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热,岩板热,盘点2021陶瓷行业大事件,2022年有何新赛道?

材料内参 2022-02-12

陶瓷行业何新纵向并购

6709 字丨阅读本文需 14 分钟

2021年发生了不少事,疫情反复、能耗双控、天然气和原材料涨价、房企巨头接连“暴雷”对陶瓷企业造成冲击......接近年底,小编为大家梳理了中国陶瓷行业十大事件,回顾2021年的行业发展概况!

1、行业出现并购潮

2021年开年不久,陶瓷行业随即出现一波并购热潮。1月1日,科达制造发布公告披露完成对意大利唯高100%的股权收购;1月3日,蒙娜丽莎发布公告披露收购江西普京陶瓷细节;1月9日,华硕控股集团全资收购萍乡正大陶瓷;1月11日,大角鹿收购广东建兴陶瓷厂;2月2日,广东天安新材发布公告称拟竞购鹰牌集团四家子公司66%股份,随后以5. 2亿元成功竞买,双方还于8月16日成立广东鹰牌实业有限公司。

3月4日,广东宏宇集团旗下广西宏胜陶瓷有限公司以1.86亿元买下广西新中陶陶瓷;4月21日,东鹏控股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山西东鹏收购山西金世家;5月31日,广东四通集团股份发布公告旗下广东东唯孰材100%股权转让给马可波罗;8月3日晩,惠达卫浴发布公告收购行业知名薄板、岩板品牌“LA‘BOBO”,并于8月30日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通过系列并购事件,陶瓷行业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以上并购,有互补型并购,如科达收购唯高,中国的成本优势与意大利高端技术互补;惠达卫浴收购LA’BOBO,跨界并购形成产业互补。更多的是扩张型并购,如蒙娜丽莎收购普京陶瓷、东鹏收购山西金世家等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产能扩张。

2、天然气、原料价格大幅涨价,成本上涨引发企业涨价潮

2021年春节之后,国内煤炭价格在400-500元/吨间,随后两三个月內煤价快速上涨。5月,煤价含税价已在900元以上/吨,部分地区煤价已经超过一千元。与此同时,LNG天然气价格也开启了直线上升模式,最高峰时部分地区气价高达5.98元/立方米。今年以来建筑陶瓷所需要的化工材料价格从上半年开始一直上涨,上涨幅度大概在15%-20%之间。

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下,自5月起,全国范围内各大陶瓷产区掀起多轮涨价潮。首先涨价的主要是400X400mm、600X600mm、800X800mm规格的产品,上涨的价格从0.1-1元/片不等。到了6月份,涨价潮进一步扩大,涨价产品也从瓷砖蔓延到了岩板产品,新增一批陶瓷厂家在6月进行涨价。

进入8月,陶瓷行业涨价潮再一步扩大,主要涉及瓷片、中板、厚砖等产品,涨价幅度为0.1-0.8元/片。9月,新一轮涨价潮来袭,涨价幅度0.2~0.6元/片不等。10月前后,全国大批陶企再次迎来产品价格上调,东鹏、蒙娜丽莎、升华、能强、中岩、大将军等接连发布“涨价通知”,大砖、岩板产品价格上调。进入11月,瓷砖生产成本上涨势头仍在持续。广东、山东、四川等多产区企业再度集中涨价。

3、能耗双控导致全国陶瓷产区大面积限电、限产、停产

在国家正在提出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大政策环境背景下,中央和各省份都在积极部署落实对能耗总量和强度的"双控”工作,陶瓷行业作为能源、资源消耗型产业,首当其冲,会被严格控制''用电量”和“碳排放”,国内许多地区都通过停减产、限电等手段确保完成''双控”指标,这对2021年的陶瓷行业造成较大冲击。

国内陶瓷行业重要产区之一的广东产区,自5月中旬起就已经在17个地级市启动有序用电,企业要在今年5月至12月执行"开六停一”至"开五停二”"开四停三”"开三停四”"开三停三”有序用电计划。到了9月“限电”进一步加严,清远产区有29条生产线被要求执行停电限产。限电政策逼停了云浮、四会及清远等主要产区60%以上的生产线。

