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可降解塑料市场蓝海变红海:面临三大“拦路虎”,如何破局?

材料内参 2022-02-23

可降解塑料塑料金发科技

2981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2021年,可降解塑料没有像预期的那样爆发。现实中的一切都毫无折扣的传递到了资本市场,金发科技、金丹科技、恒力石化等领军企业的股价均经历了深度回调。那么,千亿蓝海市场为何降温了?面临哪些拦路虎?

政策高高举起,市场轻轻放下

2020年7月,欧盟宣布对塑料包装废物征税,征税标准为每公斤废塑征收0.80欧元。中国发布的《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中指出,自2021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不可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塑料总用量为9087.7万吨,哪怕将来只有10%被可降解塑料替代,那么至少也是千亿规模的市场。

淀粉基塑料虽然现在占比最高,但由于自身的性能劣势,前景不佳。最有发展空间的是PLA、PBAT,目前全球规划的可降解塑料产能主要也都是这两种。

2020年,我国PBAT、PLA年产能分别约为30万吨、10万吨,约占全球产能一半。预计到2025年,国内PBAT、PLA年产能将分别达到700万吨和100万吨,约占全球产能三分之二以上。但另一个事实是,2021年国内可降解塑料的开工率只有40%。

PBAT:撑起生物降解半边天

PBAT之所以“火热”,主要在于其价格和应用。首先,从价格上说来, PBAT受上游材料BDO的影响水涨船高。要知道BDO在2021年的二月份起,就一路高歌,甚至单日涨幅高达3000元/吨。当前,新疆望京龙、金发科技、长鸿高科、三房巷、道恩股份、恒力石化等企业纷纷布局扩张,年产能都在10万吨以上。

其中,新疆望京龙总投资约300亿元,建设年产130万吨PBAT产业链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24亿元,利税约90亿元,新增就业3000余人。金发科技将加快推动新增24万吨PBAT装置的产能建设工作(6万吨/套),其中第一套6万吨PBAT装置已经在2021年一季度顺利投产。恒力石化总投资18亿元,包含30万吨/年PBAT生物降解塑料项目。

PLA:应用市场最具发展潜力

PLA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产业化最成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它顺应当前“碳循环平衡”的趋势,能充分减少白色污染,节省石油资源。目前,PLA产能主要集中在海外,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已建并投产的生产线并不多,且多数规模较小。但在建产能行业集中度高,竞争格局较好。

而当前布局PLA的企业,不仅具备雄厚的资金、技术底蕴和支撑,还掌握着行业发展的新命脉、新方向。其中,会通股份在2021年上半年总投资86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聚乳酸项目。丰原集团投资48.8亿元,将按照模块化工程建设6个年产50万吨乳酸和30万吨聚乳酸项目。

PBS:2021年公示的新建项目将超200万吨

PBS是降解塑料加工性能最好的材料,它耐热性能好,热变形温度接近100℃,改性后使用温度接近100℃,克服了其它生物降解塑料耐热温度低的缺点。PBS只有在堆肥、水体等接触特定微生物条件下才发生降解,在正常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性能非常稳定。

康辉新材依托世界一流的德国布鲁克纳拉膜工艺及恒力自有的聚酯合成技术,已在2021年成功签约90万吨/年PBS类生物可降解塑料项目,属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产能最高的项目,其中45万吨/年生物可降解新材料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年中投产(具体投产时间应以实际施工建设为准)。

BDO:价格突破十年新高

作为PBAT主要原材料之一的BDO,受益于氨纶间接拉动、可降解塑料行业高速扩张和供给侧发力三大因素,BDO价格在半年时间内从7500元/吨上涨至31000元/吨,吨利润提升十倍以上。目前众多BDO项目已开始规划建设,在2021-2022年热度将持续走高。如果政府出面主导,将逐渐回归理性。

恒力能源、君正集团、三维新材分别投资208亿元、207亿元、1306600万元,布局180万吨(搁置转顺酐法)、120万吨、90万吨的产能。

PGA:全生物降解材料中的“贵族”

与目前市场主流推广的PBAT、PLA等降解塑料而言,PGA目前价格相对比较高昂,其市场供应量较小。虽然有着高机械强度、高阻隔性等优异的性能,但是在目前的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仍面临着产品货架期短、加工难度大、密度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发展。

