手机的不断蚕食鲸吞。

问题来了,在数码相机市场快速缩水的情况下,佳能、尼康、索尼、柯达、富士、松下等传统数码相机厂商究竟该何去何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厂商的出路主要有三条。

首先,就是积极转型,佳能就是其中最好的一个例子。在相机市场快速滑落的情况下,2017年,佳能中国在其商务影像方案部的新年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正式启动B2B新战略,力求在办公解决方案、数码印刷、安防监控和医疗设备等B2B业务领域取得新突破。

经过几年的发展,佳能的B2B业务——特别是其中的商务办公产品业务,已经成为了佳能的一项核心业务。根据佳能集团最新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目前佳能集团的影像业务只占据总营业额的18%,而办公打印业务已经占据了总营业额的55%,网友所说的“佳能实际上是个办公用品公司”,或许并不是一句笑话。

其次,则是往更高端、更专业的方向发展,要永远领先智能手机拍照技术很多,具有不可替代性。问题在于,这种专业性市场的容积更加有限,而且索尼在专业性市场上面拥有着巨大的优势,各种政企重大活动都是由索尼以专业的系统设备和技术团队保驾护航的,其他厂商很难进入这个领域。

最后,则是专心专意做智能手机的配件企业。举个例子,现在手机相机用到的主流传感器几乎全部都是由索尼、三星生产的,随着全球移动手机厂商在智能手机拍照上的不断竞争,索尼、三星两家厂商用于移动产品的图像传感器的销售也取得了显著增长。

即便做不了图像传感器,各家厂商依然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推进合作。举个例子,近些年来,光学巨擘徕卡、蔡司和哈苏就先后牵手手机公司,通过技术合作与品牌授权等方式进入手机消费市场。只要能够摆正心态,向智能手机合作厂商方向积极转型,或许也能守得云开见月明,迎来不一样的未来。

文章来源:雷科技,驱动之家,财经杂志,36氪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