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们为何疯狂堆料:国产手机冲击高端市场,只要一堆了之?

通信资讯馆 2022-03-08

手机国产手机手机厂商

1562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这些犹如咒语般的宣传口号,想必大家经常看到。

近年,手机厂商很爱宣传自己的旗舰手机,用上某某供应商的最优质器件。但作为消费者,怎可能知道什么是CIS,更不知道哪家供应商的CIS更佳。更奇怪的是,明明这些都不是你家公司的技术,又不代表其他家买不了这些器件,但不少厂商仍然乐此不疲地,把别人的技术作为自家旗舰手机的卖点。

为什么今天的旗舰手机,变成了争取找供应商“堆料”的手机?

堆不出高端,却堆出了内卷

国产手机厂商能在全球手机市场迅速崛起,靠的是中国制造业庞大的实力。但毕竟他们只是个后来者,在技术仍然略逊于先进科技企业。因此,他们往往依赖供应商提供的优质零部件,通过集百家之所长,生产出自己的优质手机,并抢占全球手机市场大半的份额。

可是,不管国产手机厂商取得多么亮眼的成绩,仍然无法打开高端市场。

因此,这些国产手机厂商只能继续花大钱,找来更好的供应商,把更多、更好的器件塞到自家产品之上,试图堆砌出最佳的旗舰手机,借助出众的规格,吸引高端市场的用户。

这就是俗称的“堆料”。

1、为什么手机厂商热衷堆料?

首先手机就那么几个大件,在其他几个地方堆料并不能使消费者感受到明显差异。

厂商堆料主要集中在处理器、屏幕,摄像头身上。在其余就是马达、红外、NFC、LED灯等,摄像头从最初的单颗变三摄、四摄;折叠屏,百瓦快充,甚至连技术还不成熟的的屏下摄像头也被匆忙推向市场。

其次,只要是一款旗舰机,任何一部分只要有一点点的,没有跟上最新的技术和潮流,就会被用户放大挖开来作为最严重的缺陷。从目前几家大厂推出的旗舰产品看,除了logo不同外,并无很大差别。

这也是现在安卓机的通病,即使几家在硬件上疯狂堆料到内卷,也无法与苹果竞争,为什么?核心芯片还是不行,有行业内人士测评过,安卓端最顶尖的处理器骁龙888,理论性能只不过是介于A12和A13之间。与A14更无法相较。

再说到小米11,搭载的几乎是目前行业最顶级的硬件,不过这些硬件都来自供应链,不仅不能与对手拉开差距,反而因骁龙888芯片的缺陷导致翻车,引起了很多用户的不满。硬件堆叠早已不是刺激用户消费欲望的最优解。

2、不想内卷,先要进坑

既然国产手机可以通过供应商,在全球手机市场取得成功;为什么他们无法通过堆料,在高端市场站稳阵脚?

事实上,今天手机已经足够好用,即便是中低端的手机,也能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要。想要用户多付金钱,购买更贵的高端手机?就必须在产品质量以外,带来与别不同的创新,实现独一无二的优良体验,满足用户的感性需求。

诚然,手机产业不是缺乏创新的空间,而是没有创新的技术能力;手机用户很多尚未解决的需求,其实都是技术深水区、甚至无人区。要解决这些关键技术,就必须要有底层核心技术;而没有底层核心技术的旗舰产品,就只能继续堆料、继续内卷。

既然这样的新式旗舰战略,就能为用户带来独一无二的优良体验,摆脱内卷的困境,那手机厂商怎样才能采用新战略?个中关键,在于核心能力的转变:

旧式的旗舰手机策略,厂商的核心能力在于供应链的控制能力。

而新式的旗舰策略,厂商的核心能力在于研发能力,以及对创新的坚持。

因此,一众手机厂商纷纷开始练起内功,尝试通过自研技术,摆脱依赖供应商的“堆料”战略,为旗舰手机创造独有的良好体验。

3、堆料这局,该怎么破?

根本解决方法还是要靠厂商自主研发芯片,例如华为,在受美国制裁的影响、半导体等采购受到严格限制的背景下,绝地求生,一口气将研发费用提高至10年前的约9倍。不说成果如何,至少态度很坚定。

但芯片研发肯定不是短期就能解决的事情,“空窗期”该如何弯道超车?小编认为,提升不了芯片,至少应该提升用户体验,除了娱乐,手机还有另一大功能——随身生产力工具,这并不是平板的专属。

随着996、007模式的深入推行,用户随身生产力需求也变的越来越强,对于移动终端厂商而言,这无疑是一个突破口。这一点苹果又走在了前头,使用过苹果设备的人应该深有体验,icloud跨设备的同步能力非常强,在平板,pc端之间可无缝衔接。

至于安卓设备,虽然华为手机有电脑模式,小米折叠屏手机有掌上PC模式,最大的痛点是,手机内的应用变身到大屏幕上后,经常出现各种适配问题,这劝退了不少用户。如何提升安卓设备在各种综合应用场景的使用体验,应该是大厂们当下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文章来源: 通信瞭望,虎嗅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通信资讯馆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