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信标准研制将纳入职称评定 “十四五”卫生健康标准化规划发布

CDSreport 2022-01-19

互联互通标准化管理

2589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导读

加强卫生健康信息标准应用效果评价,促进信息共享互认和互联互通。以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为抓手,对区域和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进行测评。

CDSreport从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获悉,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印发的《 “十四五”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规划》中,明确了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和六大重点领域,对卫生健康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均提出了不同的目标与要求。针对文件的概要、医疗信息化要求等内容进行了以下整理:

01

“文件概要”

六项主要任务和六大重点领域

“十三五”时期,各类卫生健康标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疾病预防、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人群健康水平、促进卫生健康信息互联互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十四五”时期,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对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提出新的需求,制定以下任务与重点领域:

六大主要任务:(四)优化标准体系;(五)完善标准全周期管理;(六)推动地方标准化工作;(七)鼓励发展团体标准;(八)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九)全面推广标准化理念。

六大重点领域:(十)以标准化助力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十一)以标准化引领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十二)以标准化推动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十三)以标准化促进重点人群健康;(十四)以标准化支撑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十五)以标准化保障卫生健康事业安全发展。

此外,与医院高质量发展及医疗服务重点相关的内容为:(十一)以标准化引领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构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以标准化提升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标准,提高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02

“量化”的任务

2019年,国家卫健委成立第八届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下设21个标准专业委员会。“十三五”时期,国家卫健委共发布卫生健康标准597项,广泛应用于监督执法、业务指导、技术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卫生健康领域近百家社会组织启动团体标准化工作,发布团体标准一千余项,在引领技术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显现成效。

而文件的“主要任务”中,对“十四五”时期的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提出了3个量化目标,分别是:(四)优化标准体系。“十四五”期间制修订卫生健康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不少于100项。

(五)完善标准全周期管理。加快标准项目督办,合理控制标准制定周期,较“十三五”时期平均缩短6个月。确保卫生健康标准尤其是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对不少于50项重要标准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建立相关数据库,为标准复审、修订提供重要依据。

03

关键词:医疗信息化

文件有3大项内容对医疗信息化的利用与建设等提出了要求,这些内容或将推动医院信息化标准文件的陆续出台,以及加强医院信息共享互认和互联互通建设:

(九)全面推广标准化理念。提出充分利用互联网远程平台提高标准宣贯培训效率和覆盖人群。

(十一)以标准化引领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强医院信息化标准制定,助力远程医疗、智慧医院建设。 统一临床检验标准,推动检验结果互认。

(十四)以标准化支撑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健康卫生健康信息标准体系,完善基础类、数据类、应用类、技术类、管理类、安全与隐私类等6类信息标准的制定,聚焦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化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等两大重点业务标准。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物联网、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行业融合性标准的供给。加强卫生健康信息标准应用效果评价,促进信息共享互认和互联互通。以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为抓手,对区域和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进行测评。

最后,需要关注的一点是,文件在“保障措施”中,提出将标准研制工作纳入职称评定和人才鼓励政策,调动科研工作者参与标准化工作尤其是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加强标准化工作的人才建设,将为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

扩展阅读:

医疗互联互通测评八年通过503家医院(来源:动脉网)

自2013年起,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已经开展了八期了,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全国二级及以上医院数量13400家,截至2021年,共有153个区域主管单位、503家二级及以上医院通过互联互通等级测评,我国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为3级及以上医院占比仅为3.75%,表明当前我国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水平还比较低。

五级乙等是目前我国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的最高等级,也是目前国内医院中在该测评中取得的最好成绩。我们从2020年通过五级乙等测评的9家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数据来分析,他们的信息化服务供应商,大部分是惠每科技等传统信息化企业或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这些信息化企业均在帮助医院测评业务上提供了诸多意见与产品方向的支持。

惠每科技在2020年互联互通测评之中表现亮眼,承建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通过五级乙等测评,并助力15家医院通过四级甲等测评。截至目前,惠每科技累计已支持45家医院通过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

互联互通是促进医院信息共享互认的“根基”

文献数据显示,我国影像学重复医疗检查发生率为41.82%,粗略估计检查费在患者的医疗费用中所占比例>30%。开展全国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

2021年11月,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要求,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医联体牵头医院应当推进医联体内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加强检查检验的质量控制,提升检查检验的同质化水平,实现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共享。同时明确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开具检查检验医嘱,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检查检验科室的质量管理。

CDSS“提醒”可有效减少非必要检查

2021年发表在BMC的一篇综述论文显示,将CDSS(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作为一种干预手段,通过与医嘱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等集成,实时为医生提示合适的检查时间、在安排检查前必须确定的适宜标准等,可提高医生指南依从性以及取消不必要的检查,使医院合理检查项目增加, 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提高实验室检查利用率的能力,在节约医疗成本上也有一定的潜力。

例如,在Eaton等人的研究中,CDSS干预使丙型肝炎病毒检查的比率降低了43%;Bates等人的研究显示,69%的实验室检查在CDSS提供警报后被取消,只有27%的过度检查被执行;而Bridges等人的研究表明,重复检查患者的死亡率高于没有重复检查的患者,且这类患者出院后的心情更低落,这表明过度检查反而会使患者病情加重。此外,还有一半纳入的研究表明,CDSS对降低检查成本有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杰西】

——本公众号所有图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如需转载,请提前与编辑联系取得转载许可。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CDSreport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