8月初,广西藤县就有不少陶瓷生产及相关配套企业收到了停限产通知。9月14日,蒙娜丽莎发布公告称,由于电力供应紧张,被迫临时停产6条生产线。此外,在江西,由于限电,再加上集中供气气价大涨等诸多压力下导致该产区近五分之一的生产线处于停窑状态。湖南、云南等地也因限电等各种综合原因,导致生产线大面积停窑检修。多数企业选择在12月初停产,北方多数企业在11月已经陆续停产。

4、房企巨头接连“暴雷”,严重冲击陶瓷企业正常经营

陶瓷行业与房地产行业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今年以来,恒大、融创、华夏幸福、泰禾等房企巨头接连“暴雷”,230多家房企破产,严重冲击陶瓷企业正常经营。最明显的是恒大“暴雷”,至少有两家陶企与恒大往来达到50亿元的数量级。陶瓷卫浴7家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显示应收款共计超过110亿元,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房企所欠。如此数目巨大的房企欠款,对相关陶瓷企业的正常经营必然造成较大影响。

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加上能耗双控、限电限产等政策影响,陶瓷行业的下半年发展形势急转直下,终端经销商也普遍反映下半年市场陷入低迷。过去陶瓷企业积极拥抱房地产企业、快速扩张工程渠道的发展方向或许需要重新思考,行业需要重新评估房企风险,谨慎布局工程渠道。

5、岩板发展遭遇渠道瓶颈,库存高的企业停产严重

2021年7月-12月,陶瓷行业市场大数据调研组深入洛阳、郑州、武汉、长沙、杭州、湖州、金华、南昌等城市,了解瓷砖、岩板在终端市场的销售情况,发现岩板自2020年初在佛山“爆发”以来,2年过去了,在终端销售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岩板整体销量仍然很低,还没有普及。

对于传统瓷砖经销商来说,卖岩板主要面临两大问题:第一,没有自己的加工厂,缺乏专业的加工设备与加工团队;第二,没有专业的铺贴团队,岩板本身不贵,但是服务成本高,很多经销商不愿意承担岩板搬运、加工、铺贴风险,卖岩板的意愿不高。对于石材商来说,他们可以把岩扳当石材卖,不过销量有限,对于他们来说,岩板只是能取代部分石材,并不能大面积替代。调研团队还发现,目前岩扳应用于家居面板在市场上普及率不高,卫浴类用岩板的普及率也不高。岩板想要实现大面积销售,还是要应用于墙面、地面铺贴。

终端销售不畅,而在生产端,截至今年上半年,岩板生产线依然“蜂拥而上”,逾百条岩板线已点火投产,导致岩板产品大量积压,部分岩扳生产企业库存高企,有企业选择关停部分岩板线,暂时搁置相关扩展计划。下半年以来,岩板投产回归理性,但此前由于盲目扩张导致岩板价格混乱的现状依然困扰行业发展。

6、《陶瓷岩板》标准通过验收,岩板产检流通有章可循。

最近,由佛山市陶瓷学会、佛山市陶瓷研究所检测有限公司有份参与编写的国内首个《陶瓷岩板》标准(T/GDTC 002-2021),在2021年8月初已开始实施。这无疑是一件陶瓷行业的大事。《陶瓷岩板》标准能够填补陶瓷岩板国内标准的空白,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陶瓷岩板在国内市场才刚刚开始推广,各省陶瓷大板、岩板生产线建设十分迅速,从10条,30 条线,做到100多条线。但与之同时,目前“陶瓷岩板”在全世界都没有准确标准,故而不但是生产还是应用方面都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迎刃而解!陶瓷岩板设计、研发、生产、深加工、应用、消费、交付、服务等产业要素有待完善。