而当前布局PGA的企业,不仅具备雄厚的资金、技术底蕴和支撑,还掌握着行业发展的新命脉、新方向。其中,金丹科技和金发科技早几年就开始在工业化PGA领域布局,中石化在贵阳有50万吨PGA的建设规划。

另外,合成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且具有较好疏水性的PCL,应用在一次性餐具、无纺布、包装材料的PHA等等新材料,也将在未来的市场上逐渐绽放光芒。

行业导入期三大瓶颈

作为传统塑料的替代品,可降解塑料正在迎来巨大的风口和发展空间,但是业内普遍认为当前我国可降解塑料仍处于行业导入期,发展仍然面临挑战。

原材料缺口巨大

某种产品火了,其原材料往往会紧随其后,可降解塑料也不例外。现在,可降解塑料的原材料PBAT以及PLA在市场上几乎供不应求。

记者了解到,可降解塑料主要是指可生物降解塑料,是一类新材料,目前全世界产能也不到100万吨,而在中国,仅2020年,传统不可降解塑料包装制品就高达1200万吨。

产品缺口巨大的背后是原材料的巨大缺口。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PBAT、PLA年产能分别约为30万吨、10万吨,约占全球产能一半。有研究预计到2025年,我国PBAT、PLA年产能将在700万吨左右和100万吨以上,约占全球产能2/3以上。

尽管多家企业积极参与相关产业布局,但是此前金发科技董事长袁志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之前储备的原材料产能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完全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原材料产能的建设速度要明显慢于制品加工产能建设。

后端处理矛盾突出

令人郁闷的是,即便消费者使用了可完全降解的塑料袋也不是万事大吉了,因为实现完全降解的一个前提是将可降解塑料袋与普通塑料袋分开。

目前,垃圾分类工作虽然取得显著进步,但普通消费者很难区分可降解与不可降解塑料袋,大部分城市也没有专门为此设置的回收处理体系。

“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没有区分可降解和不可降解,塑料基本上都被放在生活垃圾的‘其他垃圾’那一类,而大城市其他垃圾主要以焚烧为主。”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春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目前市场上的可降解塑料主要是化石基的,如果用后焚烧处理,它的环境影响,尤其是碳排放,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回收再生技术是解决塑料污染的最有效措施。”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塑料废弃物的利用率不超过35%,超过塑料制品总量15%的塑料废弃物不具备回收的价值和回收可行性。

专业人士介绍,塑料袋挑选后可进入塑料厂进行造粒处理再循环利用。但是在分类回收环节,包装各种物品导致塑料袋沾染性严重,且塑料袋占用空间大、运输成本高,而回收价值并不高,因此导致塑料袋的回收利用率非常低,只有极少部分被用于包装可回收垃圾的塑料袋进入可回收利用体系进行循环利用。

“伪降解”鱼目混珠

目前市面上的生物降解塑料产品良莠不齐,有些厂商涉嫌利用“可降解”“生物降解”等环保名词误导消费者,进行虚假夸大宣传。

记者在市场走访时发现,一款不少商家使用的塑料袋上大字标注了“环保可降解袋”,但是袋子一角却出现“HD-PE”的材质标注,而“HD-PE”是一种不可降解塑料。

塑料为高分子聚合物,常见种类可达20多种,且分类难度大。现有国家和地方标准中,不可降解塑料的标准多,可降解塑料的标准则定义宽泛,还缺乏禁止、限制或推荐使用塑料包装制品或替代品的标识标准。

“我们所说的‘可降解塑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作用下,最终完全分解变成二氧化碳或甲烷、水及其它生物质的塑料。”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教授吴玉锋说,“然而现实中很多所谓的‘可降解塑料’其实是一种混合材料,就是把传统塑料和各种降解添加剂或生物基塑料混合在一起。此外,有的塑料制品甚至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原料,如聚乙烯,加点氧化降解剂、光降解剂,就声称‘可降解’,招摇过市,扰乱市场。”

“伪降解”产品出现,一方面是不可降解和可降解材料之间巨大的价格悬殊,让一些不良商家看到了“商机”,以低于正常可降解塑料产品价格的“伪降解”产品来获取更多利润,同时打着“可降解”的旗号逃避监管。另一方面,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采用的往往是不同的标准,可降解塑料领域缺乏统一的强制性标准,也给“伪降解”产品的上市提供了可乘之机。

本文来源:化工707,环境经济杂志,塑连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材料内参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