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前装市场迎来爆发前夜:五家巨头垄断之下,国内企业机会何在?

电子大世界 2022-02-25

esp转向不足市场垄断

2199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同样的车,带不带ESP价格能相差几千上万。ESP、VSC等车身稳定系统(下统称ESP)常被厂家拿来当作安全配置噱头,这个功能到底有没有用?为何车内设有“关闭ESP”的功能键?一直以来很多车友都有这样的疑问,甚至质疑“完全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且,目前被5家供应商“垄断”ESP前装市场,那么,国产供应商能否有新的机会呢?

ESP系统到底有啥用?

ESP在不同品牌有不同叫法,如丰田系称之为VSC,宝马和马自达则称为DSC,本田叫VSA,福特和通用则沿用ESP叫法,它也成为大部分车型强调自身“安全科技”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中低配车宣传自身的卖点之一。无论怎么叫,都是万变不离其宗。ESP即车身电子稳定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快速转弯时,减少车辆出现的打滑风险,主动修正转向过度或者转向不足的情况,尤其是在湿滑路面上更为明显,是目前汽车防滑装置的最高形式。

1、ESP加持 车身稳稳行驶

大多数车辆的ESP功能键在中控台附近,位置都很明显,包括我们所测试的两台车。但是ESP是默认开启的,不需要我们额外操作。为了测试这个“防滑装置”,车天下君这一次选择测试的环境也相当极端——在大东北零下15摄氏度结了厚厚冰层的冰湖上进行,极端环境更容易测试出ESP功能。

首先测试的项目是同心圆。对于一辆售价不到10万元的小轿车,能否在冰面上完美“绕圈”而不甩出去,大多数人都会很忐忑。车天下君通过实际测试告诉你,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在绕圈时,只要你抓好方向盘及时进行微调,即便在踩死油门的情况下,ESP不知不觉介入后,就能帮助维持在稳定状态,并在介入后控制车速防止车身失控,让车辆保持在正确的路径上行驶。在U形弯和S弯的测试中,在ESP的加持下,我们所驾驶的A级车和B级车,都能很好地帮助驾驶者完成路线任务。甚至将车速从原定的60km/h提高到70km/h后,我们依旧可以通过方向盘稳稳地控制住车辆。

2、关闭之后 车辆冰面失控

那么关闭后是什么情况呢?小编得说一句:小心!在冰面的测试当中,两款车关闭ESP后犹如脱缰的野马,迎来了各种“失控”表演,连续的S弯对车辆的稳定性造成了极大的挑战,我们不得不降低车速,“小心翼翼”地通过,然而打滑的冰面仍然让车辆失控了,车速过快就容易冲上“雪墙”。在同心圆绕圈时,我们驾驶的后驱B级车虽然装备了雪地胎,但驾驶时仍明显感到路面非常“滑”,在连续急打方向的情况下,车身重心剧烈转移,没有ESP的情况下,车身的钟摆效应得不到抑制,于是在“非专业”的操作下,甩尾、失控状况频发。当然对于非常有经验的驾驶者来说,可以通过方向的控制进行一定的补救,让处于失控与受控临界点的车身重回正常的行驶轨迹上,通过“漂移”模式来完成绕圈,以及U形弯的通过。但对于一般驾驶者而言,这样的操作可能会让转向过度进一步加剧,如果车速过快,就不仅仅是车辆失控这么简单了,分分钟会翻车。

实验结果不言自明,在ESP打开的情况下,ESP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车辆维持在稳定状态,而且比关闭ESP能让车辆失控概率大大降低,车辆能按照预设的轨迹前进。

ESP市场大蛋糕被五家企业瓜分?

在前装赛道,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市场新车(乘用车,不含进出口)前装标配搭载EPS上险量为1989.93万辆,同比增长8.3%,前装搭载率为97.57%。

在供应商份额方面,博世(博世华域)、NSK、采埃孚排名前三,前十供应商合计份额占比超过90%,市场集中度与ESP相比而言(点击阅读:去年ESP前装搭载率超90%,5家供应商垄断市场背后的新机会),竞争更为激烈。

目前,EPS主要分为几种形态(电机助力位置以及齿轮/齿条),比如,C-EPS、P-EPS、R-EPS和DP-EPS。其中,DP-EPS(双小齿轮式电动助力转向器)正在成为中型车主流,具备比较好的成本和能耗低的优势,同时可以满足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冗余需要。

此外,单小齿轮式辅助EPS(S-PEPS)和高输出齿条助力式EPS(R-EPS)等产品则可以满足未来不同细分市场电动汽车的转向系统需求。其中,R-EPS主要满足大中型乘用车需求。

不过,一些厂商也在推动大推力DP-EPS,可以替代大多数的传统R-EPS。同时,通过采用双路CAN通信,融合LDW、DMC、LKA、APA、DST及FOTA云端更新等技术,满足智能汽车的需求。

还有一些产品形态,比如,博世最新第三代BD-EPS转向系统,采用外循环结构及滚珠丝杠减速机构等结构设计,同时集成PDC侧风转向补偿、TSC转向力矩补偿、APA自动泊车、SHIMMY光滑路面颤动补偿等高级功能。

此外,一些新车陆续开始搭载主动式后轮转向系统(AKC),再通过与ADAS传感器及系统的融合,从而进一步提升车辆稳定性等动态性能,并增加驾驶及乘坐的舒适感。

但未来,电动助力转向仍将朝着全线控方向演进。“对于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来说,线控转向尤为重要。”采埃孚公司全球转向工程高级副总裁表示,同时,允许更舒适和安全的转向。

而对于面向自动驾驶的未来整车设计来说,线控系统的搭载,意味着可以释放更多的前排腿部空间。同时,传统机械式方向盘可以灵活的物理伸缩,以满足从手动到自动驾驶的空间转换。

去年,特斯拉在ModelS Plaid上亮相的全新的平底矩形方向盘,特斯拉称为“yoke steering”,实际上就是为了满足未来自动驾驶出行的用户需求。

背后是特斯拉正在内部自研线控转向等底盘控制技术,从而最大程度精简转向和制动系统的机械结构(这些机械件并非特斯拉的擅长)。这意味着,在自动驾驶模式下,方向盘不会转动。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控制的执行机构负责车轮的转向角度。

此外,基于软件定义、域控及中央计算架构,未来的转向系统将实现自主可定义,来满足不同品牌及车型的转向输出模式和用户体验。同时,转向系统与ADAS系统的融合将更为紧密。

比如,线控转向和制动系统分别各自起到对于辅助及自动驾驶的冗余保护,此前,博世宣布未来将实现EPS和ESP的转向冗余,可以在辅助驾驶状态下,根据驾驶员的转向输入,帮助车辆在多种情况下实现转向辅助。而传统模式下,转向控制只是控制车辆的横向运动,但融合后,刹车转向控制系统则可以通过刹车来实现横向控制,从而实现在L3/L4级自动驾驶模式下,其他系统失效后的安全停车。

目前,国产厂商也正在开始进入新的增长赛道。联创汽车电子、蜂巢转向、拿森科技等厂商正在持续发力国产替代。比如,长城汽车的咖啡智能平台,就采用全球首款支持全冗余的智能转向系统—蜂巢转向第三代智能转向器系统,具备双绕组电机、双电机位置传感器、双CPU、双控制器,任何单一硬件电路故障,仍可实现50%助力输出。

文章来源: 高工智能汽车,新华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电子大世界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