因此,陶瓷岩板行业对业内和跨界应用需要提前谋划,才能使行业规范发展,引导行业更好地找准新的增长点再出发,有利于陶瓷岩板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目前像《陶瓷岩板》等团体标准在中国受到重视与关注。因为它们能让陶瓷砖企业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价值,促进产业升级和行业交流合作。

陶瓷岩板,英文是procelain slab,是指用黏土、长石和其他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为主要原料,经制粉、成型以及高温烧成等工艺生产的具有良好机械加工性能的板状陶瓷材料。岩板是从陶瓷大板发展而来的,且岩板的质量高于陶瓷大板。岩板可进行切割机械加工,并且加工性能良好,应用范围更宽更广。

目前佛山市陶瓷研究所检测有限公司对陶瓷岩板的检测项目包括:棱边角部缺损,点状缺陷、划痕裂纹缺釉、尺寸长度平整度偏差、吸水率、表面光泽度、防污性能、莫氏硬度、破坏强度、断裂模数、抗冲击性能、防滑性、抗热震性、线性膨胀系数、抗冻性、耐磨性、耐酸碱性、耐化学腐蚀性、放射性指标、铅镉重金属溶出量、体积密度、弹性模量、导热系数、防火性能、抗菌性等。

另外,可机械加工性应该是陶瓷岩板的重要性能指标。标准中提出了可机械加工性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这与实际应用有直接关系,因为陶瓷岩板应用必须对其进行机械切割等加工。

另外,为解决陶瓷行业超薄岩板制造中生坯强度低、抛光破损大的痛点,由佛山金刚集团研究院博士团队精心研发,结合60多年建陶产品制造经验和陶瓷制品增强增韧的应用经验,辅以佛山市陶瓷研究所检测公司完善的检测分析手段,开发出岩板专用复合粘土、超白高岭土、纳米级增白剂、增强剂四个系列的标准化原辅料产品,重新定义了超薄岩板坯体材料的新概念。

谈到陶瓷岩板的标准和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借鉴业界跨界产品的标准与检测方法以及用户意见,不断完善陶瓷岩板产品标准和应用标准。第一,通过生产和检测,不断总结技术参数,收集更多丰富应用数据。第二,多个团标交流,中外交流,共同进步,促进行业发展。第三,不断深化标准研究,完善检测方法与仪器。 展望未来,陶瓷岩板给陶瓷企业转型升级带来机遇,岩板经过十多年基础工作,将迎来重要发展期,陶瓷岩板标准与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期待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深化陶瓷岩板标准,期待陶瓷岩板产品的更多应用和发展。需要做岩板检测和瓷砖检测的企业可以联系我们佛山市陶瓷研究所检测公司。

7、建陶巨头继续投资扩张,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21年,建陶巨头继续投资扩张。1月2日,白兔瓷砖湖南旭日生产基地奠基,计划在现有基础上追加投入10亿元,新增4条生产线,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4500万平方米/年,年产值12亿元。

1月3日,蒙娜丽莎集团发布公告,收购江西普京陶瓷子公司至美善德59%的股权,后续增资至70%的股权。普京陶瓷9条生产线产能达4000万平方米。

1月6日,东鹏控股发布公告,拟50.8亿元投资建设江西丰城智能陶瓷家居产业园项目,包括9条智能岩板生产线和年产260万件智能整装卫浴等项目。

1月11日,大角鹿召开发布会,宣布收购广东建兴陶瓷厂,并将继续投资扩产。

2月3日,广东宏宇集团与广西藤县政府签署协议,计划拿地2600亩,投资20亿元建12条生产线,达产后瓷砖产量约1. 32亿m²以上。

2月23日,帝欧家居发布公告,拟发债15亿元,建5条瓷砖生产线,瓷砖产能将新增4111万m²。3月9日,欧神诺5000万元入股山西汇子。山西汇子计划未来3年新增5条瓷砖生产线,预计新增产能5500万m²/年。

6月19日,唯美江西生产基地3mm岩板生产线M5#窑炉点火。

9月10日,新明珠集团签约重庆市永川区,打造''西南绿色智能生产基地”。

随着建陶巨头继续扩张,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8、陶瓷头部企业相继走上上市之路开启资本营运模式

