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央企也有KPI:各大发电集团都挣钱吗?他们的赢利点都在哪里?

NE人 2022-03-03

电力新能源能源

1958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在中国发电市场,“五大集团”纵横驰骋。他们的业务涉及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等各种发电形式,地位举足轻重。

1、国资委的两个考核要求:50% VS 65%

2021年11月27日,国资委下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

1)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50%以上

到2025年,中央企业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积极进展;中央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5%,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5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比重不低于30%,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2)65%:资产负债率要控制在65%以内

2022年1月19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介绍,2022年中央企业经营发展目标任务要实现“两增一控三提高”。

“两增”,即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速要高于国民经济增速;

“一控”,即资产负债率要控制在65%以内;

“三提高”,即营业收入利润率要再提高0.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再提高5%、研发经费投入要进一步提高。

2020年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4.5%,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圆满完成“2020年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不高于64.7%”的目标任务。

对于电力投资企业,一般采用20%的资本金,80%的银行贷款,要控制在65%以内很难。

一方面,要实现装机结构转型,就要加大投资;另一方面,要控制负债率。

2、各大发电央企的盈利点在哪里?

各个发电央企电力业务板块利润仍然占据盈利大半份额,没有辱没电力央企的名头。但是,从火电业务,甚至更精确到煤电业务来看,亏的是多数,不亏的是少数。

那么,电力业务板块中哪部分才是真正的利润率高企的盈利奶牛?我们不妨做一个比较。

是核电,还是水电,还是风电、光伏,谁执目前电力央企盈利牛耳?以下数字均以亿元为单位。

1)中核集团

综合业务收入2254 ,利润总额205,电力业务收入568,利润132,这个里面还包括中核汇能等新能源板块,不能完全反映核电的赚钱能力,

中国核电2020年收入523亿,非经常性净收益11亿,营业利润132亿,扣除非经常性收益后的利润总额是121亿,和收入比较,差不多是24%的营业利润率,这个营业利润率非常之高了。

等于其他业务收入是1686,利润是73,这样来看,这块业务的盈利能力远远比不上电力板块。

2)中广核

2020年收入1107,利润221亿,其中电力业务897,从业务收入来看,电力收入占据绝大多数,基本都是电力业务产生的利润,为什么这么说,从中广核旗下上市公司中广核电力(港股)、中广核矿业、中广核新能源(港股)、中广核技的报表来看,核电之外的赚钱能力都寥寥,这样来看,还是核电板块赚钱能力最了得。

中广核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布局,中广核电力包括集团旗下所有核能发电厂,从港股上市公司中广核电力的报表来看,从2017-2020年,赚钱能力有所下滑,利润增长速度比不上营收增长速度。2020年报表显示,收入706亿,经营溢利168亿,刚好和中核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核电的营业利润率相同。

3)三峡集团

旗下除了水电上市旗舰公司长江电力之外,还有主攻风电光伏的上市公司三峡新能源,从业务收入构成来说,基本是一个水电上市公司。

2020年,收入1117,电力业务收入904,利润551,这个赚钱能力太恐怖

即使对比A股中赚钱能力超群的茅台,利润率也是不遑多让。

三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长江电力,从财报可以看到,最近几年大致收入500-577亿之间(收入增长等待新的水电资产注入,在注入之前,收入和盈利总额是徘徊的。),利润总额266-324亿之间,扣除每年非经常性损益40亿左右,净利润在215-265亿之间,净利润率差不多50%,太恐怖了。

找一个对标的央企以水电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华能水电”作比较。

华能水电的净利润率差不多是30%不到一点,赚钱能力也是很超群了。

4)新能源业务

以三峡能源为例,2020年报表显示,收入113,利润总额4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7,利润总额还有36,超过30%的利润率。

现金流量表以后再解读,对于重资产公司,就是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显著(因为前期投资产生回报,没有现金流出),投资活动现金大量流出,因为投资力度大,还需要筹资活动融入资金。

另外再举一家央企港股上市新能源企业,中广核集团旗下中广核新能源为例

收入11.5亿,除税前溢利2.05,利润率也是不低的,接近20%

结论

各个集团旗下,如果把火电(煤电)、水电、非水新能源做个比较,就会发现,最苦哈哈的就是煤电了,从过去的小甜甜变成了今天的牛夫人,不能说是沧海桑田。

之前分析过的华能国际,从2017-2020,扣非后税前利润总额徘徊在12-70亿之间,对比1529-1736亿的营业收入,这点利润连财务费用都比不上(支付有息负债的利息),这几年来,财务费用在88-107亿之间,一对比,利润就更不够看了。

所以,各个发电央企目前的转型,不仅是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现实中盈利的压力也倒逼企业向包括水电在内的新能源以及核电转型。从上面的比较来看,现在火电式微,盈利能力日薄西山,最大的赛道新能源,技术不断进步,成本还在下降中,唯有壮士断臂,才能浴火重生。

来源:电力网,黑鹰光伏,智汇光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NE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