2021年,越来越多的陶瓷企业走上上市之路。早在今年1月召开的年会上,大角鹿就已宣布拟在5年内上市。7月4日,箭牌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预披露招股说明书,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7月23日,广东马可波罗陶瓷有限公司变更为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9月12日,马可波罗启动上市。8月8日,新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9月8日起,新明珠集团公司名称由''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变更为“新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月30日,新明珠正式启动IPO上市辅导。10月11日,顺成陶瓷集团举行IPO启动会。12月23日,金丝玉玛年会公开宣布启动上市。上市似乎已成为陶企做大做强、跻身行业龙头地位的最佳选择。

9、疫情反复,多地展会、行业活动被迫取消

2021年,疫情反复,多地展会、行业活动被迫取消或延期,或改为线上举办。原定2021年6月3-7日举办的佛山潭洲陶瓷展延期到2021年7月20-24日举办;原走于2021年11月8-11日举行的第37届佛山陶博会延期至2022年4月18-21日举办,2021第八届佛山陶博会经销服务商大会同步推迟;2021摩登上海时尚家居展延期至2021年12月28日-31日举办;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上海)延期至2021年12月19-22日举办;上海国际智能家居展览会延期至2022年8月31日至9月2日;当代家居潮流观念展延期到2022年3月(广州/上海)或9月(上海);2021中国国际厨卫家居博览会(上海)延期举办,时间待定;第48届中国家博会(上海)改为12月11-14日线上举办。

受疫情影响,2020年博洛尼亚陶瓷展延期至今年9月27日-10月1日举办。今年展会首次推出线上展。观众能够通过多媒体参展商目录和搜索关键词,在线探索相应企业的展厅情况,并与参展商进行连线会议。

另外,2021中国建材与家居行业科技奖与专利奖颁奖暨协会30周年庆典也改为12月27日线上举办。

10、多地陶业整顿,山东发文做优做强淄博、临沂陶瓷产区

今年以来,在双碳、双控背景下,多地的环保整治政策在进一步收紧,广东清远、云浮、江西高安、四川夹江等多个产区遭受停产整顿,产能大幅缩减。步入秋冬采暖季,四川、河北等地多产区就因为重污染天气,发布了“停工令",有超200家陶企紧急停限产,复产时间暂未确定。

而山东省则发文做优做强淄博、临沂两大陶瓷产区。11月26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山东省建材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针对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提出四个重点发展方向:一、做优做强两大基地,即淄博和临沂建陶生产基地;

二、加强区域品牌建设,重塑淄博建筑陶瓷品牌;三、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四、发展新型陶瓷和功能陶瓷。“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对陶瓷行业发展规划的主旋律仍是''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或将给山东淄博、临沂建陶业带来新机遇。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陶瓷产业自有其发展规律,唯有遵循规律,才可以迎战更为艰巨的2022。

第一问:2022年,我们要生产多少砖?

第二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第三问:我要到哪里去?

2022年,我们要生产多少砖?

顺风顺水,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对于企业所取得的业绩,我们常定义为自己的本领使然;遇到行情不好,又归责于外因。这是一种表象认知,没有触及到事物的本质,谁想成为市场上的真正强者,必须具有突破这一表层的勇气和能力。2022年起,广东将把陶瓷行业纳入碳排放管理和交易企业范围,纳入标准为年排放量1万吨(或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点这里查看详细报道)。这意味着陶瓷企业都得纳入碳排放管理,陶瓷行业的制造成本整体上升,进而导致陶瓷在与其它产品的替代中会丧失成本优势。

按照经济学绝对理性的分析方法,那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工厂,都应该要关停。现实中,很多企业没有规范经营管理,也没有按照标准的会计准则计算投入产出、投资回报,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反正大家都有钱赚,危机还没有显现。但在当下,想依靠惯性赚钱的可能性很少,相反,糊里糊涂亏钱的可能性很大。

2022年生产多少砖,算行业的大账不重要,也就是说,到底是80亿还是50亿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每个企业都要算细账。所谓算细账,就是纵横比较。横向比较是比较其它产区、其它工厂、其它同品类生产线的综合成本,纵向比较是比较供应链、比较用工成本等等。现金流与利润同样重要,如果不具备成本优势的工厂,退出就是明智之选。

我们所面临的困难不应当归责于外因。尽管这已经形成了一个普遍的认知:外在因素(包括精装房、减碳等),会让陶瓷企业感觉越来越艰难。但凡去伪存真和追究事物本质的人,会去寻找另外的答案。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弄明白自己是谁很重要。我理解到的,我们是市场中的一份子,国家经济体中陶瓷产业从业人员,全球产业价值链条分工中的贡献者。历史总是在兜兜转转中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一个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永远离不开市场的支撑、政策的影响。粗放发展的时候,跟上了就发财。产能过剩后,比的是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作为市场中的一份子,我们要关注的是自身应对外界变化的竞争能力。

过去,我们制造产品,上游企业供货,还有动辄一年的账期;经销商卖产品,还是现款提货。这样的模式,神仙也羡慕。事实上,这种模式的从诞生到成熟,其实已经有国企为我们铺路、交学费。我在90年代服务陶瓷企业,就是为佛陶集团到全国各地向经销商追债,正因为,有佛陶集团这艘产业巨轮,为我们佛山乃至中国的陶企开路,才成就了后来无数陶企的成功,产业的繁荣。

遗憾的是,巨轮已经倒下;幸运的是,多数追随者吸取了经验教训,获得了成功。佛陶集团为我们交过的学费,不仅仅是商业模式上的探索。其对我们陶瓷行业还有一大贡献就是培养了一个巨大的行业人才库。培养了很多技术人员,引进了一批创业精英。行业内耳熟能详的黄建平、卢勤、鲍杰军、边程、李志林、庞少机、杨学先、尹育航、冯斌等,曾都在佛陶集团工作过。佛陶集团帮助我们去除了技术壁垒,打下了很好的产业基础,加上市场的暴增,陶瓷行业一下就起来了。在全国多个陶瓷产区,都有过类似佛陶集团企业的存在,为探路交学费。

过去,我们理解公司的价值,执着于某一个技术、某一个产品、某一个渠道。甚至,有的企业,至今还纠结于过去因某一产品创新获得成功的经验。现在,作为一个企业存在的真正价值,应当是聚集一群人,做一些事,不断跨越周期。

我要到哪里去?

几十年来,我们一路狂奔,直到现在市场饱和。我们都认识到,只是做好产品还远远不够,需要往前一步。现在不少企业在尝试做成品交付,这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没有人替我们交学费,全靠我们自己去探索。

谁都标榜自己愿意创新,能够创新,但从1到N与0到1相比,是有天壤之别,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活。若把过去的成功,理解为从1到N,未来之路就是从0到1。但无论是彷徨者,还是奋斗者,都希望走向一条成功之路。

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未来陶瓷行业的兼并、重组现象将越来越普遍。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乃至淘汰退出已经成为共识。据预测,未来五年行业top10陶企市场占有率很可能会超过30%,甚至更高。一批龙头陶企在业绩快速增长的同时,产能扩张的步伐也会进一步加快,但随着能耗双控、双碳战略的呼之欲出,在很多地区新建工厂会越来越困难,收购兼并将成为产能扩张的主要方式。

总体来看,企业规模小、数量多、门槛低,是建陶行业多年来的发展特征。由于一批头部企业的强势崛起,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大量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要么剑走偏锋,避开大企业的锋芒,走强差异化的道路,或者在大企业尚未覆盖的三四级市场争得一席之地;要么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停步不前,市场份额越来越小,最后不得不与头部企业合作,或为其贴牌、或被其兼并、控股;要么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节拍,最终因竞争激烈入不敷出而惨遭出局。

文章来源: 佛山市陶瓷研究所检测,陶城新媒体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材料内参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